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通则为了适应配方和制剂的需要,中药在临床应用前,需根据其本身的性能和中医辨证论治对用药的要求,进行各种不同的加工处理。这种加工处理的过程就叫做炮制。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使药物清洁纯净。经过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达到药物清洁纯净的目的。如根及根茎类除去泥沙,枇杷叶去毛。2.清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甘遂醋炙后可使毒性降低,巴豆仁制霜减少峻下作用。3.增强疗效。如延胡索醋炙后,有效成份易于煎出,可增强止痛作用。4.改变药物的性能。如生蒲黄行血破瘀,炒炭后止血。5.引药归经。如香附醋制后,可引药入肝经,能更好地在肝经发挥治疗作用。黄柏盐制后可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在肾经发挥作用。6.便于粉碎。适合配方和制剂需要,使有效成份易于溶出。如矿物和介壳类的药物质地坚硬,一般均需煅烧,使其酥脆,容易粉碎和煎煮。7.利于贮藏如桑螵蛸蒸制后杀死虫卵,防止孵化,便于保存。中药炮制的方法中药炮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它制法五大类。一、修治和饮片切制(一)修治:是为了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便于饮片切制的操作。主要方法如下:1.挑拣: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和杂质或将药物按大小、粗细分类,便于制作处理。如菊花、艾叶、侧柏叶等,均需拣去或摘去其残留的叶柄、花柄。又如泽泻、芍药等则需大小分档,使之湿润一致,便于切制。穿山甲按大小分类,便于炒制。2.簸:将药物放在簸箕、篇等工具内,使之上下簸动,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轻重不同,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3.筛:用适当孔径的筛、箩,筛去杂质,或将药物大小分类。4.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绒毛或污物。如枇杷叶去毛。5.刮:用刀等利器刮去药物表面的毛状物、附着物或不可供药用的粗皮。如虎骨、豹骨去筋肉;肉桂、厚朴去粗皮等。6·剔:用刀或其它适当的工具,挖去药物缝隙内不可入药的部分或杂质。如猪苓去砂泥。7.抽:系去心的一种方法。先将药物用水湿润,待木心与皮部易分脱离时,然后进行抽心。如丹皮、巴戟等。8.碾:用碾槽碾去药材外面的非药用部分。如白蒺藜去刺。9.劈:用刀或斧头将坚硬的药物劈碎。如苏木、降香。10.压榨:用手工或机器挤压药物中的油或取其鲜汁。如巴豆、千金子去油,生姜取汁。11.制绒:系将药物捣成绒状的操作。如艾绒、麻黄绒。(二)饮片切制主要方法有:1.切片:切片的目的:使药材与溶剂的接触面增大,有效成份易于煎出。使炮制的辅料(如酒、醋、蜜等)易于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便于干燥。贮藏和调配。切片分手工与机械切两种。手工切是将浸润适当的药物,用切药刀根据不同的要求切成片、块,段、丝,用镑刀、刨子将坚硬的木质类、角质类药物镑或刨成薄片,或用刮刀将角质类药物刮成丝。机械切是将浸润适当的药材装入切药机内,切成厚薄均匀的饮片。切制品大小厚薄的规格通常为:极薄片:1毫米以下。薄片:1~l.5毫米。中片:1.5~2.5毫米。厚片:2.5~4毫米。短段(或粗粒):5~10毫米。段:10~15毫米。长段:15~30毫米。方块:约1立方厘米。丝:皮类药丝宽为2~3毫米。.叶类药为5~10毫米。切制品的干燥温度,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超过80℃。含挥发性成份的药,以不超过60℃为宜。2.粉碎:(1)打、捣:将药材打碎或捣碎。(2)机械粉碎:将药材用机械粉碎。(3)研:用乳钵或球磨机、铁研船等将药材研成细粉。(4)锉:用锉将坚硬的药材锉成丝或粉末。粉碎品的规定通常按中国药典筛号为:粗粉:全部通过2号筛,过4号筛不超过40%。中粉:全部通过4号筛,过5号筛不超过60%。细粉:全部通过5号筛,过6号筛不少于95%。极细粉:全部通过6号筛,过7号筛不少于95%。二、水制水制是将药材利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的处理方法,称为水制。水制使其药物清洁、软化,便于切片、粉碎、或借以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主要的方法如下:1.洗:就是用清水,除去泥沙等杂质。体质疏松,芳香性的药物,应用抢水洗。如防风、细辛。勿使药材在水中浸泡过久,切片后注意及时干燥,防止霉变。2.浸泡:是将药物加清水浸泡,目的是使药物柔润,便于切片,如乌药、槟榔。为了减低毒性,如半夏、天南星。浸泡的时间,应根据药物的粗细、质地以及气候等不同情况适当掌握,以保证药物的质量。3.渍:质松或经水浸泡易损疗效的药物,用适量的清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如酒、盐水、米泔水、甘草水等)渍至药透汁尽,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如大黄、木香,或改变药性,如萸黄连等。4.润:将洗净或浸泡的药物,装入适宜的容器中,经常喷水保持一定湿度或湿草袋进行闷润,使水分徐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使其软化,便于切制。5.漂:药物在较多量水中停留长时间,并经常换水或用长流水漂的方法,叫做漂。以漂去药材某些毒质或盐分、杂质等。6.水飞:将不溶于水的药物与水研细,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的细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粗粒再研再飞,倾出的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的粉末。多用于矿物药,如水飞朱砂等。三、火制火制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置火上加热,使其干燥、松脆、焦黄或成炭。一般包括下列方法:1.炒:将药物置锅内加热翻动称为炒。有清炒或加辅料炒两种。[1]清炒:根据炒的程度不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及炮四种。①炒黄: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黄,闻到药物固有香气或炒至鼓起,爆裂为度。如炒谷芽,麦芽等。②炒焦: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外呈焦黄色,内呈淡黄色。如焦白术。③炒炭:将药物置锅内,用中火或武火炒至外呈焦黑色,内呈焦褐色,熄灭火星或喷洒清水,灭尽火星。放置过夜或贮藏数天。炒炭注意必须“存性”,如成灰,则药效损失。如地榆炭。④炮:将药物置锅内炒至发泡,外表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用砂炒至发泡,外表焦黑色取出,筛去砂,放凉。如炮姜。[2]固体辅料炒:将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置锅内拌炒,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可分砂炒、米炒、土炒,面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①砂炒:将净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轻松时,倒入药物饮片不断翻动,至药物饮片鼓起或色黄酥脆,立即取出,筛去砂子。如炒穿山甲等。②米炒:将米与药物置锅内共炒或先将湿米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至米呈焦黄色或微带焦斑时取出,筛去米,放凉。通常米的用量为药物的两倍。米炒可减低药物的毒性,如米炒斑螫。增强健脾作用,如米炒党参等。③土炒:先将土(赤石脂、灶心土)的细粉,置锅内炒至轻松,加入先润湿的药物同炒至表面呈土颜色,透出药物的香气,取出,筛去土。一般每100kg药材用土150~200kg。土炒可增强健脾胜湿作用。如土炒白术、山药等。④面炒:将药材与面粉糊拌匀,晾干,用文火炒至面色带黄而微焦取出。⑤蛤粉炒(蛤粉烫):将蛤粉置锅内,炒至滑利时,倒入药物饮片,翻炒至药物饮片表面鼓起酥脆时,取出,筛去蛤粉,如烫阿胶等。⑥滑石粉炒:将滑石粉置锅内,炒至轻松时。投入药材,用武火炒至表面鼓起或酥脆,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如烫象皮。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拌炒称为炙。根据辅料不同,一般分为:(1)蜜炙:将药物与炼蜜(加酒或水适量)拌匀,润后,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老金黄色或微带焦斑,不粘手为度。一般每100kg药物用炼蜜20~50kg。蜜炙可增强药物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如蜜炙枇杷叶、黄芪等。(2)酒炙(又称酒炒):将药物与黄酒或米酒拌匀,待酒被药物吸尽时,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微带焦斑为度。一般每100kg药物用酒20~40kg。酒炙可升提药物,如酒炙黄柏。能缓和药物苦寒,如酒炙黄连、黄芩。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酒炙当归。(3)醋炙(又称醋炒):将药物与醋拌匀,润至醋被药物吸尽时,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时取出。一般每100kg药物,用醋20~40kg。醋炙能引药入肝,增强药物散瘀止痛的作用,如醋炙延胡索。矫味矫臭,如醋炙五灵脂。降低毒性,如醋制芫花等。(4)盐炙(又称盐水炒):先将食盐用开水溶解,过滤,然后取盐水与药物拌匀,润至盐水被药物吸尽时,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一般每100kg药物用食盐2~4kg。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药物补肝肾的作用,如盐故纸、盐巴戟等。(5)姜汁炙:取鲜姜榨汁,与药物拌匀,润至姜汁被吸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一般每100kg药物用鲜姜20~40kg。姜炙有温中散寒,止呕化痰,降低药物苦寒的作用,如姜黄连、姜竹茹等。(6)甘草水制:将药物与甘草水拌匀,润至药汁被吸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一般每100kg药物用甘草5~10kg。甘草水制可减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甘草制蛇蜕。3.煅:利用高温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煅〞。煅的目的是使药材松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并能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和改变药性。煅的方法很多,由于药材质量或要求不同,可分为直火煅、焖火煅、罐煅、锅煅等。(1)直火煅:将药物直接放在无烟炉火中煅至红透或疏松。此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矿物及介壳类药物。如煅磁石,龙骨、赭石等。(2)焖火煅(又叫扣锅煅):将药材置锅内,上盖一小锅,于两锅接口处,周围用湿纸条贴紧后,用盐泥封固,并在小锅面上贴上白纸条,然后置炉火上,上压一重物,先文火后武火进行煅烧。待纸变黄则为煅透,停火,待冷,取出药物。此法适用于质地轻松,炒炭易灰化的药物。(3)罐煅(又叫坩锅煅):将药材装入特制的砂锅中,置无烟炉火内,用武火煅至红透。如煅龙齿、炉甘石等。(4)锅煅:将药材置锅内用.武火煅烧。如煅明矾、皂矾、礞石等。4.煨:分面煨、纸煨两种:(1)面煨:.是将药物用湿面包裹,埋入热灰中,煨至面皮呈焦黄色有裂隙,闻到药物固有香气;或置锅内与热砂同炒至面皮表面呈焦黄色。闻到药物香气取出,筛去砂,剥去面皮。(2)纸煨:是将药物用湿草纸包裹,置温度较高的烘房、炭火或热火灰中,煨至闻到药物固有香气,油尽,取下,去草纸。煨的目的除去药物中的部份挥发性及刺激性成份,以达到提高疗效,缓和烈性的目的。如煨肉豆蔻。5.烘(焙):烘是将药物置于近火处,使所含水分慢慢蒸发,以便于粉碎和贮藏。一般药物的烘干,可利用烘房或烘箱进行,便于控制温度。6.火燎:将药物在无烟火焰上,短时灼烧,使药材表面或毛茸等迅速受热焦化,而内部不受影响,如鹿茸燎去毛等。四、水火共制水火共制是用水(或液体辅料)、火共同处理药物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蒸:将药物置于水或竹制的蒸笼中,于水蒸气上蒸之,由于所用的辅料不同,又可分为清蒸、酒蒸、醋蒸等。蒸可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性,如生地黄清热凉血,酒制后则滋阴补血。亦可软化药物,利于切片,如蒸木瓜等。2.煮:将药物与清水,或液体辅料(如醋、药汁等)共煮。煮可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姜醋制乌头。亦可增强疗效,如乌豆汁制首乌。3.淬:将煅或砂炒的药物趁热迅速投入水或液体辅料(醋、药汁等)中,使药物体质松脆,便于煎出或增强疗效。如醋淬磁石、鳖甲等。4.燀: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如桃仁去皮。五、其它制法1.法制(又叫复制法):将药物加入辅料按照一定的炮制程序进行处理。如制半夏等。2.发酵:将药物经过适当处理后置于适宜的地方,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发酵生霉,改变原来的性质,以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如胆南星,淡豆豉等。3.发芽:将需要发芽的药物洗净,稍浸泡,在适宜的温湿度下,使其发芽,待芽长到一定长度时取出,直接晒干或烘干。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等。在发芽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带入油腻,以防烂芽。注:如发酵、发芽过程中,发现有黄曲霉菌,应挑拣或禁用。4.制霜:药物通过去油,凝结或其它加工方法制成松散粉末,称为制霜。其目的是降低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如巴豆、千金子霜、西瓜霜等。5.提纯:通过重结晶提纯,将药物中杂质除去的方法。如朴硝制芒硝。6.油炙或油酥:将油倒入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沸,投入药物(油炸),或将药物涂油,置火上烤(油酥)至呈黄色或焦黄色疏,松时取出。如油炸(油酥)虎骨、豹骨等。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一、液体辅料1、蜂蜜:是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蜜糖。用炼蜜。生蜜须经煮沸,过滤,去沫及杂质,适当浓缩炼制后再用于炮制药物。蜂蜜具有补益脾胃,润肺止咳,滑肠通便,缓中止痛,解毒等作用。以气味清香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