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基础)121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3页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编稿:赵雷审稿:李霞【学习目标】1.掌握用综合法证题的思路和特点。2.掌握用分析法证题的思路和叙述方式.3.掌握间接证明中的常用方法——反证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综合法证题1.定义:一般地,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公理、已知的定义及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2.综合法的的基本思路:执因索果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它是由已知走向求证,即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导出待证结论或需求的问题.综合法这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3.综合法的思维框图:用P表示已知条件,1iQi(,2,3,...,n)为定义、定理、公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11223...nPQQQQQQQ(已知)(逐步推导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结论)要点诠释(1)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由因导果,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2)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条理清晰,形式简洁,宜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3)因用综合法证明命题“若A则D”的思考过程可表示为:故要从A推理到D,由A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唯一,如B、B1、B2等,可由B、B1、B2进一步推演出的中间结论则可能更多,如C、C1、C2、C3、C4等等.所以如何找到“切入点”和有效的推理途径是有效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瓶颈”.4.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不等式(1)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2)2ab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3)a2≥0,|a|≥0,(a-b)2≥0;第2页共13页(4)2baab(a,b同号);2baab(a,b异号);(5)a,b∈R,2221()2abab,(6)不等式的性质定理1对称性:a>bb<a。定理2传递性:abacbc。定理3加法性质:abacbccR。推论abacbdcd。定理4乘法性质:0abacbcc。推论100abacbccd。推论20*nnababnN。定理5开方性质:0*nnababnN。知识点二、分析法证题1.定义:一般地,从需要证明的命题出发,分析使这个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寻求的充分条件显然成立(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或由已知证明成立,从而确定所证的命题成立的一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2.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执果索因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它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分析使之成立的条件,即寻求使每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分析法这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3.分析法的思维框图:用123iPi(,,,)表示已知条件和已有的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Q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用分析法证明可用框图表示为:11223...QPPPPP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第3页共13页(结论)(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已知)4.分析法的格式: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原不等式得证。要点诠释:(1)分析法是综合法的逆过程,即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充分条件.(2)由于分析法是逆推证明,故在利用分析法证明时应注意逻辑性与规范性,即分析法有独特的表述.5.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横向联系(1)综合法是把整个不等式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对欲证不等式的分析、观察,选择恰当不等式作为证题的出发点,其难点在于到底从哪个不等式出发合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正确运用作为定理性质的不等式,还要注意这些不等式进行恰当变形后的利用.分析法的优点是利于思考,因为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易于掌握,而综合法的优点是宜于表述,条理清晰,形式简洁.我们在证明不等式时,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即从结论出发,逐步缩小范围,进而确定我们所需要的“因”,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证题过程.分析法一般用于综合法难以实施的时候.(2)有些不等式的证明,需要把综合法和分析法联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若由P可以推出Q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这种边分析边综合的证明方法,称之为分析综合法,或称“两头挤法”.分析综合法充分表明分析与综合之间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的终点是综合的起点,综合的终点又成为进一步分析的起点.命题“若P则Q”的推演过程可表示为:知识点三、反证法证题间接证明不是从正面确定命题的真实性,而是证明它的反面为假,或改证它的等价命题为真,间接地达到目的,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1.反证法定义:一般地,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结论不正确,即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利用公理,已知的定义、定理,命题的条件逐步分析,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公理、定理、定义及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基本思路:假设——矛盾——肯定”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第4页共13页②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的假设.③由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应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④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做的假定不真,于是原结论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原命题为真.3.反证法的格式: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则q”时,它的全部过程和逻辑根据可以表示如下:推理“若p则q”导致逻“若p则q”肯定条件p,辑矛盾为假命题否定结论q为真命题要点诠释:(1)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假设”这个新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定义、公理、定理、已知条件、临时假设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即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2)反证法的优点:对原结论否定的假定的提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4.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归谬:由“反设”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3)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要点诠释:(1)结论的反面即结论的否定,要特别注意:“都是”的反面为“不都是”,即“至少有一个不是”,不是“都不是”;“都有”的反面为“不都有”,即“至少有一个没有”,不是“都没有”;“都不是”的反面是“部分是或全部是”,即“至少有一个是”,不是“都是”;“都没有”的反面为“部分有或全部有”,即“至少有一个有”,不是“都有”(2)归谬的主要类型:①与已知条件矛盾;②与假设矛盾(自相矛盾);③与定义、定理、公理、事实矛盾.5.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①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比如“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等;②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比如带有“至少有一个”或“至多有一个”等字样的数学问题.要点诠释:反证法体现出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补集的思想)和以退为进的思维策略,故在解决某些正面思考第5页共13页难度较大和探索型命题时,有独特的效果.【典型例题】类型一、利用综合法证明有关命题例1.求证:5321232log19log19log19【思路点拨】综合法常常变形不等式左边,然后利用公式和性质往右推。【解析】∵1loglogabba,∴左边∵,∴5321232log19log19log19.【总结升华】利用综合法时,从已知出发,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要证明的结论,本题待证不等式的左端是3个数和的形式,右端是一常数的形式,而左端3个分母的真数相同,由此可联想到公式,1loglogabba转化成能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的形式.举一反三:【变式1】设a、b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1ab,试用综合法证明:114ab+.【答案】因为1ab,所以112224ababbabaabababab+.【变式2】已知0a,0b,试用综合法证明:2222()()4abcbcaabc.【答案】因为22 2bcbc,0a,所以22()2abcabc;又因为222cbbc,0b;所以22()2bcaabc.因此2222()()4abcbcaabc.例2.已知数列na满足15a,25a,116(2)nnnaaan.求证:12nnaa是等比数列;【思路点拨】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变形。【解析】由an+1=an+6an-1,an+1+2an=3(an+2an-1)(n≥2)∵a1=5,a2=5∴a2+2a1=15第6页共13页故数列{an+1+2an}是以15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总结升华】本题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数列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实现了数列间的转化,从而使问题获解,综合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举一反三:【变式】已知数列{an}中,Sn是它的前n项和,并且Sn+1=4an+2(n=1,2,…),a1=1。(1)设bn=an+1-2an(n=1,2,…),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2)设2nnnac(n=1,2,…),求证:数列{cn}是等差数列。【答案】(1)∵Sn+1=4an+2,∴Sn+2=4an+1+2,两式相减,得Sn+2―Sn+1=4an+1―4an(n=1,2,3,…),即an+2=4an+1―4an,变形得an+2―2an+1=2(an+1―2an)。∵bn=an+1-2an(n=1,2,…),∴bn+1=2bn(n=1,2,…)。由此可知,数列{b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由S2=a1+a2=4a1+2,a1=1,得a2=5,b1=a2―2a1=3。故bn=3·2n―1。(2)∵2nnnac(n=1,2,…)∴11111122222nnnnnnnnnnnaaaabcc将bn=3·2n-1代入,得134nncc(n=1,2,…)。由此可知,数列{cn}是公差34d的等差数列,它的首项11122ac,故3144ncn。例3.如图,设在四面体PABC中,90ABC,PAPBPC,D是AC的中点.求证: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思路点拨】要证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只需在ABC所在的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PD垂直.【解析】连PD、BD因为B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第7页共13页所以DADCDB又因为PAPBPC,而PD是PAD、PBD、PCD的公共边,所以PADPBDPCD于是PDAPDBPDC,而90PDAPDC,因此90PDB∴PDAC,PDBD由此可知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总结升华】利用综合法证明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和面面关系的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这是一例典型的综合法证明.现将用综合法证题的过程展现给大家,供参考:(1)由已知B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推出DADCDB,记为0P(已知)1P;(2)由DADCDB和已知条件,推出三个三角形全等,记为12PP;(3)由三个三角形全等,推出PDAPDBPDC90,记为23PP;(4)由90PDAPDBPDC推出PDABC面,记为34PP(结论).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