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为有效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力度,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X〕34号)、《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银发〔X〕84号)、《中共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X发〔X〕5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银发〔X〕280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大力推进X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和思路按照“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原则,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以搭建库网结合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通过市、县(区)、乡(镇)政府统筹推动,建立X市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信用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制度,建立健全全市农村信用评价体系,解决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机构对农户贷前调查难、成本高等问题,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引导“信用+信贷”、“信用+社会管理”等工作机制有效建立和实施,提升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向好发展。二、工作任务(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成立X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人民银行、发改委、金融局、农办(扶贫办)、财政局、组织部、公安局、法院、农机局、房管局、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等为成员单位。按照“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原则,统筹推进专项工程建设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办,负责统筹、协调、督促X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工作。各县(市)、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共建共享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由各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担任主任,下设信息采集办公室和信息处理办公室。信息采集办公室负责协调金融扶贫服务三级体系按照分工做好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录入农村信用信息系统。信息处理办公室负责维护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提供农户信用信息查询,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信息采集办公室设在所在地政府农办,信息处理办公室设在所在地人民银行。(二)搭建以“数据库+网络”为核心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农户信用信息应用与社会服务。全面推广使用人民银行X中支组织开发的“X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按照“来源于地方、服务于地方”的原则,由各县(市)、区农村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采集办公室和信息处理办公室根据分工做好本地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录入和处理工作,建立各县(市)、区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各县(市)、区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建立X市农户信用信息服务网。各相关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将与农村、农民、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信息、金融产品与服务信息、中介机构服务信息以及农户的融资需求信息等录入农户信用信息服务网,形成数据库与网络相结合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三)坚持信用与信贷相结合,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以信用评定为基础的农户政策支持措施,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补偿、奖励基金和考核奖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农户信贷管理流程,根据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等级确定信贷准入、贷款额度及利率水平,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的激励约束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信用等级高的农户发放小额优惠贷款或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形成有信用就有贷款的正向激励,促进农村信贷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四)组织开展信用评级和信用培育,强化信用信息应用与社会服务。一是以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渠道,对外提供农户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结果和分析报告,为金融机构发现客户、精准扶贫、创新产品、动态管理风险服务,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增进农户信用,开展信用培育提供服务。二是以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信用评价结果为基础,积极推动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三是推动建立社会各部门参与的综合激励机制,形成浓厚的信用体系创建氛围,丰富信用体系建设内容,扩大信用建设成果和影响。三、具体要求(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尽快建立相应工作组织和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理顺工作机制,确定本地区经办金融机构,全程参与信息采集、信用评级和评级结果应用等工作。(二)全力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是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服务三级体系作用,推动辖区做好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要按照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模板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专门的信息采集小组,由各乡镇组织,各村积极参与,经办金融机构配合,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和报送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信息报送部门和经办金融机构要按照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要求,完成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根据全市统一安排,8月底前完成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之后按照每月完成25%农户信息采集工作的进度,至年底前完成所有农户信息采集工作。(三)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各县(市)、区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后,系统会对农户信用情况进行自动评分。各县(市)、区按照《X市农村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依托金融扶贫服务三级体系在辖区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评级结果要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对“信用村”“信用乡镇”要予以授牌。农户对评级结果有异议并经核查情况属实的,可申请重新评级。(四)扎实推动信用评级结果应用。各经办金融机构要将信用评级结果纳入贷款决策程序,形成“征信+评级+信贷”的业务模式。对不同信用等级农户实行差别授信,鼓励对信用等级高的农户优先发放贷款或发放优惠贷款。信用户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经办银行需简化流程,提升服务,开辟金融扶贫绿色通道,优化业务流程,主动上门服务,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利率优惠”政策,切实让农户享受国家的扶贫和惠农政策红利。对信用村可扩大贷款授信额度;对信用乡镇可扩大所在乡镇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资金需求,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各经办金融机构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征信+信贷”、“担保基金+农户+征信+信贷”等模式,加大对产业脱贫的信贷投入,重点选择有特色产业的行政村作为示范信用村,对特色产业进行信贷支持,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规模化脱贫。(五)建立健全配套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建立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信用产品在农村的普及与应用。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再贷款要优先支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金融机构。要严厉打击不守信用行为,除拒绝给予授信或提高授信条件外,对失信户拉入失信黑名单,在扶贫等领域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限制和制约,并由政法部门介入加以打击,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六)开展X-X年X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根据全省统一安排,按照“自愿申报,择优推荐,动态管理,示范引领”原则,结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择优推荐2-3个县(市)申报“X-X年X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示范区”。申报工作由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牵头,必须有地方政府的正式创建申报文件、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要阐明创建示范区的优势、措施和初步成效。申报成功后,人民银行X中心支行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确认。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认真了解掌握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创建机制,确保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各县(市)、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市领导小组工作部署,有效推动工作开展,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县(市)、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要以金融扶贫和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信用意识为重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板报、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各类现场会和以“乡乡争创信用乡、村村争做信用村、人人争当信用户”为主题的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宣传活动,形成政府推动、社会互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守信典范”的宣传力度,引导贫困户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三)加强监督考核。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建立按月通报制度,每月末统计并通报各县(市)、区支行农户信息采集数量和进度。市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将把各县(市)、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全年脱贫攻坚指标的考核内容,对作风实、行动快、效果好的县(市、区)、乡镇、村在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对工作拖沓、消极应付、影响全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县(市、区)、乡镇、村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追究县(市、区)、乡镇、村主要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