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二、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三、设计思路《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每个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水的表面张力的第一个活动是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们进一步发现水的神奇现象,自主描述现象。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努力做到逐层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问题。【教学目标】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4、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难点: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教学准备】餐巾纸若干张、水杯一个、红墨水、粉笔、白布条、铁棒、塑料棒、玻璃片硬币若干枚、滴管、回形针若干枚。课件。【教学流程】神奇的水研究会“爬”的水导入新课研究“团结”的水观察设疑猜想实验验证总结观察质疑猜想实验验证总结探究生活中的神奇之水课堂评价、总结《神奇的水》教案一、导入新课板书水,提问:关于水你知道了水的哪些性质?(生:水是一种液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还将通过活动进一步研究水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二、研究会“爬”的水1.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水往哪里流?2.师:这杯子里面是加了些红墨水的水。这是餐巾纸,老师在上面画了一条红色的线,现在把红色线以下的部位垂直放入水中。大家仔细看!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水往上爬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猜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必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去表达、去解释。接着再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猜测的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想知道结果的心理,使他们学的更认真,观察的更仔细。3.学生汇报.(板书“爬”)4.师: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水为什么会向上爬?哪些物体放入水中后,水会自动往上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沿着物体上爬呢?你们可真会提问题。确实,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5.根据实际经验,作出猜测。请组长拿出记录纸。学生汇报。(我认为:水在粉笔、毛巾……中会上爬,在玻璃片、铁棒……中不会上爬。)提问: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后,水能沿着他上爬呢?6.小组实验,教师巡视。7.学生交流:发现水能沿着像粉笔、餐巾纸、白布条等这些有小孔的材料向上“爬”。8.刚才我们发现水在一块玻璃上能自动上爬吗?(不能)老师现在想让大家来挑战一下,我再给块玻璃你们,你们能否利用这两块玻璃使水上爬。你是怎么做的呢?水是从哪里升上去的?外面升了吗?你为什么会想到把两块玻璃合起来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产生毛细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材料有孔隙,只要有孔隙,即使是表面光滑的玻璃也能使水往上爬,让学生感受水爬升的高低与孔隙的大小有关,孔隙小的爬升的高,孔隙大的爬升的低。(补充:水不仅会沿着小孔向上爬,它还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小孔和缝隙我们合起来说就叫孔隙。)原本只会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水,现在居然沿着物体自动向上爬升了,这种有趣的现象神奇吗?(神奇板书:神奇的)水除了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升以外,还会向四周扩散,你们看看刚才我们放东西的报纸上,有什么发现?我们把水的这一神奇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在这一句话当中,你认为哪些词比较重要。齐读: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板书)9.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是毛细现象?学生汇报交流。【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要面向生活这是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环节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一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毛细现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现象的存在,科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科学的决心。三、研究“团结”的水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毛细现象,其实水还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呢。2.教师往空杯子里面倒满加了些红墨水的水。现在已经是满满一杯水,稍不注意,水就会溢出来。如果老师向里面丢东西,会出现什么现象?猜猜看。3.学生猜测。4.教师把回形针轻轻丢下去,学生观察:水溢出来了吗?再放两个。水溢出来了吗?5.师:你们估计看看,再放几个水会溢出来?溢出来了吗?我们已经放了十几枚回形针了,杯口的水怎么样?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团结”)6.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研究。7.师:老师给每小组几枚硬币、一个滴管、一杯水,预测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各组猜猜看,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后经过实验验证。提醒学生注意:(1)实验前,组长要分好工,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数数,其他同学要从各个角度仔细地、认真地观察硬币上的水滴,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2)操作员动作要轻要稳。(3)如果滴到二十滴水溢出来了,只能算多少滴?(4)试验中要注意安全与卫生。【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因为三年级学生还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所以实验要指导得细一点,交待清实验要求和注意点,以减少实验中产生的误差,保证实验成功。8.学生实验,教师巡视。9.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交流出水的神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方面,让学生进行猜测一个硬币上最多能容纳多少滴水,然后再进行实验,再将猜测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猜测和事实之间是有区别的,猜测不一定正确,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两组数据之间差距,使学生感受水是多么的团结,水的表面有一股很大力量,从而使水的表面张力这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10.小结:在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板书:表面张力)11.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爬行。北京的一家公司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制作了水的表面张力测量仪——对水的成分进行分析、测量水位、水的黏度等。四、探究生活中“神奇的水”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神奇的水的发生的神奇的现象太多了,谁能想到的?学生说。(想不到,打开课本30页)2.师:除了我们书上的现象,老师还为你们搜集了一段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放课件)3.师:这节课,我们做了这么多实验,不过,老师发现好多组的桌子上有水呀!谁能想个比较好的办法把桌面的水除掉?(用抹布是个好办法,餐巾纸吸水快,这个办法不错,我们用抹布、餐巾纸来除掉桌面的水,是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下面就请各组利用餐巾纸除掉桌面的水,整理一下实验材料。4.学生整理桌面。五、课堂评价1.讨论: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想?你想说点什么?2.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问题、猜测、实验、观察到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表现得很出色。其实水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六、板书设计: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神奇的水{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方法: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结论--附:实验记录表第_组日期:____月___实验记录一:把材料的下端依次插入水中。我们的发现实验记录二:硬币滴水实验1.我们预测滴()滴水,实际滴了()滴水。2.我们的发现:(可用文字写下来,也可用图画画下来)记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