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教师招聘常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1教师招聘教育学题库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亚里士多德: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客观世界。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美育: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2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学前教育:是指社会和家庭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技能:指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包括教育工作目标和管理工作目标。学校管理过程运行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价。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实行领导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它规定了学校领导和管理力量的地位、作用、职权范围、彼此关系,规定了组织机构。校长负责制度: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校内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的制约机智是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以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学校组织机构系统:是指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的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有机组合,是将学校的职位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起来的完善的结构体系。《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由8届人大3次会议通过《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法》:第五十三条对教育投入的体制做了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教育法》对教育投入规定了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8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教师聘任制:是学校与教师在道德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下,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制度。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3教育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成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根据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三种类型。根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可将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观察法收集信息的方法: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1.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2.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与教育学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教育与社会的发展5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1932年,《教育社会学》。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结晶。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想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第三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第四章教育目的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师与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厚的教育科学、心里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包括: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教育科研能力。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课程课程的分类,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主动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制订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6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第二,交流与合作。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第四,教师的培训。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义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性内容和非指定性内容两部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第七章教学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方式有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2)谈话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实验法。(9)实习法。教学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布鲁姆提出)。根据评价对象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分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自我评价法等。根据测验的题目和性质为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景测验和标准化测验。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考察和考试。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第8章德育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地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7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地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地品德地教育活动。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两种。语言说服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和指导阅读等。事实说服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2)情感陶冶法。(3)实际锻炼法。两种形式:常规训练和实践锻炼。(4)榜样示范法。(5)评比竞赛法。(6)奖励与惩罚。第9章班级管理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班级管理的功能:(1)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锻炼学生能力,4、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19.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书信联系,《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电话联系,网络联系等。10.学校依法治校是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共135篇文档
格式: doc
大小: 175 KB
时间: 2020-02-02
本文标题:教师招聘常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5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