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1特利·格·乔丹等在所著《文化地理学中》认为,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因果的相互关系(张晶,1997),其中自然环境是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诸多自然要素的综合体,是在自然环境的背景下,而在文化的演变过程中,自然环境也与之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即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对环境的反作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概念文化生态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目前对于文化生态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网链型文化生态关系☆和谐文化生态关系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我国南方夏季高温湿热,水热组合好我国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我国南方以大米饭为主的饮食文化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地势平坦我国北方以小麦种植为主我国北方以面食为主的饮食文化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看,J.W.贝里认为:网链型文化生态关系是指,在环境与文化的变因之间存在着“作用的相互依赖性“,把文化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考察而不是总想确定确切的原因与结果。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网络即:A__B、A__C、B__C……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热带雨林丰富的植物食物来源同种群落之间狩猎方式不同合作安排,多人参加,用大网捕捉动物小群体,使用弓箭狩猎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欧.奥尔特曼、马.切莫斯在其《文化与环境》称这种注重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方法为”社会体系的研究方法。2、该方法认为:只要揭示出人类对于其生存环境的观念及对自然提供的可能性的选择,就可以解释人对环境所产生的知觉决策的行为激励。其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3、具体图示:环境取向环境行为环境过程环境结果环境认识自然环境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该方法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认为:人类利用、开发自然应该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应把人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的最佳境界。2、和谐论不仅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更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强调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基督教的发源地:巴勒斯坦沙漠自然环境在文化中的印记犹太教的发源地:西奈沙漠自然环境在文化中的印记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沙漠自然环境在文化中的印记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为什么都是沙漠?沙漠地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人们的生活非常痛苦,在这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人们只有相信还有神灵的庇护,人们才能继续生存繁衍,所以在产生了这些神教。——虔诚的穆斯林自然环境在文化中的印记热带雨林带•纬度位置:5—10°N.S大陆向风边缘地带,可延伸到15°—25°左右,呈现参差分布现象。•气候条件:赤道雨林气候热带雨林自然环境条件•热量: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25—30°C;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也在18°C以上。极端最高温也很少超过35—36°C。•年降水量:2000—4000毫米,最多达12000毫米(夏威夷群岛山区)。•水热组合:全年雨量分配均匀,终年高温高湿,相对湿度平均达90%或更高。•土壤条件: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由于高温多雨,生物循环强烈,有机物质分解迅速,所以土壤腐殖质和营养含量相对缺乏。但其他的生境因素在全球来说,对植物最为有利,因而发育着大量茂密的植被。植被外貌特殊植物群落的外貌并不仅只是简单的相貌而言,包含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周期性•(1)林冠参差不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波状起伏。•(2)高位芽占绝对优势(3)以中叶为主、小叶、大叶次之•趋同适应:不同种植物由于长期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而导致形态性质的一致。(4)叶具滴水叶尖•对阴湿环境中叶面具有迅速排水的适应特征。•滴水叶尖•高山植物、矮态、莲座状,耐温\紫外线强烈。板状根茎花现象藤本植物丰富多样藤本植物丰富多样是热带雨林突出特征之一。据统计,所有藤本植物的种类中,有90%是分布在热带。•附生植物丰富•附生植物丰富是热带雨林特征之一。它们不仅附生于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的枝干上,有些甚至附生在植物的叶上面上,形成空中花园。•苔藓、地衣、蕨类而雨林中大部分属于天南星科、兰科、凤梨科和蕨类。•绞杀植物常见•这类植物常见从附生开始,即通过风或鸟类把种子传播到树干或枝条上,它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尘埃和水气,产生向地性的气生根,一旦到达地面以后获得大量的养分、生长迅速形成网状包被。产生绞杀与被绞杀的现象。群落结构复杂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要比所有的植被类型都复杂的多,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层次多而各层界限不明显•可分为5—8层•乔木;灌木和草本可分为几个亚层;各阶层之间的界限不明显,不仔细观察是难于分辨的。•(2)树干高大挺直•最高可达60—80米;雨林中的乔木一般高30—40米。•为了到达群落上层以获取充足光照的适应方式。植被分层热带雨林中的动物学名:RhinopithecusbietiRhino(鼻)和pithecus(猴)仰鼻猴属滇金丝猴又称为黑白仰鼻猴大多数现生灵长类都生活在热带雨林之中。优越的栖息环境。提到灵长类,焦点放在热带雨林。在我国滇藏交界处雪山的高寒森林中,罕为人知的珍稀灵长类。景洪市勐罕镇曼飞龙村有一棵百年老树,树上住着近40窝大蜜蜂和100余窝织巢鸟。织巢鸟与大蜜蜂互不干扰,和谐相处热带雨林中的人类?中国版人猿泰山还是美国版人猿泰山?俾格米人人种特征•尼格罗人种、尼格利罗人种和科伊桑人种尼格利罗人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俾格米人。“俾格米”意思是“矮黑人”。•俾格米人头大腿短,长得精瘦,人人都腆着大肚子,肚脐眼凸起鸡蛋大小的肉疙瘩。男女都一丝不挂,妇女偶尔在下身兜一块树叶或兽皮遮羞。生活在雨林深处•人种学特征俾格米人身高比较•正常人:1.70•俾格米人:1.4非洲的“袖珍民族”•成年人身高1.30—1.40米。他们体力过人,自食其力,自称是“森林的儿子”。分布:2005年3月26日拍摄的喀麦隆巴科拉部落的两名俾格米人在首都雅温得以南近400公里的热带雨林中的资料照片2005年3月26日拍摄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以南近400公里的热带雨林中与巴科拉部落的俾格米人在一起的资料照片。俾格米人是生活在非洲中部最原始的种族之一,身材矮小,其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不足1.5米,由于自卫能力弱,经常遭受其它民族的虏掠屠杀,逐渐退隐于非洲中部的雨林。喀麦隆最大的俾格米部族是巴卡部落,不足4万人,其次是巴科俾格米人村落俾格米人聚落传统建筑•蒙古卢法国人援助的蒙古卢现代建筑•村落的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俾格米人的生产•俾格米人脸上画着简单的花纹,身背自制的长弓短箭,出入热带原始森林。俾格米男子擅长打猎,喜欢集体围捕大象;女人在家采野果,挖树根。巴卡人按游牧部落的方式以捕鱼和采集食物生存。尼格罗人种、尼格利罗人种和科伊桑人种尼格利罗人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俾格米人。“俾格米”意思是“矮黑人”。一夫一妻制家庭Pygomy’slife•俾格米人实行一夫一妻制。从前,他们的婚姻条件是以人换人,当男人要娶这个女人时,必须把自己大家庭的一个女人嫁给对方的兄弟作为交换。过去的俾格米人没有货币概念,都是以物易物。现在,随着政府对森林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力度加大,他们狩猎遭到了限制,特别是俾格米人喜欢捕杀大象。为此,许多俾格米人不断地搬迁他们的居住地。时常有外来人探询他们的生活,而这些外来人,给食品、衣服、烟、酒,还有钱,使得他们对钱有了认识,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俾格米人吃的木薯厨房装束儿童酋长酋长家舞蹈风俗手工艺欧洲非洲它们分别是那一大洲的乡村聚落景观?为什么?亚洲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欧洲教堂布景前的碧沽天池•准备重新撒草种子,如此水泥铺底,怎么种草未使用的置景木料产自香格里拉美丽的碧沽天池边留下的“垃圾”云南香格里拉着手恢复碧沽天池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