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2.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4.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1.归纳概括法、讨论交流法、问答法。2.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和裁剪材料的写法。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揣摩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4.体会并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难点】学习本文材料的选择和剪裁。第课时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4.体会并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体会并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导入⇒自主学习⇒人物探究⇒质疑探究导入一:点题型[设计意图]直接点明要讲授的内容和主要人物,让学生在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基础上走进文本,做到心中有数。民族的进步、历史的发展需要伟大的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位为我们的民族做出过伟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的突出事迹,一起来感受和学习他的伟大精神。导入二:回顾型[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世纪出现的著名的人物,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走进文本,学生会更有兴趣阅读课文。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生回顾这些人物及其事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导入三:关联型[设计意图]由一段相关的视频引出讲授的课题,然后再激情导入,激发学生认识人物和阅读课文的兴趣。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关人员授勋的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事迹。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利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我们的阅读兴趣,使我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下面就让我们详读《邓稼先》一文。3一、自主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任务一: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给“读读写写”栏目的字词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邓稼.先()元勋.()无垠.()选聘.()至死不懈.()筹.划()宰.割()彷.徨()仰.慕()鲜.为人知()开拓.()难堪.()鞠躬尽瘁.()风悲日曛.()兽铤.亡群()〔答案〕jiàxūnyínpìnxièchóuzǎipángyǎngxiǎntuòkāncuìxūntǐng2.解释下列词语。(1)宰割:(2)彷徨:(3)可歌可泣:(4)鲜为人知:(5)当之无愧:(6)锋芒毕露:(7)家喻户晓:(8)妇孺皆知:(9)马革裹尸:(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答案〕(1)比喻侵略、压迫、剥削。(2)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3)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4)很少有人知道。(5)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6)形容人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7)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8)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9)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10)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任务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1.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4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背景介绍: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这篇文章。4.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中的几件典型事情。任务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快速阅读课文,自主解决如下问题,独立思考与组内互助相结合。】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明确〕1.本文采取横式结构方式,共分6部分,试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第四部分:写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举例具体叙述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着与勇敢精神。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2.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3.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5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4.示例:一个鲜为人知的邓稼先,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一个才智超群、意志坚强的邓稼先,一个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一个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二、人物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对应本堂课的目标4,仍然通过让学生主动阅读发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了解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主动思考的能力。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流完成。】示例: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行动描写:以第三部分为例进行分析。语言描写: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短短一句话,突出了邓稼先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侧面描写:第五部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向上、求实、勤奋、创新。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第一部分最后一段;第二部分最后两段;第三部分第九、第十段。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三、质疑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发问,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围绕自读课文时的疑惑,在班内提出疑问,然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集中释疑。】问题预设: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6〔明确〕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的;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化。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明确〕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对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饱含着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使站起来的中华民族更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十世纪的中国造就了一大批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邓稼先只是其中之一。请同学们选取其中一位,搜集整理他们的小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第课时1.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2.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7【重点】1.学习本文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2.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难点】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前情回顾⇒发现之旅⇒精读探究⇒写作手法探究⇒精段研读一、前情回顾[设计意图]通过全景展示上堂课所学内容,然后再设置疑问,引出本堂课要探究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二、发现之旅[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采用“发现式”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文章的“美”之所在,并主动发表见解或观点,以提高其鉴赏语言及发现文章美的能力。1.快速阅读课文,标示出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

1 / 4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