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卷一读后感(出版时间:1991年6月第二版,毛泽东)2017级非全日制法学(法学)迮恒培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主要思想是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其主要思想包括:1、阶级理论。毛泽东主席首先指出了革命对象的问题,通过历次革命斗争,发现了中国革命对象,解决了盲目斗争的尴尬局面。进而指出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2、工农割据思想。“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武装斗争、经济角度分析为何割据政权能够存在、农村为何能包围城市,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3、反对“本本论”思想。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思想。如果离开实际调查会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所产生的后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直接提出调查的技术:(1)必须注意经济工作;(2)怎样分析农村阶级(3)我们的经济政策(4)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主席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论持久战》中分析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指出民族矛盾大于国内矛盾、中国抗战必然是持久的观念。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方法是“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民族战线”。外部依靠国际援助。5、实践论与矛盾论的思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矛盾分为一般矛盾与特殊矛盾,提出了对待矛盾的方法。6、思想统一方面。反对单纯的军事主义观点、极端民主化思想、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以上就是毛泽选集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归纳于一句话“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的体现。毛泽东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创立者、新中国的缔造者,而是其思想仍对当前具有指导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正是以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当前,中共十九大之前中国社会的最大矛盾仍是落后的社会化大生产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这是目前中国的最大实际。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对基于对中国国情深刻理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理论来源正是基于毛泽东思想中矛盾论。可以得出两个矛盾结论:(1)美好生活需要与现实的矛盾。(2)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客观现实。结解决方案是:新起点、新要求要求我们砥砺奋进再出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最新表述。如何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是当前最核心的问题。1、联合中国各个阶层在毛泽东选集中直接或间接的给出了答案,在《中国各阶级分析》一文中提出可依靠的力量,用当前中国阶级论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团结各个阶级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美丽、富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最新阶级论把中国当前阶层分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阶级论中阶级的扩大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这些阶层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2、正确认识当前矛盾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过,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领导、决定作用,规定、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的矛盾则居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即次要矛盾。反映到实际工作中,主要矛盾就是指中心工作、主要环节和工作重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各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各项事务纷繁复杂,各种矛盾纵横交织。我们只有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它工作,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就有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不久“左”的错误思想不断发展,到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把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确定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强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十三大确认了这一提法,并把它载入党章总纲,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个提法一直沿用,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面临新的社会形势,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判断。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同时,还要看到,我们的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不平衡,主要指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同样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收入较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收入较低。不充分,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是蛋糕已经做大,但是并没有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水平,蛋糕也没有分好。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十九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理性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正像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标题: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1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