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养成的研究进展作者:程相宽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5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就就需要高校开展各类关于社会公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活动。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我们开展工作时候,进行有选择性的应用,也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国内研究现状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大学生公德意识更是整个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的标尺,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辐射力,尽管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大学生是一小部分,但若不加以制止,就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防止少数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的思想蔓延,以提高高校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极其关键。本文旨在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研究现状,笔者就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如下:一、国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国外的相关学者对于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得比较早,而且构建起来的公德体系也比较健全。西方国家之中,私德、以及公德方面的问题是从道德、以及政治方面的问题所衍生出来的,后者能够追寻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可是,把道德以及政治方面的问题进行揭示的为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1469一1527)。他认为,将生活上的道德准则用在政治领域是不负责以及不道德的表现。其在道德准则方面对于公共以及个体的生活进行了明确地划分。其对公德和私德进行区分的时候,把两者进行有效地分离,这在西方社会发展中还是首次。斯图尔特·汉普希尔(stuartHampshire)对于马基雅维利把公德和私德进行区分表示赞许,可是对其将之完全分离则有不同的意见,就是在公共生活领域里面能够对个人生活的道德标准置之不顾。在《公德与私德》里其对公德和私德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进行了阐释,并且通过明示推理同隐晦推理着手来谈论怎样把公德和私德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对马基雅维利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日本的福泽谕吉把道德划分为公德和私德,认为同外界之间进行接触体现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的,比如公平、诚实、以及勇敢等被称作公德。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探讨了中国公私观念的发展及“公”的观念在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取得了诸多成果,如此等等。纵观理论界的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学者们在公德问题的研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龙源期刊网二、国内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目前在我国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几种表现,并针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比较淡薄的现象,提出了培育和增强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途径。如李建一阐述许多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基础文明修养欠缺,这是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当精选世界各国体现全人类文明成果的社会公德实例介绍给大学生,使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上重视礼的作用,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操作性强的途径。此外,李丽等人主要以贵阳和特区为例,探讨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加强和改进社会公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贵阳和文明特区。该文章是目前唯一一篇以民族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文章。作者采用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水族、布依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进行跨文化研究以及大学生们对学校德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卢玉春认为从最底层的道德标准来看,社会公德不论何时何地均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与道德修养的特殊群体,对于自我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强化高校学生社会公德势在必行。文章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介绍了社会公德的基本理论,主要通过实证研究,通过个人在主观方面的意识以及个体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对于高校学生严格按照社会公德标准来开展行为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李永生就目前国内的实情同现今高校学生在社会公德上的具体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对高校学生在社会公德标准方面的缺失问题,展开了强化高校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教育的讨论。文章认为现今高校学生在社会公德的质量上持续上涨,可是依旧有些高校学生出现行为缺失的情况,表现出诸多的不足与问题,对和谐校园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存在着高校学生本身的问题、学校与家庭方面的教育欠缺、人民群众不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历史以及目前社会中不良之风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成为高校学生不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根本原因。三、结束语《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出台之后,高校开展了各类关于社会公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活动。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这是社会、学校的宣传教育、家庭教育的榜样力量、加之大学生自身的严格要求共同使然。因此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国内外研究进行研究,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