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社会分层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十分重要,分层现象是我们分析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时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分层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把社会成员区分为不同等级或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实质上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因此日本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对社会分层的定义是:社会分层是指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状态。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二、社会不平等的类型人类的不平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体质的或自然的不平等,人与生俱来的,在体力、外貌、心智等方面的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2、社会的人为的不平等:由于制度使人拥有不同的生活资料,权力和机会。自然不平等是由生理差异决定的,社会不平等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三、社会不平等的内容按香港社会学家张德胜教授分析,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人要生活,且要生活的更好,所以,大凡能够解决和改善生活的东西,财富、收入、工作环境都包括在内。财物的不平等分配是社会不平等的一个主要方面。2、权力,指某一群体对其他群体统治的能力,或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力。权力与生活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常可以与金钱互为转换。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3、声望声望是社会大多数人心目中比较崇高的,即得到社会认可的名望。一般以这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人们首先要生活,而且要生活的更好,因此,生活资源是人们首要追求的,而权力又与生活资源紧密相关,它在很多的场合中可以替代金钱。大多数情况下,权力与财富是相联系的,声望高的人,往往权力大,也能获得较多的财富。当然,声望与权力、财富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但他至少可以得到社会认可,这也是一种报酬。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四、社会地位在社会学里,社会地位指的是一个群体或社会中由社会因素所确定的位置,也就是一个社会等级体系中的排列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社会地位,既是人们相互识别和对待的重要标志,又是人们相互影响的主要源泉和基础。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是由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所以确认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十分重要。在现代城市社会中,怎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地位呢?能使我们了解一个陌生人的地位的共同标志主要有:职业标志;地位象征等。一般来讲,高阶层的人们常常愿意炫耀他们的显赫地位,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地位越高的人喜欢使用的地位象征就越多。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对社会地位等级的评定一般有以下几个标准。A.职业---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是判定地位的主要标志。B.财富和肤色。C.宗教信仰。D.教育程度。E、婚姻状况。F、出生。G、年龄、性别。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五、阶层与阶级在许多西方社会学的文献中,阶级和阶层经常被互用。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阶级与阶层各自有特定的涵义。阶级以个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特别是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为基础;阶层则以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地位,权力与声望的高低而划分的。阶层和阶层间不一定彼此敌对,但阶级与阶级之间是对抗性的矛盾。划分阶级是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划分阶层则是对物质、权力、声望等等的占有关系。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当然,阶级、阶层两个概念都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都指的是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这两个概念告诉我们,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六、社会不平等的理论1、从功能论观点来看:社会中某些职位的功能比其他职位的功能更重要,更需要特别的技术来执行这项功能;社会中只有少数人有这项才能,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学习到这些职位所需的技能;这些受训的人为了学到这些技能,在训练期间必须作出更多的付出。因此,在这些有才能的人日后从事某项职位时,社会就必须给他们高低不同的回报。这些回报是稀有的,为其他人所想要的报酬,包括物质报酬,心理报酬,自尊和自我实现等。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2、从冲突观点来看:19世纪,西方有许多思想家认为财产和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由于社会上一部分人把生产资料据为己有,劳动力只有为有产者工作才能生存,而有产者出于贪婪自私,常常把无产者所生产的大部分成果据为己有。马克思主义认为这就是最大的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级分化的原因,因此不平等根源在于私有制。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七、关于社会分层标准的研究1、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2、分层标准:经济,声望,权力。3、基本理论:认为社会阶层的决定力量主要是“权力”。韦伯的权力概念:以一种合法的和规律的方式对他人行为做有效控制。权力共分三个类:经济、社会、政治上的权力。这些权力依偿三种不同的奖赏制度,决定社会分层原则。4、社会分层原则:A、经济原则:以拥有经济资源的多寡来确定个人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拥有经济资源越多其阶层地位越高。反之则越低。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B、社会原则:依据个人得到社会公认的名望来确定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个人依附团体所拥有荣誉越多,则地位也越高。C、政治原则,以拥有政治权力的多寡来确定个人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上三种权利领域常常相互联系。19世纪欧洲的阶级理论是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概念为基础的,是一元论的理论;韦伯的理论是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是多元论。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八、社会分层的方法和标准多元的,分析的阶层理论要求多元的分析方法。西方社会学家研究社会阶层化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声望探究法:TheReputationalapproach;2.主观探究法:Thesubjectiveapproach;3.客观探究法:Theobjectiveapproach。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九、社会流动1、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的社会地位的转变,即人们从一个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现象。2、怎样判定一个人发生了社会流动?由于成年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主要由职业决定,且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要通过职业取得生活报酬,因此,职业成为划分阶层的主要依据。从而任何职业的转变都可以称为社会流动。3、在不同的社会里流动的程度不同,根据社会流动程度可以把社会分为: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4、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的主要差异在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获得途径的差异。自致地位:在开放社会里,人们获得社会地位主要靠个人表现,即通过个人的直接努力,获得自己的地位,叫自致地位。5、先赋地位:封闭社会里,人们的社会地位与个人努力与否无关,而是由一些先天因素决定的,叫先赋地位。这两种途径,第一种被称为积效制,另一种为世袭制。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最常见的先赋地位的根据就是出身。孩子继承父母的社会地位。但有时其他因素如出生时间、地点等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地位。完全的开放和完全的封闭都不存在,没有一个社会的完全地单方面由先天因素或个人表现决定,二者总是互相渗透,混合并存,传统时代重先天因素,现代社会重个人表现。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6、社会流动的类型:就流动方向而言,社会阶层内部及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指的是同一阶层内的职业转变,个人从某一社会地位被转移到同样高低的另一个社会地位的流动。垂直流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垂直流动又分为上向及下向流动,上向指由低层向高层社会地位的转变,反之,则被称为下向流动,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7、代间流动与代内流动代间流动主要指父子两代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即亲职和子职的差异。代内流动:个人一生中职业的转变,即初职和现职的差异。以上两种流动方式的区别是考察的角度不一样,实际上二者是蜜不可分的。8、社会流动的模式;所有社会都处于完全开放和完全封闭之间,它们都会包含一些自致地位和先赋地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9、社会流动的条件:现代工业社会里的社会流动趋于活跃。S.M.Lipset等曾在50’时就做过一个跨国研究,发现工业化带来了普遍的社会流动,而且在主要的先进国家中,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一定一样,但社会流动率几乎一致。因此,当社会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社会流动就会活跃起来。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教育是上向流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工业化的结果,带来了职业结构的转变,专业人士数量大大增加,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大大减少。社会上层人口的出生率低,是上向流动的另一个条件。世袭制变为积效制,也是一个关键条件。仅有上述两个条件,制度上无改进,向上流动也不可能。因为即便上层会有许多空位,体制也打破了世袭制,但下层人士如果不具备必要的能力和训练,那么也无法去填补这些空位。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10、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社会结构,个人所处的社会是封闭的或开放的社会结构,影响个人社会流动的机会,因此社会结构因素是社会流动的先决条件。教育:教育是影响现代社会流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为收入的高低,职业的分配,生活方式等都受教育的影响。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社会期望与期待:社会期望个人向上层流动并提高各种流动的机会,就可以影响个人的社会流动,反之则限制。家庭背景:、人口变迁:出生率、死亡率的提高与降低,都足以影响个人的社会流动机会。职业结构的变迁: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加个人的社会流动机会。晚婚、子女数目等。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阶层自续:一代的不平等会转移到下一代去,实际上就是社会阶层的封闭性,即阶层之间缺乏社会流动。现代社会阶层自续倾向的原因;财产私有制:上一代的财富可以合法的由下一代继承,从而保障了上层子女仍为上层。教育的非平等性: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成果有差异。现代社会一般重在个人表现,而个人表现主要依赖于能力,教育则是它的主要代表。大量的研究显示:各阶层的教育成就差别很大,阶层越高,教育成就也越高。第十二章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不同阶层的子女学习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与家庭背景的关系被国际学术界形容为20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苏扎尼,Suzanne)。首先,在一定经济水平限度内,经济环境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其次,家庭文化环境;当经济条件运行到一定的水平后,经济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作用力就相对减少。教育成了延续社会阶层的媒介,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世界各地在追求社会平等时,都从教育制度着手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