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关注不够一般地说,民企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诸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一些民企老总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相当,或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操作是黑箱操作还是白箱操作并不重要。因此,在成长初始阶段,相当一部分民企选择了黑箱操作的薪酬框架。二、薪酬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在讨论薪酬设计的问题时,企业较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或利害相等原则、透明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该原则具有“天然”的动态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管理。许多民营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战略思考不多,更谈不上思考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去支撑企业发展战略。三、忽视薪酬体系中的“内在薪酬”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前者是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后者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民企老总们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在相当多情况下,由于老总们对员工人格尊重不够,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内在薪酬”的存在,导致的后果是员工的内在薪酬为负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极低,劳资关系紧张。四、员工的薪酬攀升通道单一中国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此意识反映到企业员工相对价值的定位上,人们一般以管理“职业锚”或“官阶”的大小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通道,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会诱导企业差不多所有颇具发展潜力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为“缩水”。五、薪酬计量的具体方法陈旧民营企业对员工薪酬计量方法陈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使用的是与绩效考核无接口的薪等制方法。所谓薪等,就是指薪酬的等级。民营企业在其薪酬管理上,一般也根据员工所处的工作岗位、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因素,把所有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薪酬的计量就以此等级作为主要依据。但是相比之下,目前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与员工薪酬计量直接相关的绩效考核,即使某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也往往成为“走过场”。六、对管理幅度与管理半径等范畴未作恰当照应管理幅度与管理半径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企业的管理幅度或管理半径设置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对企业员工的薪酬界定也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管理幅度或者管理半径较大的管理结构或管理者,获得相对较高的薪酬是必要的。许多民营企业往往对于管理幅度和管理半径设置不当,在实际支付薪酬时难于作出恰当照应。民营企业薪酬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一、特殊历史条件决定其有更多的家族式管理民营企业一般由有血缘关系相连的家族作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经营,单个业主绝对控制着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创业初期,具有企业家人力资本权威的“家族首领”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当企业发展壮大后,一来创业领袖退位,二来家族继承人不一定是胜任者,因此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都必须从家族以外引进外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否则难以应付局面。但是,家族企业的天然封闭特性本能地反对这种人力资本的引进。即使老总力排众议一时引入,家族成员也会千方百计施出各种伎俩排挤之。因此,外来者和企业员工很难排解“打工”心态和情结而与企业核心层凝聚在一起,也就很难形成“命运共同体”,难保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不出闪失。二、对人力资本与传统资本增长的互动关系认识不足企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相对地位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一方面人力资本存量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上升;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物质资本的重要性则相对下降。尽管员工现金计划薪酬在现代企业中仍然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它毕竟只能作为对员工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一种补偿,在人力资本激励方面力度显然不够。三、将薪酬视为企业的纯支出不少民营企业对厂房、设备方面投资热情颇高,对员工薪酬水平提高却心有不甘。一些老总不了解,现代薪酬管理基本理念之一,是员工薪酬水平提升与员工素质提高互动的良性循环,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若员工薪酬水平较高,企业原有高素质员工的流失率将降低,节约员工培训费用,企业将吸纳更多高素质员工,员工更有实力加大自我开发力度,这些均有助于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升又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可以形成员工素质提升与其薪酬水平提高的“互推”之势。此态势对企业与员工均是有益的,而企业最终获得的收益(即人力资本收益)将高于在员工方面的各项支出(即人力资本投资)。四、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导入不足在企业创业阶段,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们凭借自身的“家族权威”,在非人力资本的影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那时企业初创,规模小、人员少、结构简单,薪酬单一,作为企业家的业主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地监控企业运作,对于员工的薪酬发放也在“随意”中合情合理。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这批“老板”们自身素质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薪酬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的把握上更显匮乏,亟需专业人员为其出谋划策。优化民企薪酬管理的对策一、建立民营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机制相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概念具有更大的理论包容性和运营操作的管理意义。笔者认为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本运营”的动态意义来表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战略性内涵。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人自主性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激励机制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为了维护和保障人力资本的产权权益,应将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本资产“作资入股”,转化为股权,按照股权平等的原则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这就是民营企业通过薪酬管理这个纽带,把“人力资本股权化”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的集中体现。二、逐步弱化家族式管理家族式管理是资本原始积累和创业阶段的主导,由于企业所有权高度集中于私人业主,业主可以凭借自己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权威,抓住一切可能的创新机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一致对外的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取得创业成功。在创业成功之后,只要家族式企业能够及时弱化家族式的封闭经营模式,实现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和管理专业化,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及时根据企业的发展作合理的调整,那么家族式企业就能够在市场经济中“长青长兴”。三、以人力资本与传统资本增长互动为中介目标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想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首先必须在制度上对“资本雇佣劳动”的产权安排有根本性的突破。家族式企业要取得长久生存,必须有一场股权多元化和决策权利均衡的管理革命,才能造就和形成真正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主权和运营模式。当然,对于国内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要一步完成这个质的飞跃还不切实际,而把人力资本与传统资本的增长互动作为薪酬方案的“中介目标”,不失为实现企业发展最终目标的一个中间途径。四、将程序公平视为公平原则的“上层建筑”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着眼于分配的结果性公平,而这种公平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着重强调报酬分配结果而忽略了决定这些结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了程序性公平的概念,认为报酬的结果和程序性因素交互作用决定了不公平感。薪酬程序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薪酬制度内容、员工公平感受、激励行为和企业绩效能否形成一个良性传递过程。因此,在民营企业的薪酬体系架构中,必须将程序公平视为公平原则的“上层建筑”,以此来作为整个薪酬体系架构的“灵魂”。五、导入动态的战略导向原则薪酬上的战略导向,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制度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此原则强调薪酬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理性、前瞻性的支撑。它在关注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六、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民营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上主要包括:1.组织修炼,努力建构学习型组织。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2.营造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只有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才能真正长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情感关注。民营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老板对员工的情感关注还是相当重要的。七、以员工多通道生涯发展替代单一的“官本位”通道民营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职业攀升道路。如上文所述,民营企业中员工往往走的是单一生涯发展通道,特别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成长没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出于这样的需要,双/多阶梯制度应运而生。这种制度提供两条或多条平等的升迁阶梯,除了传统的管理通道外,另设几条技术通道。八、导入更为柔性的薪酬计量方法较为柔性的薪酬计量方法有:1.薪点制企业可以依下列因素确定每位员工的薪点:职务、职称、学历或学位、工作年限、特定岗位工作年限、特出贡献、管理幅度、管理半径、地区差异、责任与强度等。2.计时制和计件制计时制和计件制这种较为传统的薪酬计量方法,对于某些生产型民营企业来讲颇为有效。3.年薪制这里的年薪制是以工作的年限作为主要依据的薪酬计量方法,也就是说员工的薪酬应该随其在企业的服务年限或其某一工作岗位服务年限的增加而自动加薪。4.分红制它可以分为以企业中的管理层或核心管理层为对象和以企业全体员工为对象的分红制两种。尽管分红制不是一种完全的薪酬计算方法,但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有时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九、以薪酬系数为重要的矫正工具人们常常以为,在一般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员工的薪酬确定较为简单。比如,营销类员工的薪酬,若员工A的销量是员工B的2倍,则A的提成也应当是B的2倍。这种简单规则在有些情况下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员工销量的所有外在条件不可能全部相同。如果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就对员工的薪酬作如上所述的简单界定,必然会违背公平原则。这就有必要加入一定的系数作为调整,而薪酬系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起到协调作用的重要的一项矫正工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整体思路是: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理清企业产权关系为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内在薪酬。增强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此形成推力,促使员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同时,重新安排民营企业员工的现金计划薪酬,朝着以多通道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目标发展。允许员工参与企业剩余分配,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把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效益相结合,以此形成拉力。在两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民营企业实施人力资本运营战略。逐步稀释企业资本存量,以效率促发展求公平,解开民营企业的产权“死结”,实现企业家和经理的人力资本股权化,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本战略性激励机制和高度凝聚力的整合管理系统,这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