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第七章英国经验论哲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编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17世纪开始,欧洲进入了启蒙的时代。特点:1、理性战胜了信仰,突破了中世纪哲学的神学外壳。中世纪:信仰高于理性近代:理性先于信仰人类理性(主体性)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也成为了哲学的主题。主体性subjectivity,相当于主观能动性。近代哲学认识到主体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近代哲学家多谈论“自我意识”、“我思”、“理性”、“精神”,等概念,基本上和主体性概念差不多,都是表示人类思维活动(包括实践活动)的哲学概念,或来自于人类活动。2、形而上学不再独尊,让位给认识论(知识论)。epistemology人首先要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做论证、辩护。论述真理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自信心的增强,启蒙时代终于到来了。认识论成为近代哲学的核心。近代哲学的分期从17世纪到黑格尔为止,是一个独立的段落,黑格尔之后的哲学,中国人称之为“现代西方哲学”。PhilosophyafterHegel名词:modern与modernityModern的中西含义之细微差别:西方含义:17世纪至今中国含义:20世纪至今(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把17世纪-19世纪这一段称为西方的近代史)Modernity:现代性Modernization:现代化这一段又可以分为三段:17-18世纪欧洲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为主)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概论一、近代哲学的特点1、生产力蓬勃发展但各国经济进步程度不一样。2、科学技术发展但各学科发展并不平衡。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壮大但在不同国家进步程度不一样。4、资产阶级迅速壮大但同封建世俗贵族的对立并不尖锐——资本主义刚刚开始起步阶段。二、近代的时代精神坚定地相信人类理性的能力,对自然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强烈地渴求文明和进步。在社会领域,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也就是说,资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进步历程构成了近代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决定自我意识的精神”。三、近代哲学的(主题)中心问题——认识论近代认识论解决知识何以可能的主观条件。近代哲学为什么要以认识论为主要课题?1、自然科学发展的要求。2、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中世纪哲学讨论的必然结果)。3、对神学思维方式否定的必然结果。四、近代哲学的特点1、以实验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基础。2、把自然科学中流行的分析方法提升为哲学方法论。3、具有典型的机械性、形而上学的特点。4、存在着神学的不彻底性。五、近代哲学的精神实质作为中世纪哲学的对立物,近代哲学要求以人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理性作为人生存的支柱(注:从个体和类两个角度理解)。人的生存包括认识和实践,作为解释与人有关的一切现象的最终逻辑基础。中世纪则把这样的地位赋予超自然、超人的力量——神。在分析近代哲学精神实质时人们往往用这样的术语来描述。近代哲学的本质可以看作是精神的复归问题,即近代哲学确定人的理性地位是通过上帝自然化与上帝精神化而完成的,也就是说,恢复人的尊严,用人的眼光看世界,这些观念的确立,是通过改造神的观念完成的。结论:近代哲学实质是通过对人的精神本性的回答来完成本体论的任务。六、近代哲学中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焦点1、认识的来源与基础:感觉经验与天赋观念。2、真理的标准:先天(自明性)与后天(经验)3、归纳与演绎:实验科学和数学归纳:从个别实例推出一般原理演绎:从一般原理推出一般原理和个别事物第七章英国经验论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第一节英国早期经验论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一、弗兰西斯·培根——近代哲学的奠基者(一)、重新论证了知识的价值在中世纪,“知识是神学的奴隶”,当理性与信仰发生冲突时,理性服从信仰。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重新恢复了希腊人对知识的尊重,肯定了人对知识的追求。(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对经院哲学的批判)1、对经院哲学的批判培根揭露经院哲学脱离实际、脱离自然,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批判了经院哲学在方法上的烦琐主义和形式主义,认为传统的科学知识的要害在于没有实用性。2、四假相说培根在对经院哲学的批判中,深刻地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为此,他提出“四假相说”。假相,即盘踞在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使人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主要有四种:1、族类假相(种族假相):人类天性的普遍缺陷。不以客观事物为尺度,而是以主观感觉为尺度。2、洞穴假相:由于个人的特性而产生的成见和偏见。3、市场假相: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语词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假相。4、剧场假相:从各种哲学体系和错误论证方式中移植到人们心中的假相。培根提出“四假相说”的目的:(1)、清算经院哲学缩散播和灌输给人们的种种迷信谬说、偏见和怪癖、空论和诡辩,以及缩编造的各种神学唯心主义。(2)、揭示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三)、强调经验对建构知识的意义——确立经验论原则培根在近代哲学中第一个提出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主张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同时也认识到了感觉经验的局限性,主张将经验和理性结合起来,而感觉和理性只能在实验中才能结合。一切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这是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四)、经验归纳法(科学的归纳方法)科学知识来源于感觉,但同时重视理智的能力对实验材料进行加工、分析。归纳法的步骤:第一,收集材料;第二,运用三表法整理材料;第三,进行真正归纳。缺点:片面夸大归纳法的作用。不能算是近代哲学真正的创始人,只能算是近代哲学的先驱或过渡性人物。地位低于笛卡尔。对培根哲学的评价:总的来说,培根的思想比较浅显,他对归纳法的看法只是其中一例,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所在。他以尖锐的批判和通俗的语言,传播了自然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近代科学的兴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他的科学观有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他把精神价值排除在科学实用性之外,要求不受任何主观性“污染”的科学客观性和中立立场,把自然作为人类的异己对象加以利用、改造和征服,把知识的力量仅仅当作施加于自然的物质力量。当自然科学成熟壮大以后,这些思想萌芽也随之发展成唯科学主义立场。注:唯科学主义不是自然科学自身的产物,它是对待科学的一种态度、一种解释。二、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著作:《利维坦》“在自然状态中,人对人是狼。”1、认识论和方法论2、机械论自然哲学物体偶性运动因果3、公民哲学(1)自然本性和自然法:自然状态(naturalright,也就是自然权利或自然正当):人对人是狼。所以要用自然法来约束自然正当。说明:对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的理论分歧很大。是政治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社会契约:经过两次转让权利,建立公共权力机关----国家。(3)国家。以人的自然理性和自然属性说明国家的本质和起源,取代了“君权神授”,是民主国家的理论基础。虽然他为君主制辩护,但是其理论有独特性,是经常被人讨论的重要思想。作业及思考题1、培根的四假象说2、霍布斯的思想要点第二节洛克JohnLocke一、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1、天赋观念是一个无用的假设2、普遍同意不能证明是天赋观念3、潜在的天赋观念是自相矛盾的4、实践上天赋观念容易被统治者利用白板说blankboard,或tabularasa心灵有如白板,没有任何标记,接受经验以后,形成了观念和知识。这是一种消极的反映论。但是他也承认,人类接受感觉、形成观念和知识的能力是天赋的。二、双重经验论1、感觉:外感觉2、反省:内感觉,包括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认识、意欲以及心灵的一切作用。三、观念idea与idealismidea从理念到观念。代表着从古代哲学进入近代哲学。idealism相应地有两种基本含义:第一,理念论,第二,观念论。在此后才派生出“唯心主义”这一层意思。1、简单观念:外物及其属性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感觉观念,和心灵对自身心理活动的直接反省而产生的反省观念。特点:被动性、单纯性。途径:来自单一感官的,来自多个感官的,来自反省的,来自感觉和反省的。2、两种性质和两种性质的观念:首先,性质和观念的区分。性质属于外物,观念是外物作用于心灵而产生的东西,是外物的性质在心中引起的结果。其次,两种性质第一性质是物体的大小、形状、数目、位置、动静。是物体的根本性质,为物体所固有,不能和物体分离。第二性质是物体中的一种能力,可以借助第一性质在我们心中产生色声味等感觉。它依赖于第一性质,所以也叫附属性质。第三,两种性质的观念两种性质在人心中引起的观念。第一性质的观念就是体积、广延、形状、动静、数目。第二性质的观念是色、声、气味、滋味等。它们都属于简单观念。第四,性质和观念的关系第一性质和第一性质的观念的关系是原型和摹本的关系,二者是相似的。第二性质的观念在物体中没有“原型”,第二性质与第二性质的观念不相似。第二性质仅仅是一种产生色香味的能力而已。举例解释:观念和外物的差别声音是声波的表现,人能听到的声波仅仅是在某个频率范围之内的。颜色也是光波的一种表现,它们和体积、广延观念的确有着微妙的区别。由此我们看出,经验论的立脚点是观念(idea)而非外物,这和唯物主义不是绝对同一的。经验论同样有着materialism和idealism的区分,极端的经验论一定导向idealism(观念论)idealism的意义: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17世纪的观念论。3、复杂观念:由简单观念组成(1)简单观念的形成是被动的,心灵具有利用简单观念构成复杂观念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有三种:其一,组合(相加)作用。美、军队。其二,比较(并列)作用:得到的是关系概念,如父子,上下,因果等。其三,抽象(相减)作用。把观念和观念分离开,造成了一般观念。(2)复杂观念的分类:样式、实体、关系。尤其对实体的性质做出了分析。他认为,实体是一种假设,被设想为简单观念的基底。三种实体观念:物体、心灵和上帝,他实际上对这些观念是否有与之相应的外物,采取了存而不论的态度。他谈论的始终是物体、心灵和上帝的观念。这样,就会通向不可知论。(所以说,他的共相观基本属于一种唯名论立场。)四、知识的种类及范围知识是理智对于两个观念的契合或者矛盾的知觉,即对两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知识只与观念有关,观念是知识的对象。所以其知识论是和观念论结合起来的。1、观念的关系(可略讲)四类:同异、关系(关联)、并存或必然联系、实在的存在(存在)知识的等级或种类第一,直观的知识。不必借助其他观念,直接觉察到两个观念是否符合。具有最高的确定性、可靠性。第二,证明的知识(解证知识)。观念的关系不能直接认知,必需通过一系列中介观念进行推理来证明和确认。虽然也是可靠的,但是程度不如直观知识。第三,感觉知识。确定性、可靠性不如前两者。所以,这三种知识的可靠程度递减知识的范围:非常狭窄第一,知识的源泉狭窄。知识的源泉就是感觉和反省,从宏观(不能感知宇宙)和微观(不能感知太小的事物,没有达到本质的特殊感官)方面看,都狭窄。第二,观念的范围比经验的范围更狭窄。对许多事物没有观念,对观念间的关系也缺少清楚明白的认识,不可能考察清楚全部观念。第三,知识的范围比观念更狭窄。总之,不仅仅在知识与事物之间隔着观念,而且从经验到观念到知识,认识的范围越来越狭窄。必然导致不可知论。观念之外的东西是什么,是存疑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由观念支配,既有正确的观念,也有错误的观念。英国的一位智者断言,观念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与其中的错误程度恰好成正比。尽管如此,惟有睿智的眼睛才能洞察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分界。-------查尔斯·比尔德五、政治学说1、自然状态和政府性质,和霍布斯的不同。2、法制和分权学说。公权力power私权利right六.洛克哲学的影响、意义1、刺激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哲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