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第六课对比法怎样构成对比,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厦门市科技中学林小玲范例导引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选文中红色字可写成“别里科夫思想守旧痛苦人生;葛朗台吝啬钱财冷漠亲情”吗?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看淡了名利的诱惑,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中;葛朗台被金钱抛至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范例导引提醒:不可。因为“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与“别里科夫思想守旧痛苦人生”,“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看淡了名利的诱惑,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与“葛朗台吝啬钱财冷漠亲情”没有可比之处,不能构成对比。小结①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②对比的双方要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突破点一:如何展开对比论证,使说理更有力度?阅读下面两则示例,思考:哪一篇文段对比论证更鲜明,说理更有力度?为什么?示例1①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具有雄才伟略,能够“奋六世之余烈”。②刘邦之所以战胜锐不可当的楚霸王项羽,尽收天下,开创了绵延四百年的汉朝,是因为他能够礼遇贤才,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③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④秦二世胡亥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可谓遗产之巨了,然而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的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胡亥自己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这不是鲜明的例子吗?突破点一示例2①秦始皇之所以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是因为他具有雄才伟略,能够“奋六世之余烈”。②小仲马之所以能写出震动世界的名作《茶花女》,是因为他从父亲大仲马的身上继承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以本事处世,则事业可成,功名可就。相反,身继巨富,而无本领者,只能是事业无成,乃至国破家亡。③秦二世胡亥之所以在位仅仅三年,便落得个“身死人手而七庙隳”,为天下人耻笑的下场,是因为他仅仅继承了秦始皇留下的“践华为城,因河为池,金城万里”的万世之业,却没有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④约有70%的“富二代”、88%的“富三代”、97%的“富四代”之所以难挑守业重担,难续父辈辉煌,是因为由于与父辈生活环境完全不同,尤其是父辈往往给予了他们远超社会常规的优越生活条件,使他们自我优越感极突出,却没有担当继富重任的能力、魄力与见识。提醒示例2对比论证鲜明,说理更加具有力度。因为:1.从对比材料的选择看,示例1所选用的对比材料②与其它材料不属于同一范畴;示例2所选用的四项对比材料属于同一范畴2.从对比材料的量看,示例1所选用的正例有三项,反例只有一项,正反对比量失衡;材料2所选用的正反例各两项,对比双方有相同的对比量。3.从对比材料的语言表述看,示例1的对比材料①与③存在句式杂糅现象,正反对比材料的语言表述句式不统一,缺乏鲜明的对比性;而示例2的四项对比材料都采用“……之所以……,是因为……”,句式和谐统一,“对比点”鲜明突出。小结(1)对比论证要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①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②对比(2)对比论证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紧扣论题展开分析:①不能简单罗列对比事例,要深入分析对比材料,找出现象产生的不同根源,突出对比双方相反或相对的性质;②叙例要从对比材料中归纳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道理,为证明论点服务。(3)正反对比材料的“对比点”必须鲜明突出:①语言表述必须规范,指向明确;②句式相对一致。病例透视1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对比双方是否属于同一范畴?如何改动?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而后在中东、北非、美欧各地区国家建厂,成为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而在金融危机重创各企业时,海尔同样抓住机遇,开发农村家电市场,使其在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相比之下,清朝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发展良机,老百姓愚昧落后,而此时西方列强却迅速崛起。提醒海尔集团的例子可以说有力度,但与之对比的“清朝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发展良机”一方面表述太模糊、空泛,没有具体说明如何错失发展良机,无法让人感受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海尔集团”与“清朝”不属于同一范畴,缺乏可比性,因此这样的对比说理乏力。修改示例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抓住了中国加入WTO的机遇,积极在海外建立工厂,短短数年由一家作坊式企业成长为集研发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相比之下,曾经风光一时的相机巨头拍立得公司,没能紧跟市场研发新技术,坐吃家底,销售市场逐渐萎缩,被后来者居上,最终以破产告终,成为人们的记忆。这告诉我们,当机遇来临时,必须细心谋划,果断出击,否则后悔莫及。海尔集团正是抓住了技术革新的机遇,成为著名的企业。返回病例透视2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文章中小沈阳与赵本山,能形成对比吗?如何改动?凡小沈阳的小品、二人转统统找来,一一细品,初觉甚美,时间一长,若有所思,小沈阳的招数真的不多呀!除了不男不女的装扮,除了惟妙惟肖的模仿,除了那一声标志性的“啪啪”“嚎……”还有什么呢?我不由得为小沈阳担心起来,是的,依靠着自己的一招鲜,他火起来了,可是这一招鲜能让他火多久呢?……病例透视2伴随着小沈阳的红火,他的师傅赵本山却做了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红遍全国,年年春晚不可少的小品王,竟然花费55万元参加了长江商学院CEO学习班,重新做了学生。一时间议论纷纷,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我却为赵大叔的举动拍手称快。要说本山大叔的本事比起小沈阳来何止多了“几招”,然而他却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不断拓展,年逾花甲,仍能甘做学生,真是令晚辈汗颜啊!小沈阳真该向师傅多学习啊!(摘自2009年高考河南作文《一招鲜还能吃遍天吗》)提醒赵本山的“学习”,不是在改变或提升表演艺术,而是为了“有助于他传媒集团的生意”,与小沈阳“一招鲜吃遍天”缺乏相反或相对的性质。修改示例与小沈阳相反,他的师傅赵本山虽然从1990年起,年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中间只有1994年缺席了一年,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不断拓展。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长年表演二人转的经验,将东北方言和二人转中的语言技巧运用得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学习新的表演技巧,制造新的喜剧包袱,每年都给观众新的惊喜,每年都会为当年的流行语奉献出名言,比如“忽悠”、“不差钱”“此处省去多少字”等等。赵本山的小品何以长盛不衰?“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沈阳真该向师傅多学习啊!突破点二:除了事实对比,还有其他对比形式吗?阅读下面两则示例,分析两则示例分别运用了什么对比法。示例1那夹缝中生存着的小草,吸收着大自然的雨露、养分,因为“杂”,它的生命力才如此的顽强,因为“杂”,它才得以历经风霜、磨难,依然完好无损,享受阳光。而那些温室里的花朵,只喝调配好的营养液,因为“纯”,所以脆弱,因为“纯”,所以极易凋零。突破点二:除了事实对比,还有其他对比形式吗?示例2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大约30年的岁月,都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向命运屈服了,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还能在双耳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写成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吗?提醒示例1运用了设喻对比,“夹缝中生存着的小草”与“温室里的花朵”对比,鲜明地论证“‘杂’以成其大”的观点。示例2运用了假设对比,用贝多芬“以顽强的意志,与厄运作不屈的奋斗”与假设的“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向命运屈服了”形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顽强的意志是获得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小结对比论证,除了事实对比,还有设喻对比和假设对比,恰当选用对比论证类型,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论证效果。强化训练1小练笔: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段话论证“为人处事不要被情感因素蒙蔽”。答案示例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谡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谡“华而不实”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真名世”,也不免“长使英雄泪满襟”。答案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才有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强化训练2用假设对比的手法,改写下面这段话,论证“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致失败”的观点。燕国有个年轻人在赵国都城邯郸,觉得赵国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里。答案示例倘使这个燕国年轻人能在学步之时,融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