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质形成细胞间、表皮真皮间连接结构、功能及临床意义【桥粒】: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构成:1)桥粒芯蛋白(跨膜蛋白):桥粒芯糖蛋白(Dsg)桥粒芯胶蛋白(Dsc)2)桥粒斑蛋白(胞内):桥粒斑蛋白(DP)桥粒斑珠蛋白(PG)功能:抗牵张,细胞间连接。临床意义:若破坏,棘松解(acantholysis)---表皮内水疱或大疱1)寻常型天疱疮:桥粒芯糖蛋白3(Dsg3)2)落叶型天疱疮:桥粒芯糖蛋白1(Dsg1)3)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4)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半桥粒】基底层细胞与基底膜带之间主要连接结构,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形成,使表皮和真皮连接为一体。【基底膜带(BMZ)】:表皮与真皮之间连接结构。BMZ电镜结构分4层:胞膜层:铆钉样连接作用—与透明层粘附透明层:板层素-连接和固定致密层:Ⅳ型胶原-支持作用2致密下层:VII型胶原-连接作用,维持表皮与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连接功能:连接表皮真皮的重要结构;渗透和屏障作用。临床意义:结构异常,真皮表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皮肤的功能屏障功能:物理性损伤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治营养物质的丢失吸收功能:皮肤吸收作用是外用药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感觉功能分泌与排泄功能体温调节功能代谢功能免疫功能皮肤吸收作用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影响因素】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厚薄:主要取决于角质层的厚度完整性:角质层破坏皮肤的吸收能力增强,如炎症、糜烂或溃疡时,角质层变薄或消失,吸收作用增强,注意避免药物过量吸收通透性:②角质层水合程度: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水合程度高,吸收作用强;外用药可通过改变皮肤的含水量增加3皮肤的吸收作用,以提高疗效,如外用软膏、硬膏、塑料薄膜封包等治疗等,但应警惕药物大量吸收后的副作用③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脂溶性与水溶性:水溶性物质不易吸收,脂溶性物质易吸收浓度:物质的浓度与皮肤吸收率一般成正比药物剂型:④外界因素:环境温度、湿度等:温度:环境温度增高皮肤吸收增强湿度:外界湿度升高时,角质层水合程度增加,对水分的吸收增强;但湿度过大时,内外水分浓度差减少,影响了水分的透皮吸收。【临床意义】:正作用——根据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可修饰皮肤,以增加皮肤的吸收负作用——皮肤吸收增加(如皮肤损伤、糜烂或溃疡或大面积、长时间湿敷或封包用药),可引起患者中毒或死亡皮肤组织病理检查适应症高度诊断价值:皮肤肿瘤、癌前病变、病毒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以及能找到病原体的皮肤病、变性疾病有诊断价值:大疱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有参考诊断价值皮肤病:某些红斑性皮肤病真菌检查方法直接涂片检查:菌丝和孢子,不能确定菌种4墨汁涂片:隐球菌等有荚膜的真菌检查组织切片:PAS染色真菌培养检查:真菌检出率高,可确定菌种patchtest,适应症斑贴试验(patchtest):确定接触过敏性疾病(皮炎湿疹)外源性致敏物的常用检查方法或诊断手段。适应证: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手部湿疹、化妆品皮炎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适应症【H1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非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扁平苔藓、瘙痒症等【H2受体拮抗剂适应症】皮肤科主要用于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的辅助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抑制免疫作用;抗毒作用;抗休克作用;抗增生作用【糖皮质激素适应症】最佳适应症:重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过敏性休克、急性血管性水肿、血清病、SLE、皮肌炎、坏死性血管炎、天疱疮、类天疱疮、结节性多动脉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weet病次要适应症:红皮病、疱疹样脓疱病、关节型银屑病、系统性硬皮病5水肿期、Behcet病、结节病等应急适应症:急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麻风反应、结节性红斑、接触性皮炎等如何选择外用药(药物种类选择、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等)【选择外用药种类】根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选择药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菌药,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选择外用药剂型】(1)急性皮炎:A.红斑、丘疹无渗液者,用粉剂、洗剂;B.炎症重,糜烂、渗液较多时用溶液湿敷;C.有糜烂、渗出不多者用糊剂。(2)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用糊剂或油剂;无糜烂者,用乳剂或糊剂。(3)慢性皮炎: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凝胶或气雾剂等。(4)单纯瘙痒无皮损者,用乳剂、酊剂或洗剂。【注意事项】(1)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2)详细说明用法6(3)用药应个体化—年龄、部位(4)注意药物的刺激性—性质由缓到强(5)注意药物的浓度—由低到高(6)注意耐药现象病毒性皮肤病有哪些临床类型?各举出2个病为例并说明其病原菌1、新生物型多由HPV引起,如各种疣;痘病毒引起,如传染性软疣2、疱疹型多数由疱疹病毒引起,如单纯疱疹;少数由小RNA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3、红斑发疹型多由RNA病毒引起,如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有哪几种原发型感染类型?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儿童,口腔、咽部、牙龈、硬腭等部位发生水疱、溃疡,疼痛、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自然病程1~2周。新生儿单纯疱疹:70%由HSV-2引起,多经产道感染,出生后5~7天发病,皮肤(尤其头面部)、粘膜出现水疱、糜烂,伴发热、呼吸困难、肝脾肿大、病情凶险,愈后差。疱疹性湿疹:又名Kaposi水痘样疹,常发生于患湿疹的婴幼儿由HSV-1引起,表现为原皮损处红肿,散在簇集性水疱、脓疱,并融合成片。水疱中央有脐窝接种性疱疹:局限于接种部位的簇集性水疱,发生于手指者水疱较深,疼痛重,称为疱疹性瘭疽7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麽?【典型表现】发疹前有轻度全身不适和局部皮肤敏感性增强、疼痛皮肤出现簇集性水疱和丘疱疹,重者发生血疱,周围红晕,数簇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局部淋巴结常肿痛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腰骶神经神经疼是主要自觉症状,老年患者疼痛明显【特殊临床表现】眼带状疱疹:可引起病毒性角膜炎耳带状疱疹:可发生Ramsay-hunt综合症(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可伴发脑炎不典型带状疱疹: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坏疽型、泛发型、播散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消退后神经痛持续存在脓疱疮的病原菌和有临床类型有那些?金葡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类型】1、寻常型脓疱疮病原菌:链球菌和(或)葡萄球菌2、大疱性脓疱疮病原菌:主要为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3、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SSSS)病原菌: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产生表皮剥脱毒素84、深脓疱疮,又称臁疮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常继发于昆虫叮咬脓疱疮的治疗措施有那些?局部治疗杀菌、消炎、收敛、干燥抽取疱液抗菌溶液湿敷抗生素软膏SSSS的治疗加强护理、干燥暴露疗法全身治疗选择敏感抗生素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纠正水电介质紊乱加强支持疗法麻风的病原菌及传播途径是什麽?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传播途径飞沫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经皮肤伤口感染偶有间接感染(通过接触患者的用品)误输麻风患者的血液、昆虫叮咬等罕见麻风病如何分类?分类依据是什麽?免疫光谱五级分类法9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力和体内菌量的不同,临床上表现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极型结核样型(tuberculoidleprosy,TT)瘤型(lepromatousleprosy,LL)中间界限类(mid-borderlineleprosy,BB),界限类偏结核样型(boederline-tuberculoidleprosy,BT)界限类偏瘤型(borderline-lapromayousleprosy,BL)未定类(indeterminateleprosy,I)为早期损害麻风病的诊断依据有那些?具备下述四项中的两项方可确诊皮肤损害伴有明确的感觉障碍周围浅神经粗大伴有相应的功能障碍皮肤涂片查麻风杆菌阳性组织病理学有麻风特异病变和(或)抗酸染色阳性什么是癣?头癣的分型和治疗原则。治疗脓癣的注意事项?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dermatophytosis),简称“癣”(tineatinea)。【分型】•黄癣:许兰毛癣菌(黄癣菌)•白癣:犬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10•黑点癣: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脓癣:亲动物性皮肤癣菌、感染性变态反应【头癣的治疗】五字真言•白癣、黑点癣、黄癣:–口服灰黄霉素0.6~0.8/d,儿童10~20mg/(kg•d),共2~4周;或伊曲康唑0.2/d,儿童3~5mg/(kg•d),共4~8周;或特比萘芬成人250mg/d,儿童1/4~1/2量,共4~8周。–剪除病发qw。–硫磺皂或酮康唑洗剂洗头qd。–头皮外搽抗真菌制剂。–患者巾帽枕梳等用具煮沸消毒。•脓癣:治疗同上。①切忌切开;②并加服抗组胺药;③炎症明显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④继发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浅部真菌病(superficialmycosis)及常见疾病的定义、英文名称、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手足癣tineamannus,tineapedis】掌跖及其边缘无毛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治疗:–种类繁多:克霉唑、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利拉萘酯、复方苯甲酸搽剂,等等。11–各型手足癣用药剂型应有区别:水疱鳞屑型应选刺激性小的霜剂或溶液;浸渍糜烂型应先收敛干燥,回避剥脱性强的制剂;角化过度型应用剥脱性制剂,有皲裂时则用温和制剂。–维持用药:一般应用药2周以上,或皮损消退后继用1~2周。•泛发或迁延者应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疗程2~4周。继发感染加抗生素,引发癣菌疹加抗过敏药物。【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甲板或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临床表现:•[色]无光泽,灰白或污褐色混浊。•[形]变形、增厚、甲板翘起•[质]变软、松脆,角蛋白碎屑堆积于甲下,甲板与甲床分离。•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甲沟炎可疼痛。•病程缓慢,不医治,终身难愈。甲真菌病的治疗:•除甲:适用于甲板过厚、甲下癣菌瘤。①40%脲素霜化学除甲;②手术拔甲。•外用药:白色浅表型、远端侧位型①5%阿莫罗芬甲搽剂;②8%环吡酮甲搽剂;③30%冰醋酸;④3%~5%碘酊。•口服药–特比萘芬250mg/d×6周(指甲)、12周(趾甲)–伊曲康唑200mg,bid,服1周停3周为1疗程,连续3疗程(指甲)、3~4疗程(趾甲)。12【体癣tineacorporis】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治疗–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各类抗真菌药物均可应用,剂型包括水剂、霜剂、凝胶和软膏。对泛发性皮损可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或氟康唑。–注意患处应透气、干燥(局部可擦粉剂)。–彻底治疗一般需2周以上,不要因瘙痒减轻,皮疹好转而停药。尤其不要使用激素类软膏,除非炎症明显时暂时合用。甲真菌病和甲癣的概念区别甲真菌病:甲板或甲下组织的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是皮肤癣菌(甲癣),其次为酵母菌和其他霉菌。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分类和临床特点【皮肤念珠菌病】1.念珠菌性间擦疹:皮肤皱褶部位及指趾间多见。肥胖多汗水中作业及糖尿病者高发。皮损多形性潮红、浸渍、糜烂。自觉瘙痒或疼痛。2.念珠菌性甲沟炎及甲念珠菌病:甲沟炎表现甲沟红肿、触痛。可有渗液但很少化脓。可表现慢性过程;可波及甲板引起甲念珠菌病,临床可见受累甲板增厚、变色、表面不平滑。3.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CMCC):少见,常伴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异常;幼年发病、慢性经过、易于复发;临床可见广泛性皮肤、甲、粘膜的感染。常累及身体远端;一般不侵犯实质脏器;皮肤损害表现为增生性改变:肉芽增生性斑块、疣状结节、蛎壳样结痂。134.念珠菌性肉芽肿:又称深在性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