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2一、高中数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位二、制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四、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五、处理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些认识3一、高中数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定位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一门学科。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历来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现在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的数学应用,正在不断地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4数学既有像中国古代数学那样解决问题的现实主义传统,也有古希腊崇尚演绎推理的理性主义精神。伴随着工业革命,牛顿发明了影响深远的微积分。现代社会的成熟,导致了希尔伯特形式主义的深刻与严谨。20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革命给数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这些伟大数学成就的核心观念,都应该与时俱进地、适当地、相对完整地反映到新世纪的数学课程标准中。5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公民规划必要的数学要素,以满足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说来,应当做到:6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希望能够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做出思考和判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7二、制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课程目标,通过国际比较,剖析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形成了制订《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8基本理念(一)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二)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三)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四)正确处理“打好基础”与“力求创新”的关系(五)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六)返璞归真,注意适度的形式化(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八)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九)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9(一)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我国公民的未来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为高一级学校的数学需求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我国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高中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应发扬这种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应当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数学基础。10(二)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标准》应当具有多样性,以供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由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规划未来人生的思考。《标准》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初步选择以后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为学生提供选择的内容和发展的空间。11(三)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接受人类积累的知识,并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仅仅是对概念、技能和结论的记忆和模仿,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标准》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数学活动等专题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12(四)正确处理“打好基础”与力求创新的关系基础与创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激发创新的潜能。先打好基础再创新,会导致二者的割裂。《标准》力求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自始至终体现创新精神。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当是开放的,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13(五)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理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学会批判思考的基本环节,数学思维能力在其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数学的真理观,有助于不迷信权威、不感情用事、不含糊马虎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标准》力求自始至终体现这种精神。14(六)返璞归真,注意适度的形式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数学不能过度地形式化,以免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本质。数学课程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应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方法、思想,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15(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最大的发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数学能够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数学实践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我国大、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活动表明,学生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能力。《标准》不仅要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为学生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如单独设立数学建模的专题课程,设立数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数学与社会课程,以及与社会人文科学相联系的专题课程等,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16(八)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确定的课程应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应用和趋势,注意体现数学的社会需要、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使之成为正确世界观的组成部分。17(九)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对数学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我们不仅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内容上,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18(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数学课程的重大改变必将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评价的改革应当与数学课程的改革同步进行。评价的改革应当包括:评价体制、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的改革,当然也包括招生、考试的改革。评价的改革是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建适合教育改革(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需要的新的评价制度。19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一)以模块化方式设计课程(二)关于框架的说明(三)课程实施20(一)以模块化方式设计课程数学B3数学C3数学B1数学B2数学C1数学C2必修1必修2必修3数据处理数学A数学与社会21(二)关于框架的说明1.高中一年级数学为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分三个模块——必修1、必修2、必修3,共8学分,它们是每个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一般在高一学习。22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由以下9个模块构成:(l)数学A(2)数学B1(3)数学B2(4)数学B3(5)数学C1(6)数学C2(7)数学C3(8)数据处理(9)数学与社会233.课程组合建议学生的志向与自身条件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同。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以下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课程组合。24第一种:获得必修课程的8学分,并在选修课程中任意选择2个模块获得4学分。它是高中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也可作为进入高职、体育、艺术类院校的最低要求。1学分相当于每周一学时的一学期课程第二种:获得必修课程的8学分,在选修课程Cl、C2、C3、数据处理模块中获得7学分,在其他模块中获得4学分。它是进入人文社科类院校的最低要求。25第三种:获得必修课程的8学分,在选修课程B1、B2、B3、数据处理模块中获得10学分,在其他模块中获得4学分。它是进入理工和经济类院校的最低要求。另外,我们为对数学有兴趣、希望获得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设计了数学A课程。选修数学A课程获得4学分后,可取得证书作为进入某些院校(包括人文社科、理工、经济等各类院校)的重要参考。实际上,还可以有更多的课程组合。26(三)课程实施1.各个学校应根据上述的课程结构向学生提供课程组合建议,并开足可供学生选择的基本模块;各个学校应充分开发本校的教育资源,学区内也可打破校际界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空间。2.国家必须建立适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评价概念。27四、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一)数学必修课必修1:集合,基本初等函数,数列,算法体系。必修2:圆与直线,解三角形,点线面关系,三视图与立体几何初步。必修3:数据处理(统计的过程,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概念)。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贯穿于三个模块之中。28(二)选修课程数学B1: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数学B2: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直线与二次曲线),导数及应用。数学B3:二阶矩阵与平面几何变换,计数原理与离散数学的范例,算法与软件。29(二)选修课程数学C1: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与B1相同),解析几何(与B2相同,但不包括参数方程、极坐标),导数及应用。数学C2:逻辑推理与证明,分类与计数原理,逻辑框图,公理化方法。数学C3:数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专题。30(二)选修课程数据处理:离散随机变量与分布,四个典型统计模型。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专题贯穿于上述模块之中。数学与社会:内容包括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艺术等。31数学A:由富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数学专题组成,为对数学有较高要求的学生而设,着重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以下四类专题。第一类:必修和选修内容直接扩展的专题。如摆线及其应用、欧拉多面体定理、各种计数问题等。第二类:体现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专题。如连分数、逼近、中国剩余定理、决策与风险案例等。第三类:应用类专题。如优选、统筹、正交表与试验设计、层次分析、数学软件使用等。第四类:数学前沿介绍专题。如分形、混沌、编码与密码、纽结理论、P=NP算法复杂性等。这四类专题的教学方式,分别采取讲授为主、阅读为主、学生探究为主的三种类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32五、处理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些认识在《标准》研制过程中,专家对一些数学内容进行了审视,力图从新的视角加以处理。以下的一些看法,在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之后,希望能成为制定《标准》时处理各部分内容的基础。331.课程应当着重于数学的真正理解R.柯朗在《什么是数学?》中指出,数学教育正在出现严重危机。不幸的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此应负责任。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固然这可以发展形式演算能力,但却无助于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忽视应用,忽视数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这种状况丝毫不能说明形式化方针是正确的;相反,在重视智力训练的人们中必然激起强烈的反感。柯朗的批评是尖锐的,也是中肯的,我们在课程中应该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1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