2013版状元360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17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赫鲁晓夫的改革(1)背景:“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2)内容。农业: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允许企业自主调整工资;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强调“物质利益原则”。(3)评价:最大的贡献在于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失败。(4)失败的原因:改革在经济理论上没有取得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的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调整,缺乏全面、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具有盲目性;另外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内容: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济管理;重点改革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重工业。(2)结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1975年经济进入停滞阶段。(3)失败的原因: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过高地估计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实际发展水平;改革后期保守,个人专制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同时由于过于重视与美国的军事竞争,消耗了太大的国力。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动荡,政治经济危机加剧。(2)改革指导思想: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与改造,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3)改革内容。①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办法来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合作经济;在企业方面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发展合资企业,建立租赁制和家庭农场。②政治改革:放弃苏共的领导权,实行多党制,放弃社会主义道路。(4)结果:由于缺乏客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下滑,人民生活下降;在经济改革没有成效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导致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5)启示:任何改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社会主义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1.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点苏联先后经历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赫鲁晓夫,第二次是勃列日涅夫,第三次是戈尔巴乔夫。对三次改革异同点总结如下表:指导思想内容结果相同点都主张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都没从实际出发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重点都曾放在经济领域都不同程度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但最终均未成功指导思想内容结果不同点前两次都是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的局部调整;第三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第一次改革侧重于农业,第二次改革侧重于重工业,第三次改革重点开始放在经济体制上,后来转向政治体制第一次成效甚微,第二次前期有一定成果,后期陷入困境,第三次则导致苏联解体2.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原因:①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②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在经济现代化建设和政治民主化方面不能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真正站住脚是很困难的。③社会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④资本主义多方面的敌视和遏制以及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带来了严重影响。(2)认识: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又是事关革命成败的问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启示: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②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③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④改革是否能成功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等。3.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根据所学,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但改革只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也出现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等情况,使国家陷入困境。联系本题,符合题意的应是A项,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答案A(2012·吉林省延边市一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A.都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B.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C.都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苏联走向解体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能力。难以判断的是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彻底突破斯大林模式,故不是三人改革的共同点;C、D两项容易判断。故选B项。答案B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