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期淮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1月6日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综述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人才总量、人才质量、人才政策竞争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1、8万人,增长15%。全市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达到5163人,增长30%。尤其是市委、市政府颁布了我市第一个人才强市的战略规划、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建设人才强市纳入了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三件大事都将进入我市人才发展史册。内部刊物注意保存-2-一、以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能为重点,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1、抓好人才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年初召开全市人才工作成员单位会议,对2009年全市人才工作进行了督查总结,对2010年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下发《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和《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实施方案》。注重加强与各人才工作部门的沟通协调,每月一调度、一总结、一部署,通过定任务、约稿等形式,搜集人才工作方面信息,掌握全市人才工作动态。2、加强人才工作的目标考核。出台《淮北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通知》,通过对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考核,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促进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3、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淮北人才工作简报》这个平台,宣传人才政策和各地区、各单位人才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共编发简报41期。加大人才工作外宣力度,全年在各类媒体上刊发稿件65篇,其中在《人民日报》、《中国人事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参考》、省委办公厅《调研报告》、《安徽信息要情专报》、《安徽组工信息》、《党建文汇》、《党的建设》《安徽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18-3-篇。二、以编制人才规划和人才强市意见为重点,统筹推进全市人才工作4、组织编制我市第一个人才强市规划纲要和人才强市意见。制定下发《淮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从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统计局、调频人社局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人才规划纲要起草组。为科学编制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历时四个多月,先后组织召开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座谈会,听取各类人才对我市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及人才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才情况统计工作,全面摸清人才底数;赴苏州、泰州等兄弟地市学习考察,交流经验,起草了《苏州、泰州人才工作学习考察报告》;通过报纸、网络面向社会开展了人才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征集意见建议114条;先后召开了文教卫、县区、企业、两代表一委员、党外人士、市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多个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意见》、《纲要》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吸收到文稿中去。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共撰写各类人才专项规划15个,为两个文件起草提供了素材。起草组又先后13次召开学习会、讨论会,对《意见》、-4-《纲要》文稿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十易其稿,形成正式文件,并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5、组织开展全市优秀人才、杰出人才评选活动。制定下发了《淮北市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暂行》和《关于开展“淮北市优秀人才奖”、“杰出人才奖”评选活动的通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成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四个专家评审组,通过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遴选和初评,共评选出优秀人才奖初步候选人60人。11月18日,市评选办又组织市级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共评选出优秀人才奖建议人选50人。11月24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优秀人才建议人选54人。12月3日,经市委常委会研究,最终确定淮北市杰出人才人选2名、优秀人才人选52名。12月6日,对拟表彰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在淮北日报、淮北先锋网、淮北人才网进行公示,并于12月10日,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进行了表彰。6、组织召开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后,我们及时向市委常委会进行了汇报,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指导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农委、市卫生局起草典型-5-发言材料,并在《淮北日报》上进行刊发。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表彰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毕美家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牛弩韬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殷光临宣读了《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淮北市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李伟、蔡士兵同志“淮北市杰出人才”荣誉称号,每人奖励10万元;授予王子干等52名同志“淮北市优秀人才”荣誉称号,每人奖励1万元。三、以大力加强人才平台建设为重点,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营造良好环境7、积极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各类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达到136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8357人。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建成精细化工、专利创业园、矿山机电装备三个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并正式投入运营,入驻创业企业27家。促成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科技孵化园孵化基地入驻淮北。建成全市公共创新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提供项目申报、科技咨询、信息检索、知识产权代理、专家人才、展示交易等一条龙服务,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1家省级-6-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8、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组团参加2010年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淮北富士特铝业有限公司、淮北市开发区分别与苏州富士特薄板金属有限公司、上海百特机电有限公司就太阳能光伏发电材料、高效节能电机项目实现对接,签订合同金额7.2亿元人民币。组团参加第四届皖北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签约合作项目12项。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20名科技人员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8个,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122个。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项目,我市濉溪县铁佛乡瓜果菜协会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先进农技协。开展科普活动,举办12期“淮北健康大讲堂”。9、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投入660万元,力促科技人才与重大项目对接。全市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53项,14项获批,获得国家和省支持资金1006万元。中润生物能源“纤维素生物质精炼技术中试”等五个项目被列入2010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分别获得150-200万元无偿资助。淮北科达化工“绿色合成非离子型双子乳化剂”被列入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国家专利展示交易(淮北)-7-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1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家。全年专利申请达到350件,授权专利240件,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30%和80%。10、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储备。加强“选调生”、“选聘生”工作,为基层输送了59名优秀高校毕业生。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聘支教、支农、支医志愿者43人。招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房地产管理局工作人员55名。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申报见习单位82家,申请见习毕业生1003人。组织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人才交流会90余场,达成用人意向4600余人次。围绕我市医院重点学科发展的需要,引进各类紧缺人才20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硕士19人。通过考试吸引高校毕业生56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市教育局直属单位和市辖区学校教师及特殊岗位专业技术人员205名。选派了27名城区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18所直属学校还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11、积极推进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申报并获得国家立项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有5个,项目涉及水果栽培管理、电石炉生产、乳制品研发等领域,邀请日本花甲组织专家熊谷俊一先生前来执行了《红富士苹果结果枝组培养及综合防治技术》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聘请了5名外国文教专家(3名英语、1名日语、1名韩语)在淮从事语言教学-8-工作。四、以提高人才能力和素质为重点,加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力度12、大力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共选送了9名市级领导干部、43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5名科级干部参加中央、省各类调学培训,选派了832名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各类专题班培训。举办“淮北科学发展大讲堂”8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5000余人次。选派了7名干部到上海挂职锻炼。开展干部在线学习工作,全市1406名干部通过网络实现自主选学,收到良好效果。13、大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市企业人才资源状况调研,依托浙江大学举办了50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的高级研修班,抓好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40人。选派160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省“银河培训”。对216名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进行评审。14、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12期,培训800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监理工程师、药学专业等12类考试报名工作,现场共审核1300多人;完成8000多人参加的职称外语、卫生、会计、二级建造师考试工作。开展“淮北市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首批8个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已申请加入名师工作室的有416位教师,搭建了校际之间、不同学校同一学科之间及我市与外地先进地区-9-学科教研、学术交流的平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人才专家库,新录入3588人。15、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在全市建立实训基地15个,其中公共实训基地8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个。积极承办“第四届全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活动,我市荣获安徽省第四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安徽省第四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16、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省下达我市新型农民培训任务,认定新型农民培训机构76家,其中,阳光工程培训机构35家、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机构29家,农民创业培训机构9家,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机构3家。实施“农科教电波入户工程”,传播先进农业实用技术13项次,组织专家技术讲座3次,提供致富信息22条。投资3万元在新农村示范村渠沟镇油坊村、河北村、杜集区童台村开展了科技书屋建设,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组织开展了“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活动。17、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组织11人参加民政行业特种人员技能培训考核认定工作;7人参加中高级技术工考试,并全部通过考核;20多人参加2010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等工作,促使我市社会人才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2010年,全市人才工作通过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取得-10-了可喜的进步。我市有3家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有1家单位被评为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有2人被评为全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有1人被评为全国高技能人才10大楷模,有3人被评为安徽省技术能手,有1人获得第十一届安徽青年科技奖。我市招才引智做法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作了书面交流,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市委书记毕美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叶露中都作了重要批示和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人才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社会需求、人才期待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层次人才十分匮乏,尤其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十分短缺,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县、区人才工作力量依然薄弱,人才投入严重不足等。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抓好人才强市战略意见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