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汉字第二节汉字的形体结构一、“六书说”(GO)二、“四体二用”说(GO)三、唐兰的“三书”说(GO)四、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GO)五、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GO)六、“结构——功能”分析法(GO)一、“六书说”(一)“六书”的来源现在一般采用班固的顺序,许慎的名称。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标志就是许慎巨著“说文解字”的诞生及其“六书说”理论的提出。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六书说”。“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三家的说法有异: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二)“六书”的原意及例析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后叙》中不但列出了六书的名称,并且下了定义,举了例字。后人理解“六书”,根据的是许慎“六书说”的原意。1、象形(GO)2、指事(GO)3、会意(GO)4、形声(GO)5、转注(GO)6、假借(GO)(GO)(1)是独体字。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诎,即弯曲)意思是说,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就是这种字。许慎的定义和例字,表明象形字有如下特点:人:像人体的侧视形。女:像交手曲膝跪坐的妇女形目:甲骨文像人眼形。小篆改横为直,形已失真。臣:像竖目形。字形画顺服的奴隶注视主人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自:甲骨文像鼻子形。后加声符成“鼻”,以表其本义。牛:甲骨文像牛头正视形。羊:甲骨文像羊头正视形。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水:甲骨文像流水形。申:甲骨文像闪电形,本义是电。眉:甲骨文像眼目上的眉毛形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小篆将甲骨文木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部分象形字中有饰画。例:人、女、目、臣、自、牛、羊、木、水、申、眉、果(BACK)“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和“下”就是这种字。指事字有如下特点:2、指事(1)、是独体字本:金文木下用点或横指出树根之所在,本义指树根末:金文木上用一横画指出树梢之所在,本义指树梢朱:甲骨文木中用横指出树的主干之所在,本义指树干。后加木旁作“株”,表其本义。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腋”是从肉腋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寸:小篆,又下用一横指出中医所谓寸脉或寸口之所在。林义光《文源》:“又,象手形,一识手后一寸之处。”本义为寸脉、寸口。因其距手的距离,后借以表示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2)、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例:本、末、朱、亦、寸(BACK)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意思是,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就是这种字。会意字的特点:(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以义会意”例字: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会意字分以形会意(包括异文会意和同文会意)和以义会意。“以形会意”例字:析: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秉:甲骨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手持禾束。男:从田从力,力像耒形。表示用耒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妇:甲骨文从女持帚。帚为采集的整棵植物,表示从事采集劳动的女性。本义为妇女。友:甲骨文从二又,以两只右手在一起表示友好相助。(BACK)(2)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说,形声字是用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作形符造字,取比拟新字读音的字(即读音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江”、“河”就是这种字。由此,可以看出形声字的特点:(1)是合体字。(BACK)多数学者认为,根据许慎的定义,转注字应有两个条件:()有同一的部首。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由于除了“考”和“老”二字以外,《说文解字》在释九千多字中没有明确指出哪些是转注字,许慎定义又过于简略,可以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因此从古到今对转注的不同解释很多,争论了一千多年,至今尚无定论。转注字例如下:顶、颠:《说文》“顶,颠也,从页丁声。”又:“颠,顶也,从页,真声”按:“顶”,金文从页贞声,丁、贞上古同音易·大过卦》:“过涉灭顶。”虞翻注:“顶,首也。”《尔雅·释言》:“颠,顶也。”(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同部首,虽能互相注释,不得叫转注。如“问”与“讯”、“杀”与“戮”是一般的同义字,而“木”与“杨”、“福”与“祸”则是有相同部首的“同类字”,均非转注。(BACK)假借字字例:“耳”·《说文》:“主听也。象形。”本义是耳朵,古籍中或假借为句尾语气词,如柳宗元《三戒·黔之驴》“技止此耳!”“耳”是“而已”的合音,相当于现代的“罢了”。“耳”本义不废,与假借义并行。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假借字是语言中词文本来没有表示它的字,就依据读音去找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现成字来寄托这个词的词文,“令”、“长”就是这种字。(BACK)(三)“六书”的贡献及局限“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六书”是以小篆为对象分析总结出来的,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BACK)“四体二用说”在传统语言学中,对破除望形生训的陋习,引导人们因音求义,透过字去把握词,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就文字结构理论而论,“四体二用说”并设有什么新的建树。二、“四体二用”说“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首提倡的,这种学说,承认“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字体构造的法则,而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而非“造字之法”。这一学说在学术界影响极大,尽管仍有异议,但事实上已为大多学者所接受。(BACK)这是因为唐氏三书说并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以义会意的会意留下位置;象形、象意的界限不很明确,难以把握。三、唐兰的“三书”说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唐氏之说,对传统理论是一个冲击,对文字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未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BACK)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总的说来眉目清楚,界限分明,较合逻辑,比“六书”说简明。但是汉字有一些不能纳入六书的文字,同样也有一些不能纳入新三书的文字。四、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陈梦家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述》的“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刘又辛先生在发表于《中国语文》1957年5月号的《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把汉字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意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为主,时间的下限当在商代甲骨文以前;第二个阶段叫做假借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假借字为主,时间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统一;第三个阶段叫做形声字阶段,从秦汉到现在,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成为定型。裘锡圭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中,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但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其字的假借的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进去。(BACK)当代的学者就汉字的结构又提出了新看法,一般认为汉字由有限的形素组成数以万计的单字,有两种不同的组合类型,分别称为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五、平面结构和层次结构2、图画式的组合。台甲骨文的叟和蓐就是通过对实际物象的描绘来传达“搜寻”和“除草”之义。(一)平面结构由三个以上的构件一次性集合而成。这种如器、暴、归等字即为平面结构,它们均由多个构件一次性集合而成,分不出组合先后层次。汉字里平面结构的字较少,其构意的体现要有两种类型:1、把多个意义信息集在一起来表示总的字义,如解、归等。有一些字,属平面组合和层次组合综合构成,如小篆的整,楷书的懈等。(二)层次结构由形素基构件分作若干层次逐步累加上去而构成。即:组合方式为两部件组合,可以有若干个层次。大多数汉字采取的是这种多层次组合方式。(BACK)六、“结构——功能”分析法构件的形体在作平面组合和层次组合的过程中,是有功能参予的,根据构件的组合情况和构件在结构中的功能,从历代汉字的实际状况出发,王宁先生认为汉字有11种构形模式:北师大的王宁教授提出了“结构——功能”分析法,认为汉字可从它们的构形模式着手探讨其结构方式。构形模式是指构件以不同的功能组合为全字,从而体现构意的诸多样式。1、全功能零合成(GO)2、标形合成(GO)3、标义合成(GO)4、会形合成(GO)5、形义合成(GO)6、会义合成(GO)7、标音合成(GO)8、形音合成(GO)9、义音合成(GO)10、无音综合合成(GO)11、有音综合合成(GO)(GO)如:“马、龟、莴”等字,全字的形音义信息均由构件自身提供。隶书和楷书中的“日”、“人”、“更”等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表象物性,但音、义信息仍由它自身提供,也是零合成字。1、全功能零合成由一个成字基础构件构成的字即为全功能零合成。因为只有一个成字构件构成,这个构件从构件成为全字,在身份和功能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假设这种变化是由它和“零”合成而引起的,因此称这种构形模式为“零合成”。(BACK)“甘”是在“口”中加标示符号,表示甘美的滋味,它们的构形模式都是标形合成。2、标形合成由一个表形构件加上标示构件,即为标形合成。小篆的“寸”是以表形构件“又”加标示符号“一”构成,表示寸口所在的位置;“母”是在表形构件“女”中加两点,标示哺乳女性的特征;(BACK)“太”由表义构件“大”和标示构件“丶”构成。3、标义合成由一个表义构件加标示构件,即组成标义合成。例如:小篆的“音”是由表义构件“言”和标示构件“一”构成;楷书的“吏”表义构件“史”和标示构件“一”构成;(BACK)小篆的“莫”由三个表形构件及其相对位置关系表示“日暮”,都是以事物的实际状态为依据来平面组构成字。4、会形合成两个以上的表形构件组合在一起,即为会形合成。会形合成字都是以形合的方式来组合,也就是说,这种合成字不但构件是以物象体现意义,而且按物象的实际状态来放置构件。例如:甲骨文的“龋”由表形构件“齿”和“虫”构成,以齿中有虫的组合方式表示龋齿;一般说来,这种会形合成字如果构件在三个以上,大多是平面组合。例如:甲骨文的“降”,以两个向下的“止”与“”(象山形)同时组合,表示向下走;“陟”以两个向上的“止”与“”(象山形)组合,表示向上走。“贮”由表形构件“贝”和“宁”构成,且将“贝”置于构件“宁”之中,形象地传达“贮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