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口腔预防医学: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2.三级预防的原则①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控制牙菌斑的措施等。②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口腔检查,高风险人群的发现和早期龋齿充填等。③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如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等。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作用及其发展(一)口腔流行病学概念: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指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二)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及疾病的分布状态。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检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二、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一)描述性流行病学1.概念:用于描述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分布以及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病因假设。2.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较短时间内)的情况。3.纵向研究:疾病监测。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4.常规资料分析:历史资料分析。对已有资料或者疾病检测记录作分析总结。(二)分析性流行病学(由果到因)1.病例-对照研究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一些比较少见的疾病。2.群组研究(准确性高)(三)实验流行病学1.特点:有干预措施。设立对照组。2.不同研究目的和不同研究对象等特点:临床试验(以人体作为对象,以临床为研究场所)。现场干预(特定现场)。社区干预实验(社区开展的干预性试验)。三、龋病流行病学(一)龋病常用指数1.恒牙龋、失、补指数“龋”(D)代表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齿。“失”(M)因龋而丧失的牙齿。“补”(F)因龋已做填充的牙齿。2.乳牙龋、失、补指数九岁以下儿童丧失不该脱落的乳牙称为龋失。3.龋均、龋面均龋均=龋、失、补牙之和(牙数)/受检人数龋面均=龋、失、补牙面之和/受检人数(虽然龋均和龋面均都反映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但龋面均较为敏感。4.龋面均充填构成比龋面充填构成比=受检人群已充填牙面数/受检人群龋、失、补牙面数之和(存在继发龋,此牙面仍算作龋面,不计为已充填牙面)5.患龋率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6.龋病发病率龋病发病率=发生新龋的人数/受检人数(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7.无龋率无龋率=该年龄组全口无龋的人数/受检人数(二)流性特征及影响因素1.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儿童龋面均作为衡量标准。2.人群分布:在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12~15岁是恒牙患龋病的易感时期,35岁进入中老年以后以容易形成根面龋。乳牙患龋率男性高于女性,恒牙患龋率女性高于男性。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患龋率高于农村。民族中最高的彝族,最低的是回族。(三)影响龋病流行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2.氟摄入量(0.6~0.8mg/L)3.饮食习惯4.家族影响四、牙周病流行病学(一)牙周健康指数1.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检查全口28颗牙,但只检查6个牙面,【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I-S)。口腔卫生指数(OHI)需要检查全口28颗牙,评价12个牙面【每个区段选择覆盖软垢、菌斑与牙石最多的1个唇面、1个舌(腭)面】。DI-S(软垢)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下CI-S(牙石)0=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结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牙龈指数(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改变以及出血倾向,近中唇颊乳头,正中唇颊缘、远中唇颊乳头、舌侧龈缘)0=牙龈健康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红肿光亮,探诊出血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牙龈指数牙龈炎流行程度0无流行0.1~1.0轻度流行1.1~2.0中度流行2.1~3.0重度流行社区牙周指数(临床常用,适合于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方法:运用CPI亚洲探针,检查牙龈出血情况,探测龈下牙石,探测牙龈沟或牙周代的深度。检查每个区段的指数牙,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10颗牙齿的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情况:1617112627474631363720岁以下,15岁以上者,为避免第二恒磨牙萌出过程中产生的假性牙周袋,只检查6颗指数牙:16112646313615岁以下者,因相同原因,只检查以上六颗指数牙,并且只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五、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一)了解某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口腔疾病的流性特征,揭示影响口腔疾病发生的因素,发现口腔疾病的流行趋势。(二)指数与标准常用的龋病指数有DMFT、DMFS等,牙周健康状况用CPI指数,氟牙症用Dean指数。(三)调查方法1.普查:特定时间内(1~2天内或1~2周内,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2.抽样检查: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优点为省时间、省劳力、省经费)。分为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3.捷径调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某群体口腔健康状况,只查有代表性的指数年龄组的人群。(四)样本含量调查对象变异大、患病率低、调查者对调查要求的精确度和把握度大,所需的样本含量就大,反之则小。(五)误差与预防方法偏倚: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而且可以设法防止。Kappa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0.4以下可靠度不合格0.41~0.60可靠度中等0.61~0.80可靠度优0.81~1.0完全可靠公式K(Kappa)=2(ad—bc)/p1q2+p2q1第四章龋病的预防一、龋病的危险因素定义: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形、色、质、(变软)的改变。(一)细菌因素1.致龋菌(公认的有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变形链球菌(主要致病菌,于婴儿出生后19~31个月后,平均26个月,乳牙萌出及乳牙列形成时期在口腔内定值。粘附,产酸,耐酸)乳杆菌(革兰阳性菌,ph3.8,附着作用差,产酸力强,耐酸力高,促进龋病发展的作用,与变形链球菌协同作用)放线菌(与老年人根面龋有密切关系)非变形链球菌2.危险因素唾液内形成变形链球菌比例增加。唾液乳杆菌比例增加。牙菌斑呈酸性。牙表面菌斑致龋菌及产菌数量增加。(二)宿主因素1.牙(釉质钙化不完善,菌斑滞留位置。氟水平是釉质脱矿与再矿化速度决定的)2.唾液(物理清洁、抗附着、抑菌、缓冲)3.行为和生活方式4.危险因素(牙与口腔,局部病理因素)(特纳牙:乳牙根尖周的严重化脓性炎症,使继承恒釉质发育出现缺损,是龋病好发部位。常好发于前磨牙)5.唾液分泌障碍(口干燥综合征)口感综合征原因:自身免疫原因(舍格伦综合征)。X线照射导致唾液腺损害(头颈部癌放射治疗后口干患者)药物原因(长期使用神经抑制药,抗胆碱药)腺体老化(老年人衰老性变化)3.既往病史与环境状况(三)食物因素1.过多过频的糖摄取2.酸性饮料3.不良饮食习惯二、龋病的预测与早期诊断(一)龋病预测1.易感因素预测(患龋经历、致龋微生物、唾液)患龋经历:最重要的预测指标致龋微生物:唾液变形链球菌水平是低龄儿童龋的预测指标唾液:持久、略高的氟浓度有防龋的作用2.实验室预测DentocultSM实验(变形链球菌)DentocultLB实验(乳杆菌)Cariostat实验(产酸菌的产酸能力/耐酸)3.龋病早期诊断白斑:釉质表面呈现白斑,诊断为早期龋,或可直接称为白斑龋X线诊断:颌翼片比根尖片准确率高,适合邻面龋和继发龋三、龋病预防方法(一)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在病理改变前,针对致龋因素所作的预防措施。进行口腔教育,控制及消除危险因素。2.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3.三级预防:防止龋病的并发症,恢复功能。出现临床症状尽早治疗进行预防,减少病变或破坏程度。(二)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学龄前儿童,3~6个月定期口腔检查2.学龄儿童,每6个月检查3.成人6~12个月检查第五章氟化物与牙健康一、概述1.植物中氟多数来源于土壤,氟含量最高的是茶树2.每千克体重每天适宜的氟摄入量在0.05~0.07mg之间3.易溶解的氟化物NaF4.氟在胃肠均可被吸收,氟制剂空腹吞咽几乎全部被吸收5.血液中75%存在于血浆中,其余主要存在于红细胞6.成人体内99%氟沉积于钙化组织中。唾液中的氟为血浆氟的2/3.7.氟化物防龋机制:降低釉质的脱矿和釉质的再矿化。氟对微生物的作用(对糖酵解的影响,抑制细菌摄入葡萄糖,抑制细菌产酸)8.氟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因素之一9.氟化物毒性作用:5mgF-/kg的摄入量是氟化物(氟离子)的可能中毒剂量。专家提出明确致死量16~32mgF-/kg和15mgF-/kg。10.急性氟中毒: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肠道出血。催吐洗胃口服或静脉注射钙剂、补糖补液以及对症治疗。11.慢性氟中毒:氟牙症,氟骨症3mg/L。骨质硬化,骨旁软组织骨化。氟地方性氟中毒(饮水性、生活燃煤污染型)12.氟牙症:牙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釉质发育不全。(临床特点:发生在恒牙,取决于牙发育矿化时期在高氟地区生活时间的长短。出生至出生后生活在高氟区生活多年,可使全口牙受侵害。2岁以前生活在高氟龋,以后迁移至非高氟区,氟牙症累及前牙和第一磨牙。如果6~7岁再迁入高氟地区,则不会出现氟牙症。受损牙釉质出现白色斑纹,有的牙出现黄褐色色染,严重者出现牙实质性缺损以致失去整体外形,釉质和牙本质变脆、耐磨性差、对算是抵抗力强。13.饮水氟浓度一般保持在0.7~1mg/L之内。14.每次处方氟化钠总剂量不得超过120mg。15.局部用氟是采用不同方法直接用于牙的表面,目的是抑制牙齿表面溶解脱矿和促进再矿化,以提高牙齿的抗龋力。(氟化钠牙膏,ph接近中性,没有使牙齿染色的缺点)16.含氟漱口水:0.2%NaF溶液每周使用一次。0.05%NaF每天使用一次。5~6岁儿童每次使用5ml,6岁以上每次使用10ml,一分钟后吐掉,半小时内不进食或漱口。17.含氟凝胶:0.5%的APF凝胶和NaF凝胶以及0.1%SnF2凝胶。防龋效果28%。第六章临床口腔预防技术一、窝沟封闭定义:又称为点隙窝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粘接性树脂,保护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的防龋方法。(一)适应症深的窝沟,一般是在牙萌出四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若不明确则一般都补牙不做窝沟封闭。(二)操作方法和步骤1.清洁牙面2.酸蚀:37%磷酸,一般酸蚀到牙尖斜面的2/3,恒牙酸蚀时间为20~30s,乳牙酸蚀时间为60s。3.冲洗和干燥:用汽水枪,酸蚀牙面干燥后呈现白色雾状外观。4.涂布封闭剂:要隔湿,涂布后不能再污染和搅动。5.固化:光固化,照射距离牙尖1mm,一般为20~40s。照射范围要大于涂布范围。6.检查:检查是否有遗漏,有无气泡存在,咬合。(三)效果评价封闭剂保留率=封闭剂保留牙数/已封闭牙数二、预防性树脂充填定义:仅仅去除窝沟处病变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充填材料充填龋洞并在牙面上涂一层封闭剂,这是一种窝沟封闭与窝洞龋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操作步骤:去除点隙窝沟龋坏组织,清洁牙面隔湿干燥,垫底,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