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被誉为“两弹之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升起的蘑菇云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法国:1960年2月13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顾迈南顾迈南,女,新华社专职科学记者,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她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崭露头角:销声匿迹:含辛茹苦:汗马功劳:风尘仆仆: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经受艰难困苦。辛,辣。茹,吃。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元勋:蓦地:浩瀚:寥寥无几:风餐露宿:指有极大功绩的人。突然。形容非常广大。形容非常稀少。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比喻十分恶劣的天气或者环境。风刀霜剑:本文体裁是什么?通讯通讯有四大特点:①严格的真实性;②报道的客观性;③较强的时间性;④描写的形象性。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不可以。本文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身先士卒,献身精神再读课文,看一看每部分各侧重写什么?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爱国情怀,崇高使命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艰苦创业,扎实严谨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物质条件:作用:只是一片庄稼地、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找出最能表现人物精神的语言、动作、典型事例。①邓稼先有爱国热诚①“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②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细节:手摇计算机②邓稼先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③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细节:地下核试验。在庆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然是零。③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细节一:手摇计算机细节二:地下核试验文章记叙了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敬业奉献,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可贵精神。探究主题写作特点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2、点面结合,详略得当。3、注重细节,刻画人物。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邓稼先的临终遗言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为了邓稼先们曾经奋斗过的事业,同学们,我们又该去做些什么呢?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