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浅谈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宗亮,邮编:277500)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群众生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稳定人口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200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这一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创新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机制,建立健全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把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总理指出,这项政策是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和地区要认真组织好试点,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项政策以公共财政政策为支撑,通过国家奖励扶助的形式直接帮助实行计划生2育的农民群众,使他们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能够享受到当初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亲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解除后顾之忧,亲身感受到响应计划生育号召,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帮助,经济上有实惠,跟共产党走有奔头。这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而且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从社会制约向利益导向、从单纯依靠思想工作向解决实际困难的重大转变。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我国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并于80年代初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0多年来,我国少生了3亿多人,节约了7万亿元抚养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比1970年一对夫妇平均少生了4个孩子,极大地减轻了社会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国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二、国家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的理论依据(一)计划生育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目前农村的总体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体力在生产劳动中仍扮演重要角色,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仍以家庭为主,因此,男孩的地位举足轻重。城镇居民因为有工作,有工资,所以等退休后生活上有一定保障,而3在农村,因为农民没有固定的收入,所以那些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的家庭利益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社会角度看,这些农村实施计划生育独女户、双女户家庭为国家、社会做出了牺牲和贡献,晚年却由于身边子女少,遇到一些困难和不便自身无力解决。所以党和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使其晚年生育得比别人更好,更有保障。(二)生育需求的可变性与可替代性生育要求和生育动机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但在特殊环境下,这种变化可以大大加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计划生育广泛开展,特别是90年代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千年延续不变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生育需求大大弱化了。但从整体上说,目前“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仍然是老百姓尤其是偏过农村多数农民生儿育女的主要生育需求。这些生育需求的根源来源于不同的侧面。如:“传宗接代”主要与生育文化中的传统观念有关;“养儿防老”主要与实际生活保障有关;对于与生育观念有关的需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生育行为来满足和达到目的;对于与生活保障有关的需求,既可以选择生育,也可以选择生育之外的替代手段(如用经济手段加以保障),来达到生育行为所能达到的同样目的,这说明,这种生育需要具有可替代性。(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调节的必要手段人们生育需求和生育动机的多样性、可变性与可替代性4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有针对性地对育龄群众的生育需求进行调适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基本特征。在生育需求的驱动下,人们对子女数量与性别产生特定期望,并将这种期望付诸实施,当条件具备时就会导致相应的生育行为。社会中较多的人对子女数量期望过高或对男孩的偏好过强时,就会造成人口过快增长和性别比结构严重失调,因此除了通过社会行政法规等直接干预外,就须通过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特别是通过经济发展和利益导向手段,从根本上削弱人们生育意愿上的这种本质动力。三、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的实施及奖励人群的确定自2004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根据规定,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金。目前,我国开展试点的地区有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和重庆,以及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各1个地(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同时,国家鼓励东部地区自行试点。对于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政府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西部试点地区的奖励扶助资金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中部试点地区的奖励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按50%负担。在推行5奖励扶助制度的过程中,各地建立了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奖励人群的确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60岁以上。具体标准为: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的本辖区居民;2、年满60周岁符合奖励条件并且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生育的公民;3、现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者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公民;二是双女户,即按计划安排生育两个女孩并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公民;三是有生育能力自愿放弃二孩生育指标,终身只生育一女孩户;四是农村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国家提倡在兑现优扶条件的同时,对农村实施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在经济、生产、生活上也给予一定补助。四、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落实与“关爱女孩行动”“关爱女孩行动”,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根据中央的要求,针对我国近些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现状,从维护人口安全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人口环境的大局出发,提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目的是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生活环境,向女孩和生育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质的服务,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要把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的落实与“关爱女孩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为女孩的成才成长6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坚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依法打击贩卖、残害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和杜绝违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发生。五、深刻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意义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扶助奖励,是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健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改革群众婚育观念,稳定人口急剧增长,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指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把农村社会保障与控制人口紧密结合起来,对于稳定农村独生子女和两女家庭、抑制超生具有重要作用。从单纯“处罚多生”到“处罚多生”与“奖励少生”并重,这是我国人口控制方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正在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面对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我们只有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拓宽计划生育服务领域,大力宣传新型生育文化,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宽松的人口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