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文献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加工贸易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加工贸易的研究主要从产品内分工入手,并从产品内贸易方式进行跨国投资的角度,研究加工贸易对东道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RobertJ.Carbaugh(1998)指出,水平分工的实质是将同一产品的零部件的生产或不同生产工艺过程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然后统一组装制成成品,而加工贸易方式是国际水平分工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1]。DanielM.(1999)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工贸易固有的特点将促使其进一步成为很多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2]。大多数学者同意加工贸易能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ErnstD(2002)[3]、Kandogan(2003)[4]指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办厂,将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和工艺技能传授给当地居民,因而使东道国或地区能更好地掌握技术资料、提高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和市场驾驭等方面的能力。当地企业承接其全球生产体系中的加工环节,可以增加东道国的外汇收入、解决就业等。加工贸易为东道国或地区带来一种技术溢出效应,并促进产业升级。JackeCukrowski(2003)指出,加工贸易方式可以使投资方主动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并使用投资方的国际营销渠道,形成生产规模,占领产品的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渗透,东道国企业可以加快自己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占领国际市场,从而促进了本国的产业升级[5]。Ge(1999)以垄断价格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动态模型用来分析来分析出口加工区对一国经济开放和转型的作用,并指出加工贸易带来的技术学习和适应效应对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将产生积极影响[6]。Gereffi(2000)认为,发展中国家可利用发达国家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减少成本的契机,通过发展加工贸易的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战略环节[7]。GibbonsP.(2001)通过全球价值链理论指出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方式,OEM企业可以从购买者技术溢出中获益而成为行业内的主要供货商,他们可以将生产过程中附加值低的部分转移给其他企业,从而处于不断升级的状态[8]。Humphrey和Schmitz(2002)提出了一直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升级方式,从流程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无论哪个层次都意味着从劳动密集型价值环节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价值环节,其过程都伴随着资本深化[9]。RobertKoopman(2008)认为在加工贸易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分清出口产品在国内外的增加值非常重要,并得出出口产品在国外部分所占的价值是按照垂直分工算法的两倍的结论[10]。国内学者则主要围绕加工贸易的经济效应、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展开研究。1.加工贸易的经济效应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内学者看法不一。肯定方面认为加工贸易具有乘数效应、外资效应、就业效应,还能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隆国强(2003)认为加工贸易对我国GDP增长具有正效应,是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11]。王勇(2006)用计量分析出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获取外汇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外资、通过技术外溢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12]。朱启荣、孟凡艳(2007)通过对1980-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净出口值和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二者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并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认为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就业状况[13]。刘钻石、张娟(2010)基于中国面板数据测算出2008年中国各省市的出口贸易技术水平,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加工贸易、人均GDP等变量对中国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得出加工贸易有利于中国贸易结构升级,并没有产生所谓的加工贸易低附加值路径依赖的结论[14]。否定方面认为加工贸易附加值低,产业关联度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小。宣烨(2008)在对我国加工贸易基于经济增长好产业竞争力视角的实证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贡献率不仅低于国内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低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提升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明显低于研发投入[15]。2.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裴长洪、彭磊(2006)认为,中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①增长缓慢,产业关联度低;区域分布不平衡使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16]。朱启荣、贺桂欣、戚建梅(2007)对我国加工贸易的绩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小;中间投入品主要依靠进口,对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小;加工贸易的结构过于集中,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17]。姚志毅(2009)认为我国加工贸易处于产业链低端,“两高一资”产业比重较大,容易引起国际间的贸易摩擦[18]。3.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高越、曲建忠(2007)采用实证研究分析了山东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劳动力素质、产业的基础生产能力和服务配套设施对山东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有重要影响[19]。杨慧力等人(2010)基于全球价值链对影响山东加工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起到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资本投入和实际利用外资贡献不足,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作用也不显著。因此,①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00%推动山东省加工贸易升级要优化投资和引资结构,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构建有利于价值链升级的自主创新体系,重视技术进步成果的应用[20]。贺映辉(2010)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在要素成本、自然资源、工业基础、交通、政策及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动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突破重点区域,与本地优势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物流等配套环节建设,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角度选择承接项目,为湖南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参考[21]。李秋月(2010)借助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对新疆的加工贸易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新疆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要素禀赋和规模经济是新疆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要素。提出发展新疆的加工贸易,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发挥新疆的比较优势;努力扩大新疆区内区外市场,实现规模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价值链;积极改善投资环境[22]。4.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黄菁、杨三根(2006)对中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国内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国内技术水平和物质资本的积累是加工贸易提升的关键[23]。刘德学、苏桂富(2006)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对加工贸易的现状从产业升级、价值链升级、企业能力升级、企业网络地位升级和外溢效应升级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套加工贸易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24]。艾民等(2008)对我国加工贸易进行区位研究认为,应完善中西部收入分配和融资政策,扩大市场规模,增加其承接加工贸易的容量;加大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力度,弱化东部地区政策优势来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解决区位不平衡问题[25]。姚阳(2010)在国际产品内分工的视角下,提出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能在产品内分工的条件下实现结构升级。并提出延长加工贸易的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挥跨国公司的促进作用;培养产业集群增加产业关联和溢出效应;加快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6]。曾贵、钟坚(2010)认为,加工贸易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企业可以通过交流、培训、设备进口和技术许可等途径获取知识溢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国家要着重引进知识溢出效应大的高技术产业,鼓励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国内采购和深加工,加强集群水平;企业则要努力提高学习、消化吸收和创新溢出的知识的能力[27]。王元颖(2010)总结了我国加工贸易“放羊管理”的现状及制约矛盾,重点提出促进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公共政策: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监管模式创新,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产业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变,最终培养出开放经济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28]。5.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李晨(2010)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必然性和特殊性,从产品、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提出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升级,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价值链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营销服务延伸,以及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沿海地区形成产业联动的格局,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内外销售”的加工贸易新模式[29]。张琦(2010)认为金融危机给中国加工贸易带来的挑战有汇率、信用风险、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国外需求和政策六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即规范加工贸易的出口税收政策,控制加工贸易不断扩大的顺差;谨慎对待国际资本的流动,调整外汇储备中美元和人民币资产的组合;优化进口产品结构,积极寻求新的进口替代品,争取不在原材料进口价格上受制于人;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减轻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注意分散出口风险,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政策上可以采取适度调高退税率以缓解企业的压力[30]。许南、李建军(2010)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依据相关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对金融危机前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后危机时代转型升级的挑战进行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政策平台的构建、行业环境的培育和企业能力的提升三大对策[31]。参考文献[1]RobertJCarbaugh.InternationalEconomics,6th,South—WesternCollegePublishing,1998.[2]DanielM.DnamicsofExport-processingZones[J].UNCTADdiscussionpapers,1999.[3]ErnstD,KimL.Globalproductionnetworks,knowledgediffusion,andlocalcapabilityformation[J].Researchpolicy,2002:P1417-1429[4]YenerKandogan.Infra-industryTradeofTransitionCountries:TrendandDetermination[J].EmergingMarketsReview,2003(4).[5]JacekCukrowski,ErnestAksen.Perfectcompetitionandinfra-industrytrade[J].EconomicsLetters,2003(78).[6]Ge.W.TheDynamicsofExport-processingZones[J].UNCTADdiscussionpapers,1999.[7]GereffiG.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oditychai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0,48(1):P37-70[8]GibbonsP.UpgradingPrimaryProduction:AGlobalChainApproach[J].WorldDevelopment,2001,29(2).[9]Humphrey,JandHSChmitZ:HowDoesInsertioninGlobalValueChainAffectUpgradinginIndustrialClusters?[J].RegionalStudies:2002.[10]RobertKoopman.HowmuchofChineseexportsisreallymadeinChina?[J].NBERWorkingPaper,2008(6).[11]隆国强.对加工贸易的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2003(11):P15-27.[12]王勇.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