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2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形式化教育主要指定性的实体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只要指的是正规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库姆斯等人对非教育概念的陈述,伊里奇所主张非学校化观念。他们认为“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3、学教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之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24、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型、个别性。25、社会教育特点:①对象的全民性②地点的广泛性③内容的实用性④时间的终身性⑤形式的开放性26、根据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将教育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27、原始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②教育具有原始性③教育具有同一性。28、学校产生的条件:①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②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③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29、从奴隶社会开始,教育就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从事的学校教3育;另一种则是在其他社会活动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3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⑴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定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六学:国子学,招生对象为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太学,招生对象为文武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律学、书学和算学,收八品及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和通晓律学或书学、算学的庶族地主的子弟。二馆:东宫的崇文馆和门下省的弘文馆。)地方官学:在地方设有的学校有:州学、府学、县学;私学(私学最早创始人:孔子)。⑶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育内容主要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我国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其中《春秋经》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⑷教学的组织形式只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机,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最早的专科学校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31、现代教育的特点:⑴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⑵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32、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⑴教育终身化⑵教育社会化⑶教育生产化⑷教育民主化⑸教育国际化⑹教育现代化⑺教育多元化3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434、某类教育学科的对象是某类教育问题。35、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⑴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原理、教育哲学等。⑵按实施教育的层次分:包括幼儿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继续教育学等。⑶按实施教育的不同社会空间分:包括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等。36、中学教师学习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育教学的一般现象和一般问题,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37、普通教育基本上可以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38、在古代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39、汇集孔子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言论的《论语》一书中,他主张“有教无类”(普及平等的教育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创始人孔子)。40、墨翟(又称墨子)以“兼爱”和“非攻”为教。41、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42、西方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学思想首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43、苏格拉底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的思想。这种问答分为三步: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又称产婆术)44、柏拉图的教育学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45、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追求美德就是追求教育的最高目的。他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的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46、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就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47、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48、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小说体名著《爱弥尔》中,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49、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50、著名英国哲学家洛克:“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的缘故。”他认为绅士教育最重要,并把5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5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规定了教学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强调老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三中心”的特点。52、1826年德国福禄培尔写成《人的教育》。53、1861年,英国社会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54、拉伊和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提倡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学习。55、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现代代表人物)的《民主主义和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实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主张“从做中学”。(即现代教育三中心:“生活”、“儿童”、“活动”。)5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教育学》。57、我国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出版《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58、195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和“掌握学习”理论。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59、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发表《教育过程》,提出“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所谓学科基本结构,即构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基本法则等。60、1975年,前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的《教育与发展》。61、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62、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63、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⑴观察法⑵文献法⑶调查法⑷比较法⑸实验法:①单组实验法;②等组实验法;③循环实验法⑹个案研究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的性质:教育上培养什么人,使受教育者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什么样的政治、哲学、道德的教育内容。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财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教育能够提高经济效益6、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能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的再生产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8、文化的五种表现形态:⑴物质形态文化:指科学、艺术、技术等创造发明物化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⑵制度形态文化:指人类为满足或适应某种需要而建立的各种典章制度及法则⑶观念形态文化:各种文化的物质载体、精神沟通的手段⑷活动形态文化:指各种文化创造和传播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相应的团体、社会设施。⑸心理、行为形态文化:指不同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观、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生活方式7以及传统和行为习惯等。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