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的价值迷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ALS5224IssuesintheDevelopmentofLiberalStudiesLecture2HistoricalDevelopmentofLiberalEducationWing-kwongTsang2通識教育的價值迷思•「學生修讀這科後,會更了解香港社會、中國的發展和在現代世界的地位、全球化,以及促進在社會、國家和全球層面的公民意識。」•「知識型社會需要具有廣闊知識基礎,獨立思考和具創造力的新一代,只有高質素的公民,才能在瞬息萬變與高度競爭的國際環境下繼續發展。通識教育對香港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這是教育界及政府那麼重視通識教育的原因。」3通識教育的價值迷思•有論者誇耀「通識教育的爆炸力」,並指出「通識教育就是文明的基礎」,更強調「重建香港的優勢,為未來的中國鋪路,建立高中與大學的通識教育。未來的鄭和,豈不是始自今天﹗」4通識教育的價值迷思•「加諸全港每年數以十萬計的中學生上,恐怕通識變成『通通都唔識』的笑話,很快會在中學界流傳。」•「通識教育所涵蓋的內容確實很闊,但由於時間所限,學習的深度很有限,會否變成貪多變少呢?會否掉入『通識不識』的陷阱中呢?」5通識教育的價值迷思•有論者就指出「高姿態地提出這些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深究能力、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把它們脫離傳統學科,並且在課時上加以擴充(包括通識教育科之設),這變相擠壓傳統學科的學習,到頭來會否『賠了夫人又折兵』呢?」接者著他更肯定地引用日本教改的例子來說明:「日本於2000年提出把學科削減30%,以讓路給『綜合學習』,結果給學術界批評為『蠢材教育』。」6通識教育的價值迷思•有學者直指「通識教育好白癡」;據報章引述,他的說法是:「有單元真係好白癡,好似『閒暇與生活』咁,邊使教,學生自己都識體驗啦,重話要考試。」•有論者提出「批判已死」,通識教育只屬「對現建制及其規訓的重新一輪肯定,讓新一代不會『脫軌』吧。」•「以『通識教育』為典型範例的教改,很可能在貧富差距日增、貧窮兒童數目漸多的今天,進一步擴大而非拉近了這個趨勢。」7通識教育的意義香港中學通識教育意義與價值的討論,已陷入後現代主義所謂的「語言遊戲」,即議論各方從自身的「語言雲端」出發,互不相干地各自表述,結果使通識教育的實質意義,就這紛亂的教改議論中迷失。為正本清源,我們實有必要辨別清楚通識教育的意義與價值。8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Liberalartseducation•Liberaleducation•Generaleducation•LiberalStudies9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古希獵時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未反省過的生命是不值得人類活的。」Theunexaminedlifeisnotworthlivingforahumanbeing(Aristotle,quotedinNussbaum,1997,p.8)10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BruceKimball的考究,liberalarts是源自拉丁文artesliberales,而作為一種教育課程的用法,則是在五至六世紀羅馬時期所確立(Kimball,1986),當時用語是指七種學科,一般稱之為「七藝」,它們又可概分為「三藝」trivium與「四藝」quadrium;前者包括文法,邏輯與修詞學,後者則包括算術、幾何、音樂與天文。前者可歸納為語言表達的藝術,後者則可歸納為認識探究與運算的藝術。11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無論是古希臘城邦或羅馬帝國的公民都只屬一少撮有閒、特權階級,因此為他們而設的liberalartseducation都只「有閒暇去學習的自由公民的教育」educationoffreecitizenswithleisuretostudy。(Kimball,1986,p.14)12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及其他的英、美、法國民主革命運動的出現,或更廣義的所謂「現代工程」projectofmodernity的出現,重構了liberalartseducation的教育原則,由「因為是自由人而獲得的教育」轉化為「因為教育所以個人獲得到自由。」(Kimball,1986;andLawton&Gordon,2002)13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德國著名哲學康德在《何謂啟蒙?》一文中就指出:「啟蒙就是人類從一種自己加諸於自己的受保庇狀態中解放出來的過程。這種受保庇狀態是源自人類在沒有別人指令下,就沒有能力去運用自己的理智,這種受保庇的狀態之所以是人類自己加諸於自己的,是源自人類在沒有別人指令下,就缺乏決心與勇氣去運用理智。敢於認識,(sapireaude─daretoknow!)『有勇氣去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座右銘。」(Kant,1959/1784,p.85)•對照於現代美國哲學家Nussbaum以下對liberaleducation的界定,我們就自然理解到二者之關聯:liberaleducation就是「一種把個人的思想從約定俗成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教育。」(Nuassbaum,1997,p.8)14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代德國著名學者哈伯瑪斯Habermas的界定:「現代工程」就是現代人從歐洲中古時代的教廷神權的世界觀中解放出來,通過理性的思考與行動,以建構其周遭世界的一個現象與過程。哈伯瑪斯更指出,當現代人把理性思考與行動運用到自然世界,就發展出現代的科技理性及制度;當理性應用到人類道德社會領域內就發展出現代的法治民主的思潮以至制度;最後,當應用到文化領域就發展出現代人文、文藝創作領域以至制度。(Habermas,1981)15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HarvardUniversityestablishedin1636adoptingtheliberalartscurriculumofOxfordUniversity•HarvardCommittee(1952)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Generaleducation就是在知識高度專門化specialization及分門別類化compartmentalization的趨勢下,用以維持liberalarteducation/liberaleducation理想,在制度上(特別是在美國高等教育制度)的一種安排。16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高等教育中盛行的一種以西方文明及其經典著作為核心的通識教育,就受到解構主義及後現代主義的挑戰。•例如,在1980年代環繞著史丹福Stanford大學通識教育中有關「西方文明」一個全學年的必修科中,所羅列的一份「經典著作」的書目,被不少學者批評為蘊含著濃厚的「歐洲中心主義」、「白人種族主義」、「男性中心主義」。•這一輪的爭論迫使美國的通識教育工作者,反省其習以為常的文化基礎的偏狹性及局限性,因而使通識教育拓展至所謂「多元主義」、「多文化主義」的領域;亦使通識教育所欲建構的一種「解放思想」,從古希獵、歐美民主理會為核心的「國族公民」理,進一步得以解放為一種包容多元文化的「世界公民」思想。(Nussbaum,1997,Pp.50-84)17通識教育意義的歷史發展•通識教育的三個矛盾–精英主義與普及教育的矛盾;–專科、專業教育與通識、廣博教育的矛盾,–單一文化、民族中心的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之間的矛盾,18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通識教育本質上是一種「解放思想」的教育,它不是一種學科的訓練trainingintoadiscipline,而是一種「思想狀態」stateofmind與「思想習慣」habitofmind的培養,因此通識教育的核心問題就是:一個受過通識教育「解放的思想」aliberatedmind是怎樣的?19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HarvardCommittee(1952)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對受過通識教育的「思想表徵」traitsofmind作了以下的界定:–有效地思考:這包括能作邏輯思考logicalthinking、相關聯的思考relationalthinking、有創意及想像力的思考imaginativethinking。–有效的溝通能力:把個人的思想組織及整理把這些理念清楚地表達出來,最後就是確保溝通的「道德質素moralqualities,例如坦誠candor」。–作出適切判斷的能力:把所掌握的知識與理念,應用到其他嶄新而具體的情境與問題上去,並能作適切的決定與判斷。20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HarvardCommittee(1952)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對受過通識教育的「思想表徵」traitsofmind作了以下的界定:–辨別價值的能力,在思考與判斷問題時,具備價值探究的能力,能釐清問題所牽涉的相關價值,辨別這些價值的性質、種類與關係並能識別這些價值的重要性與優先序。–落實到具體生活上,哈佛「紅皮書」的語言,這就是「好人」與「公民」的領域。21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1993美國政治學家及通識教育工作者CharlesW.Anderson則建基在「通識教育Liberaleducation課程是建基在培養思想習慣」(Anderson,1993,p.117)的前題上,對通識教育的意義重新加以界定。•把通識教育力求建立的「思想習慣」界定為他所謂的「實踐理智」practicalreason•一種人類活動,通過這種活動人類不斷對其慣用的實踐方式加以考查及檢視、並對它們作分析與反省性的批判,以對現存的實踐方法作出改善。22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實踐理智」practicalreason組成部份就包括:–掌握Mastery:即對現有知識與探究知識的方法與實踐方法的掌握;–批判理智criticalreason:•始自對個人在實踐上表現的一種審視與批評,•繼而是把個人的實踐對照於其他人的實踐表現作比較性的審視與批評,•第三是把批判從個別實踐表現提升至對特定實踐方法的普遍方式與原則的批判,•最後就是把批判理智建構成為個人的一種意識與思想習慣;•Anderson更進一步指出這種批判理智更應發展成為一種公共的行動publicaction,在一個社會、政治體制、專業以至組織中落實與體現。23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實踐理智」practicalreason組成部份就包括:–判斷的藝術theartsofjudgment:能夠作出「理智的決定」reasoneddecisions,即能夠面對眾多紛爭以至對立的意見、資訊、觀點與立場,而能夠對有關的議題作出理智的抉擇。–創意creativityandinnovation:除了掌握與批判以外,對現行實踐方式作出創意的重新整合、發展以至建構,必是「實踐理智」與通識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的意義。24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實踐理智」practicalreason組成部份就包括:–超越transcendence:一種超越現有實踐──無論是個人的思維實踐、生活實踐、團體的專業/職業實踐或社會實踐,以至制度中的政治經濟實踐──的境界,結果就能達致Anderson所提倡的「實踐理智」的目標,對現有實踐加以改進;亦因此Anderson就強調:可改進原則theprincipleofcorrigibility就是『實踐理智』(及通識教育)的至核心理念。」(Anderson,1993,p.114)25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MarthaC.Nussbaum(1997)重新把受過通識教育的「解放思想」歸納為以下三種能力:–自我反省:「能批判地反省個人的自我及身處的傳統」等同於蘇格拉底所謂的「經反省的生命」。–世界公民:能超越特定社群、地域及國族的公民教育,而從整體人類的人文humanity理念出發,成就對「人文的認許與關懷」recognitionofconcernofhumanity。–敘事的想像力thenarrativeimagination:一種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人的「故事」、生活、文化與傳統的能力。26通識教育的普遍意義•LiberalEducationinaKnowle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