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中的7个经典故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个故事:爱丽丝的故事“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摘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第二个故事:游泳的故事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目标要看的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管理者在和下属制定目标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目标定的越高越好,认为目标定的高了,即便员工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预期。实际上,这种思想是有问题的,持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过分依赖目标,认为只要目标制定了,员工就会去达成。实际上,制定目标是一回事,完成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制定目标是明确做什么,完成目标是明确如何做。与其用一个高目标给员工压力,不如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帮助员工制定行动计划,共同探讨障碍,并排除,帮助员工形成动力。另外,目标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目标只有与激励机制相匹配,才会形成更有效的动力机制。所以,除了关注目标之外,管理者还要关注配套的激励措施。最后,合适的目标是员工可以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当员工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成目标,目标才会对员工有吸引力,否则,员工宁可不做,也不愿意费了很大力气而没有完成!第三个故事:石匠的故事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整个国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点评:三个石匠的回答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目标,第一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是短期目标导向的人,只考虑自己的生理需求,没有大的抱负;第二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成为全国最出色的匠人,这是职能思维导向的人,做工作时只考虑本职工作,只考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少考虑组织的要求;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说出了目标的真谛,这是经营思维导向的人,这些人思考目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工作和组织的目标关联,从组织价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发展,这样的员工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德鲁克说,第三个石匠才是一个管理者,因为他用自己的工作影响着组织的绩效,它在做石匠工作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与建设大楼的关系,这种人的想法难能可贵!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讲的就是这一点,当一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越一致,这个人潜能发挥就越大,就越有发展!这个人根据三个人的回答,认为第一个石匠工作没有目标,做不好工作;第二个石匠虽有目标,但目标太宽泛,针对性不强,同样做不好工作;只有第三个石匠清楚的认识到当下的目标。这个寓言对教师而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设置目标,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思考的问题。在此,引入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进行分析阐述。“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目标管理在工商管理界应用很广泛,从学校教学的角度来看,也不无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实施目标管理,能够更加清楚地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统一思想认识,实施合力教育,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一、教学中引入目标管理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目标管理,要树立“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的观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重视人的参与教师要重视学生意见,大胆吸纳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将学生融入备课环节中,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堂备课,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当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环节中时,他(她)对课堂目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更加充满兴趣,也才会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二)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学生的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时期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且整合为教育周期中的完善的目标体系,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在学校教学中,由于不同的教师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目标体系的管理,容易产生出目标重叠,目标不合等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如在高考备考工作中,一些教师站在各自的立场指导学生,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最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使得高考总成绩不能达到最优。(三)强调成果强调成果是目标管理的一大特点,强调成果不但要关注成果本身,更需要对造成成果的影响因素加以认真分析,要求教师在完成一阶段的工作后,需要和学生共同分析成功和不足之处。教学工作中往往容易将主要精力放在目标的实施阶段,而对于事后的分析总结没有认真科学的落实实施,影响对于教学情况的全面把握。二、教学中引入目标管理的步骤在教学中引入目标管理,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可按照一定的步骤加以实施:(一)制定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要打破班级意识,最好能落到人头上,每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都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学校在制定学生目标时,可以采用划定责任人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由不同教师负责个别目标的综合管理,定期进行考评。在制定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目标的内化,学生是一个实体,而目标是一个人为制定的标准,要让学生沿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发展,就要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一定的机动性,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谁也不能清楚的知道以后的事情,所以,要为目标留有一定的机动性,有备用办法。(二)组织实施在目标的组织实施中,特别要注意那些和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的关键因素,有些关键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如成功与努力的关系。而有些目标的关键因素则是隐藏的,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当有心人,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有时一些微不起眼的小因素,就是影响目标实现与否的大情况。(三)成果分析当工作告一段落时,要及时对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这不但有利于巩固成果,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教学中引入目标管理的原则(一)确定的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二)要注意目标的连贯性,诸如一堂课与另几堂课的关系,一节与一章的内在关系,一本书与本单元的内在联系,环节的设计,量的多少等等,都应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使之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以免破坏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精确性。(三)目标最终要体现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把好“验收关”,认真检验目标的落实情况。第四个故事:保险销售员的故事有个同学举手问老师:老师,我的目标是想在一年内赚100万!请问我应该如何计划我的目标呢?老师便问他:“你相不相信你能达成?”他说:“我相信!”老师又问:“那你知不知到要通过哪行业来达成?”他说:“我现在从事保险行业。”老师接着又问他:你认为保险业能不能帮你达成这个目标?他说: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达成。“我们来看看,你要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多大的努力,根据我们的提成比例,100万的佣金大概要做300万的业绩。一年:300万业绩。一个月:25万业绩。每一天:8300元业绩。”老师说。“每一天:8300元业绩。大既要拜访多少客户?”老师接着问他,“大概要50个人。”,“那么一天要50人,一个月要1500人;一年呢?就需要拜访18000个客户。这时老师又问他:“请问你现在有没有18000个A类客户?”他说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靠陌生拜访。你平均一个人要谈上多长时间呢?”他说:“至少20分钟。”老实说:“每个人要谈20分钟,一天要谈50个人,也就是说你每天要花16个多小时在与客户交谈上,还不算路途时间。请问你能不能做到?”他说:“不能。老师,我懂了。这个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是需要凭着一个能达成的计划而定的。”点评: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标是计划相辅相成的,目标指导计划,计划的有效性影响着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执行目标的时候,要考虑清楚自己的行动计划,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目标,是每个人都要想清楚的问题,否则,目标定的越高,达成的效果越差!第五个故事: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点评:目标是需要分解的,一个人制定目标的时候,要有最终目标,比如成为世界冠军,更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比如在某个时间内成绩提高多少。最终目标是宏大的,引领方向的目标,而绩效目标就是一个具体的,有明确衡量标准的目标,比如在四个月把跑步成绩提高1秒,这就是目标分分解,绩效目标可以进一步分解,比如在第一个内提高0.03秒等。当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地得到了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我们挑战目标的信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第六个故事:幸岛短尾猴的故事位于日本南部宫崎县的幸岛是短尾猴的故乡。日本科学家对幸岛短尾猴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研究过程中最著名的发现是猴子也会清洗红薯。科学家将这种行为看作是非人类种群表现出的一种文化现象。1952年,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位教授带着几名学生对短尾猴进行了观察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在沙土里种植了一些红薯,走的时候就把这些红薯留下了。后来,猴子发现了红薯,就开始作为食物来吃。由于是在沙土里生长的,红薯上经常粘着一些沙子,比较磕牙。后来,有一个聪明的猴子发现,把红薯放到水里洗一下,然后再吃,就不会磕牙了,于是他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身边的小猴子,这些猴子也开始用水洗红薯吃,再后来,这些猴子又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其他的猴子,甚至告诉了其他岛上的猴子。于是,一天,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出现了,在皎洁的月光下,100多只猴子排着队在水里洗红薯,这就像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出现。点评: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小范围内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他的行为可以影响到身边的人,而这种影响可以产生一种聚合效应。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