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起源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起源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起源第二节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第三节教育的发展第二章教育本质第一节教育的概念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三节学校教育的演进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三节教育本质的论争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第三节人的发展的教育意义第五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教育目的与价值第三节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及其实施第六章教育内容第一节教育内容概述第二节德育第三节智育第四节体育第五节美育第六节劳动技术教育第七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与社会发展第二节教师的职业认识第三节学生第四节师生关系第八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教育体制改革第三节义务教育第四节终身教育第九章教育学的发展第一节西方教育学的发展第二章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第一章教育起源与发展代社会中,教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成部分,人们都在其成长中接受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教育。因此,历史地考察教育现象,了解教育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加深对今日教育的认识。第一节教育的起源,颇受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既是教育史研究的范畴,也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就现行的研究成果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教育是否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二是动物和人在可受教性上是否有本质区别;三是人是否必需教育。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在教育理论的发展史上人们的看法并不很一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一、教育生物起源论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他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教育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经在动物界存在的观点。利托尔诺认为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人类教育的进行与动物的教育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的教育,与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甚至相差无几”。他以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水等为例,以证明人类只是在继承早已经形成的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做了某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在他看来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利托尔诺就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一种教育,甚至设想在昆虫界也有教师和学生。他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0世纪20年代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就持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认为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在其所著的《教育原理》中提出,教育从他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教育是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因此,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实际上也就预示教育是一种无目的的活动,是一种无法被人的意识所调节、控制和支配的活动。二、教育心理学起源论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示入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并从原始社会中,没有编制的教材和确定的教学方法的事实出发,指出“原始社会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现它的教育……用来帮助或强制个体服从普遍要求的复杂手段,绝大部分是无意识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使用的方法从头至尾都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由此把儿童对于成人的出于本能的模仿说成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他认为,不论成人是否意识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教育即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方面进行分析,但是他将儿童模仿的本能看作是教育的基础,这实际上与利托尔诺的生物学起源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即他们都把教育活动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动物的本能活动和心理模仿行为。因此,这两种观点在认识上所犯的共同错误是,否定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有目的性,同时也就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三、教育劳动起源论月革命后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和教育史学家的观点,最早见于米丁斯基所著的《世界教育史》。在该书中米丁斯基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随后在康斯坦丁诺夫等人编写的《教育史》中也表述了相近的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初传入我国,并成为我国教育起源论的主导观点,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制造、使用工具),人在劳动中使脑器官以及语言等发展起来,也由此产生了教育。因为,在劳动过程中既使教育的产生成为必要,同时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1.劳动为教育产生提供了可能前提条件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活动,而有意识的活动离不开人脑和语言。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发展了与动物有着本质不同的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器官人脑和交往工具语言,这些都为教育这一人类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成为可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教育的产生是以劳动为基础的。2.教育产生是劳动客观需求劳动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一代,教育就是在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即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中而产生的。同时,社会生产的延续和发展也要依靠人类经验和自身的发展,这也就使人在劳动中产生了对教育的需求和这种需求的意识。因此,教育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延续、发展、更新的重要手段。四、我国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就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和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同时,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思想的解放,有些学者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质疑,亦提出了一些教育起源的新观点。概括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前身说”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了人”的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简单化了。他们以哲学的内外因条件的分析提出,人类教育在它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着一个和它密切联系的事物即人类教育的前身。因此,人类教育起源于古猿教育,即古猿为了维持自己的类的存在而将自己固有的求生技能传授给下一代的行为。并宣称,“生物说”并不是错误的,而是正确的(最多只能说它是片面的),完全否定生物说是不正确的。这观点一提出就引来了大量的批评。2.“需要说”而是“劳动起源论”的逻辑延伸,而且在这一阵营里各学者的提法也各不相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主张: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需要;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就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论而言,实际上与劳动的起源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强调了教育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从一开始就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劳动起源论的扩展或注释。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论,则认为教育的起源不仅和劳动有关,而且还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有关,因此,教育的起源只能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寻求,尤其是要从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社会生产中去寻求。持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论者认为,劳动起源论将劳动看作是社会生活的全部是片面的,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的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践的结果既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也促使人类个体的发展。因此,教育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更是人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教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以期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积极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教育超生物经验传递和交流说”者,首先认同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教育科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简单的结论上,还必须进一步揭示出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之间信息的传递、生物经验的传授有何本质区别?这些区别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中经历了怎样的质变?据此,论者提出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在超生物肢体手的形成中,相伴形成了另一个质变即超生物经验的积累,而后又增加了中介物即劳动工具,当人类自觉地进行制造工具的劳动时,从而使工具不仅仅是手段而且成为劳动的直接目的,这是人类起源的重大飞跃。这些经验是无法通过生物遗传来传递,而必须通过人类所特有的超生物的遗传方式就是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不同于生物个体间生物经验的本能传授活动,而是借助于抽象思维和语言,自觉地传授人类已经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规范,以促进个体人的形成和整个人类的发展和完善。论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教育起源于劳动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含义。4.“形态交往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论者,并不否认劳动在教育产生中的重要作用,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而且劳动是“人”与“物”的相互作用,教育是“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只有当人类本身不仅有教育的需求,而且具备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工具即“类经验”和“语言”时,才有了教育这一活动。因此,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既包括原始社会作为整体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也包括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既包括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也包括原始人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交往总是由双方组成,交往包含着内容,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媒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使是原始社会也已具备了教育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当然,交往还不是教育,但蕴含着产生教育的因素,当交往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才转化为教育。教育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5.“社会化影响说”“劳动起源说”和“需要说”存在的问题而提出,认为教育的起源问题必须从社会动因、时间、空间的三者综合上来揭示教育的产生。从社会动因看,只有当社会产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积累到单纯依靠模仿无法完成时,教育才有产生的需求;从空间看,由于劳动现场的危险性,无法顾及无自卫能力的年幼一代,教育只能产生于生产劳动以外的空间领域;从时间看,教育是借助于语言的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教育应产生于社会语言出现以后。因此,教育起源于产生了语言后的原始人类对年长一代所施加的社会化影响。为核心的人生发展说、教育起源于军事训练说、教育的知识授受起源说等等,同时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教育逻辑起点的探讨,至今未能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但其理论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育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是整个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点,涉及教育理论研究的各个层面,需要有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学科为依托,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所有课题中,教育起源是最具“历史感”,最负重的课题。第二节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动,是探讨教育的起源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一个基本观点。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活动,动物不具有接受教育可能性.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如语言的产生、类经验的形成、建立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上的传递活动等。而动物的活动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它的产生更多的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其内容也与动物的生存本能有关,如捕捉食物、逃避天敌等等。而人类则不同,尽管人也有自然的生物本能,但是教育却是产生于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从一开始就具有了社会性。.动物没有游离于个体之外的语言即文字,不具备将个体的经验“类”化,并将类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它们的传递活动只能停留在第一信号系统的水平上,局限于动物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行为的“传授”,不可能把“类”经验转化为“个体经验”,无法使动物一代胜过一代。因此,尽管一代代的猫都教小猫捉老鼠,但猫的本领始终不过是捕鼠而已。但是人类则不同,人通过语言、文字和其它的自己创造的物质形式(如工具、产品),把个体的经验保存和积累起来,通过文字记载可以游离于个体而存在成“类”经验。人类的教育活动传递的就是人类社会共同积累的类经验,而不是个体的直接,使教育的活动具有社会性。3.动物活动的结果只是一个适应环境、维持生命的过程,而人类的教育远不止于此,既要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改造环境、创造财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二、人具有可受教性,教育是人类自身发展、成长所必须过程。在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基本没有太多的区别,即人与动物都是自

1 / 18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