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血液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血细胞生理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血量与血型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浆渗透压第一节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第一节血液组成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浆1.水:占90%以上2.无机物:电解质(Na、K、Ca等)(二)血细胞3.有机物:血浆蛋白白蛋白(最多)、球蛋白、纤维蛋白原1.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F)-1二.血浆渗透压(一)渗透压1.溶液通过半透膜吸引H2O分子的能力,2.渗透压与溶质大小和分子量无关,而与溶质颗粒数成正比(二)血浆渗透压分类(F)3.是H2O在各结构间转运的动力,H2O从P渗低P渗高1.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NaCl)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白蛋白)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2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RBC)二.白细胞(WBC)三.血小板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RBC)(一)红细胞的正常值和功能(F)2.功能:运输O2和CO23.RBC或Hb贫血,红细胞大量破裂溶血1.正常值RBC:男:4.5-5.51012/L女:3.5-5.01012/L-3Hb:男:120-160g/L女:110-150g/L-4(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1)定义:指红细胞能稳定地悬浮在血浆中的特性(F)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正常值:男:3mm女:10mm意义:临床辅助诊断风湿、结核等疾病2)红细胞对低渗液有一定的抵抗力3)渗透脆性:低渗液中红细胞开始及完全溶血时低渗NaCl溶液浓度高渗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红细胞萎缩低渗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红细胞膨胀破裂红细胞溶血2.红细胞渗透脆性1)溶液分类:按渗透压的变化分(F)等渗液;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eg:5%GS、0.9%NaCl-5-5*(三)红细胞的生成(F)1.原料:Fe2+和蛋白质缺铁性贫血2.成熟因子:叶酸、维生素B12—内因子巨幼红细胞贫血3.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二.白细胞(WBC)(一)按有无颗粒分(F)嗜酸粒:限制嗜碱粒的致敏作用,参与对的蠕虫免疫嗜碱粒:合成组胺等参与速发性过敏反应中性粒无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1.粒细胞免疫细胞:T(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淋巴细胞特异免疫吞噬细胞:中性粒和单核—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免疫2.按功能分-6三.血小板(一)正常值10-30/mm3,过多(100)血栓,过少(5)出血(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F)聚集:致聚剂有ADP、血栓素A2、胶原等释放:ADP、ATP、Ca、5-HT等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粘附-7生理止血: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血液凝固粘附、聚集凝血因子—Ca—PF3释放Ca、5-HT(三)血小板的功能1.参与生理止血的各个环节(F)2.修复血管内皮细胞-8第三节血液凝固第三节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二.抗凝系统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一.血液凝固(一)凝血因子(F)1.定义:血浆或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2.特点大多无活性因子II、VII、IX、X由肝脏合成,需VitK参与3.凝血时间:衡量凝血因子的种类和浓度是否正常除组织凝血因子III外,其它都是血浆中正常成分-9(二)凝血过程(F)1.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Xa—Ca—PF3—V)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2.分类:主要按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生成过程不同分1)内源性凝血:XII启动、心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复杂启动凝血2)外源性凝血:III启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引起、简单维持凝血3.特点:VIII和V为辅助因子若缺乏血友病又可分:表面激活、磷脂表面和纤维蛋白形成三个阶段-10-11组织激活物:存在于多种组织中,如子宫、肺、甲状腺等(二)纤溶酶原激活物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一)过程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抑制物(-)(+)激活物血浆激活物:与XIIa相关血管激活物:由内皮细胞合成第四节血型第四节血量与血型一.血量二.血型一.血量(F)(一)概述1.定义:红细胞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失血20%(1000ml)失血性休克须立即输血二.血型2.血型分类: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失血10%(500ml):机体可代偿-12-13(二)ABO血型系统1.根据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分:A、B、AB、O(F)血型红细胞上抗原(凝集原)血清中抗体(凝集素)AA抗BBB抗AABA和B无O无抗A和抗B2.血液的免疫反应:红细胞凝集(F)红细胞上相应凝集原+血清上相应凝集素相应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红细胞凝集体外:血型鉴定的机制体内:红细胞凝集溶血输血反应-14供血者受血者红细胞红细胞血清血清主侧可输血++输血禁忌+少量缓慢输血3.输血原则:正常情况下,必须同型血相输,特殊情况:O型其它血型,但必须缓慢、少量(400ml)4.交叉配血实验次侧(三)Rh血型系统1.分类Rh(-):若接受了Rh(+)人的血,后天产生凝集素2.意义:主要对Rh(-)的人而言,有一定危险性2)Rh(-)的母亲怀孕时1)Rh(-)的人输血时Rh(+):汉族占%,血清中均不存在天然凝集素-15Rh(-)第一次输Rh(+)人的血血清中产生Rh抗体产生输血反应第二次输Rh(+)人的血若第二次怀的还是Rh(+)胎儿(F)胎儿血进入母体Rh(-)的母亲第一次怀孕生了一Rh(+)的胎儿母亲血液中产生Rh抗体胎儿溶血死亡EndP1P2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P3P4P5P5*P6P7P8P9P10P11P12p13A型B型O型AB型P14P15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