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江帆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微型课题立项报告类别:小学数学2014年2月10日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主持人黄梦倩性别女年龄27职称小教一级所教班科数学四年级电话15151579808电子信箱344018317@qq.com课题组成员黄梦倩徐梦杰一、课题的提出(拟解决什么问题)课堂理应成为全体学生的精彩舞台,但是,在本应“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些场景:少数几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展示,他们的PK几乎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和空间。而很多的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匆匆过客,于是,很多的时候,这些学生在课堂中被举手,被有效,被积极。看上去,整个课堂非常热闹,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虽然也坐在课堂上,但是已经成为了课堂中的“看客”。究其原因,缘于教师未能关注到班级的全体学生。所开展的活动,也只是关注到了少数几个学生,在这几个学生学习过程中,效果非常明显。教师并未带领全体学生展示自我,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思维未能有效指向于知识资源。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此刻的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所开展的活动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以此途径探究数学课堂中,让全体学生通过有效活动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在数学课堂中成就每一位学生的精彩。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人的心理、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活动,人认识周围世界,形成人的各种个性品质。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以及数学素等,养都是建立在有效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开展与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相匹配,与教材内容相和谐,与课堂氛围相适应的活动,引领学生成长。“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很多老师在注重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进一步地理解性的解读之后,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自主发展。于是,学生的个性体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尊重。正是因为这种对“学生自主发展”的误读,在课堂上组织了只注重形式,缺乏实际内容与意义的活动,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困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所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有效,其效度到底如何?教师往往缺乏对课堂活动的深度思考。如果缺乏了对课堂活动效果的考量,无疑会使活动的有效性大为降低。这维系着着学生的发展,因为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的发展。可以这样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就是提高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研究”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活动的有效程度进行研究,尤其关注活动环节的意义,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数学课堂质态。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甚至富有挑战性质的“有效活动”应该被设置为数学课程目标达成的一个有效支点。每一个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都在各种有效活动中得以和谐落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这样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在有效活动中得以推进。在有效活动中,学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得以培养。尽一切可能,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是布鲁纳的“发现法”给我们教师的启示。我们关注到国外,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关注并且开始研究课堂活动的有效性。80年代后期,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越来越被我国教育界专家和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关注。以至于从那时候开始,“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一直成为大家不断思考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提问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的关注重心转移到了课堂教学中显现的活动。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探究。例如:课堂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因为合作探究活动,较之前的数学学习方法与策略,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时段,更多的学习情趣激发的元素,学生学习的潜能,个性的张扬,主体地位的显现,主动精神的培养得到了有效保证。但是,由于教师片面追求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外在的形式和内容。出现了活动组织不够到位,活动要求不够明确,活动环节难取实效的现象。尽管课堂活动气氛非常活跃,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在活动中并未取得多大的收获,耗费了精力,浪费了时间。这样的活动低效甚至无效。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将紧紧围绕课题研究,不断进行学习、思考、研究,寻求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不断追求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不断挑战与冲破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藩篱”,让教师和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惠”。并且在研究中,能够形成合作、民主的课堂活动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是学生成长的需要。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心需求。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领域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被老师和同学接受、信任和尊重的幸福感。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自主探究知识,体验发现知识、研究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明与创造。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爱互助、交流情感、沟通心理感受。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往与沟通能力。最终,学生会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激发学习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快速发展,进而使得学生身心茁壮成长。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须要不断研究教育教学,只有在研究过程中才能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准,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技能。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例如,对教材的解读与运用能力、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活动的创新与组织能力、教学实验能力、课堂研究与反思能力等,都将会得到有效提高。尤其是在教学中,有了理论和课题研究的支撑,教师就能够不断创新学习活动形式,探究和挖掘活动资源,优化课堂活动质态,提高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重点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并且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素质,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更新教师观点,以成为学科课程的开发和建议者;转变教师角色,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改变以往师生在课堂中的活动状态,优化课堂活动质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并且在活动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生命化成长,让课堂活动符合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本课题将研究以下内容:1.本课题关注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的有效程度,摈弃无效甚至低效的活动。2.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不断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最大可能地通过活动,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有效的活动”伴随学生的数学学习。3.创设一种“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能更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4.通过数学课堂中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不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同时,营造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数学学习的氛围,让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5.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活动的有效程度进行研究,尤其关注活动环节的意义,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数学课堂质态。本课题研究重点定位:以上第2、3、4点。五、研究的步骤与方法(阶段、时间、内容、达成目标、方法、责任人)研究步骤:课题研究分五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2-3月)⑴成立课题组。⑵制订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⑶讨论、修订、完善研究计划。⑷采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5)责任人:黄梦倩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4年4-10月)⑴围绕“课堂活动”和“有效性”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经验。⑵根据研究方案选择鲜活案例开展研究活动。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观摩研讨。(4)责任人:黄梦倩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2014年11月)课题研究中期评估,尤其总结出一段时间以来的研究得失,修订和完善研究方案。第四阶段:深化课题研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⑴根据修订完善的课题研究方案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活动案例进行研究与探索。⑵在研究中力争形成课堂活动预设的理性思考,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标准。(3)责任人:黄梦倩徐梦杰第五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3——4月)⑴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形成的形式、内容与方法。⑵搜集、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并且对研究过程进行综合评估,以形成相对完善的研究理论。⑶将在课堂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案例结集成册。⑷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⑸录像课,教师论文集,学生活动日记,探究活动等出专辑。⑹总结经验,并在提炼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7)责任人:黄梦倩徐梦杰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我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课堂中,学生活动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以便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2.行动研究法:即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效度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中,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3.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活动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对课堂教学中活动有效性的诊断。5.案例研究法: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等案例的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6.文献资料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形成共识,提高课题组成员认识和发现问题的洞察力,提高教师提出问题进行研究鉴别的自觉性。六、预期研究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期望能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标准,并且能在课堂中通过有效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促进课堂教学活动和谐推进。在成果显现上将以以下形式呈现:1.优秀课例集2.相关研究论文3.学生活动日记4.结题报告5.课堂活动精彩案例选6.课堂教学录像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为了能使得该课题研究工作有效推进。课题组成员将不断学习与吸收课题研究的前言信息,学习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理论素养。学校图书馆、互联网、教育教学理论书刊,为课题组老师和学生查找研究资料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教师可以在家,在办公办公室,在教室,对话名师,对话专家,对话同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该课题研究的时空范围。2.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均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有条件将课题研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更容易实践“问题”即“课题”的研究理念,使得研究工作呈现出更强的可操作性。有的课题组成员,尤其是课题主持人,作为其他各级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有着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