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马哲100道材料分析题(完整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原分析题综合例题解析: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结果,“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结合材料,从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缺陷方面阐述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参考答案: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许以哲学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材料1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材料2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地哲学思想。”请根据材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1)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是何种观点?(2)分析爱因斯坦在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参考答案:(1)在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这是第一种观点。(2)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他认为,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任何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运用哲学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按照某种一般方法论进行分析和推演;哲学能够从总体上确定科学发展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够为科学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同时他也强调,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时政知识和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哲学从具体科学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2.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参考答案:这一段话表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重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因而它的基本原理是为实践所证明的活生生的科学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不断接受实践考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依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3.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美籍哲学家卡尔纳普指出:“我将把所有那样的一些命题叫做形而上学的,即这些命题宣称表述了某种在全部经验至上或之外的东西的知识,例如,表述了事物真实本质的知识,表述了自在之物、绝对者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的知识。”因此,关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的命题,有关认识来源的命题,伦理学中关于道德价值与道德准则的命题,它们或者是无意义的,或者是无法用经验证实的,因此都是“形而上学”的命题,应该加以排斥。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哲学的党性问题。参考答案:哲学的党性,即哲学的党派倾向,是指任何哲学家、哲学派别无不分别隶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或阵营。哲学的党性原则,是与哲学基本问题密切相关的。在哲学史上,有许多哲学家否认哲学的党性原则,声称自己的哲学史“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最新哲学”。比如题中的卡尔纳普,把哲学基本问题看作是不可解决的、无认识意义的“假问题”,提出“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以此来否认哲学的党性原则。但是事实上仍然是以“拒斥形而上学”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世界观,来表现自己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看法。从根本上讲他们是无法“超越”或“脱离”哲学基本路线的对立的。4.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结果,“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结合材料,从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缺陷方面阐述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参考答案: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许以哲学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5.材料1叔本华强调:“一切的一切,凡已属于和能属于这世界的一切,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以主体为条件的性质,并且也仅仅是为主体而存在。主体就是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现象,一切客体的一贯的、经常性的前提条件,凡是存在着的东西,都是对于主体的存在”材料2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作为宇宙万物的内在核心和灵魂由于自身的矛盾而运动发展,它首先作为纯粹理念而进行着辩证的逻辑演进,继而把自己“外在化”为自然界,最终在人类精神中扬弃自然而回到自身。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上述材料中观点的异同及各自特征。参考答案: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不同的是材料1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2中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6.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上述材料,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能够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参考答案: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而是国际性的学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性哲学”。它可以与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他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原因。中国工人阶级的兴起和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中国化提供了根本的前提。第三,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7.一部哲学史,并不是各种哲学体系简单更替的历史,而是包括转折和变革的历史。仅仅从19世纪40年代德国说,就出现过两次变革:一是费尔巴哈倡导的哲学变革;二是马克思发动的哲学变革。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针对的不是某一种哲学体系,而是以往的整个旧哲学。马克思既不是回到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也不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加以简单综合,而是创建了一种具有不同内容和功能的新的哲学体系,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真正引起了伟大的变革。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的主要表现。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第一,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第二,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具有了能动性,成为生气勃勃的科学体系。第三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以往的一切统治地位的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为目的,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8.材料1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在《论精神》中给物质下了一个定义性的说明:“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材料2霍尔巴赫为了克服17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者的物质概念的狭隘性,给物质下了一个更概括的哲学定义。他说:“物质一般地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我们归之于各种不同物质的那些特性,是以物质在我们内部所造成的不同的印象或变化为基础的。”“一切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广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状、可动性、或为某个物质的运动所引起的性质。”材料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总结哲学和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回答:(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物质定义的局限性。(2)分析列宁的物质定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参考答案:(1)材料1中,爱尔维修他看到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认为自然中所存在的只是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个体,而不是物质本身,物质是对这些个体所固有的特性的抽象和概括。但是爱尔维修没有看到物质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而仅仅局限于物质的一般特性,因此,这一定义仍是不科学的。材料2中霍尔巴赫的这一物质定义,肯定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我们的感觉只是物质的反映。他试图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高度来把握物质概念,这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列宁正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但是霍尔巴赫在具体说明物质时,又把广延、可分性、不可入性、形状、可动性等看成物质的普遍的不变的特性,这表明他的物质观还没有摆脱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2)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列宁给物质下的定义还表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的范围内指出它们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便是相对的。第二,坚持了唯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