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课程学习体会学习课程大数据算法课程分为10讲每次一小时左右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在慕课上看到那么多大学都免费进行慕课课程,让我有了以前看网易公开课很多国外大学公开课的震撼和感动。春秋孔子就是无论老幼贫富,只要是一块腊肉就能成为他的学生。教学工具是收费的,但教育知识是免费的。希望以后网络教育也成为一种社会福利与资源为人们接受。尽管MOOC比传统课堂自由,但是相比视频公开课,它则要严格得多。MOOC需要注册,有时间限制,有任务驱动。而视频公开课则可能陷入自己有书不如借书来读的境地,由于其太过自由,没有任何要求和参与性,使得学生疏于学习,难以检验学习效果。即使存在交互上的延时,MOOC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鼓励交流的氛围,不管是课件中穿插的选择题,课后作业与答疑,论坛发帖交流,还是师生、同学见面会,都在尽量弥补由于无法面对面授课所带来的距离感。当然,如果没有助教的支持,或者授课教师对于交互部分的投入较少,那么MOOC就可能变成翻版的视频公开课,仅仅是通过观看视频来传递知识,而无法有效地利用其他的沟通途径。甚至,由于MOOC的时间限制,还不如视频公开课方便和自由,无法像视频公开课一样无需注册,随时观看、下载和传播。慕课把网络上的零散教育者与教学资源收集起来,不同于论坛博客这些零散的学习,与书本这些枯燥的学习。每个人只要通过审核就可以开设慕课,慕课达到了一种师生的互动,实际上,在MOOC中那些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人可能只是对课程的部分内容有兴趣,但受限于MOOC的形式而不得不注册。他们仅仅想观看一些与公开课类似的视频,或者获得部分学习资料,毕竟完成整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很多的投入,而一般性的意向需求不足以支持学生一直走到最后。这也是MOOC课程退学率超高的原因,据统计,只有5%的学习者坚持到最后,1%的学习者通过考试。尽管MOOC的初衷和形式都很好,但它更适合于那些现有基础较好、学习意向较强的学习者。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从下而上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慕课更成为一种持久的伙伴。其实看书也好,学习MOOC也好,对于学习者来说,学的无非是知识。然而知识本是死的,让知识活起来的在于人,在于会思考的人。但学习课程需要交流。任何人都可以是老师,任何人都可以是学生。但是,交流的不仅仅是信息而已。要交流的更是问题、想法与思维方法。答案往往并非最重要。我们可以在课程平台讨论版面上和来自世界各地学习者交流思想。当然也可以以其他方式集群讨论。譬如学习者在互联网上往往以QQ群的形式集合起来。而我选的哈工大MOOC的交流群经常做定期交流。我一般是周六周日花两个小时进行慕课学习,每次看视频时都有一种自我努力的气势与能够学好的自信,这其实对个人的学习心理有所帮助。每次听课都可以自动调节进度,听到一半还有测试题,自我掌握学习节奏对以后的工作也是一种锻炼。信息化学习使学生对学习信息的把握更为严格。但MOOC仍存在信息管理混乱的现象,在搜索课程时会搜索到一些不相关的课程。有些老教授也会有顾虑与门户之见。教授者与学习者都需要熟悉这种方式。但传统课堂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较好途径,而且现实的课堂生活所包含的信息量(不只是知识量,还有老师的现场互动与讲解)都是mooc体会不到的。慕课更适合生活或工作环境复杂想要静下心来学习的青年最好是成年人,他们能比较好把握住课程的重点,有一定的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