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天津春季高考数学知识点一、解不等式1、小于零,取中间;大于零,取两边例如:(x–2)(x+3)0è–3x2例如:(x+1)(x–4)0èx–1或x42、除法不等式:可以变成“乘法”不等式,前提:要把右侧变成0例如:1=0=0=(x–1)(x–3)0=1x33、绝对值不等式①|x–1|3=–3x–13=–2x4“小于,取中间”②|x–2|1=x–2–1或x–21=x1或x3“大于,取两边”4、不等式的解为R、或解为空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利用判别式b2–4ac0(或≤0)进行处理。例如:x2–mx+10的解为R,求m的取值范围_____△=b2–4ac=m2–40=–2m2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2+bx+c=0,则求根公式:x1,2=①当△=b2–4ac0时,有两个实根;②当△=b2–4ac=0时,有两个等根③当△=b2–4ac0时,无实根三、集合1、A∩B,表示求A、B的公共元素。例如:A={x|1x5},A={x|2x6},则A∩B={x|2x5}2、A∪B,表示将A、B的元素全都合在一起,重复写一遍。例如:A={x|1x5},A={x|2x6},则A∪B={x|1x6}3、CuA,表示在全集U中求A的补集。例如:U={1,2,3,4,5,6},A={2,4,5},则CuA={1,3,6}三、一元二次函数1、f(x)=ax2+bx+c(a≠0)对称轴x0=2、x无范围时,f(x)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只需将x0代入f(x)可得最大值或最小值:①a0,开口向上,f(x0)为最小值;②a0,开口向下,f(x0)为最大值3、若x有范围,则画出f(x)的示意图,再将x的范围标上,找f(x)的最高和最低值即可例如:y=x2–4x+5,x∈[1,4],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示意图如右,对称轴为x=2,标出x的范围,可以看出:ymin=f(2)=1,ymax=f(4)=5四、指数与指数函数1、运算性质a0=1,aman=am+n,(am)n=amn,(ab)n=anbn,,,,2、单调性f(x)=ax(a0,a≠1)当0a1时,f(x)为下降;当a1时,f(x)为上升;例如:解不等式:22x–1不等式可以化为:22x–12–2,因为a=2为上升的,所以:2x–1–2,得x–1/2五、对数与对数函数1、运算性质ab=N==logaN=b,当a=10时,logaN=lgNlogaMN=logaM+logaN,loga=logaM-logaN,loga1=0,logaa=12、实用性质:logab==当a、b同时大于1或同时小于1,则logab0logab==当a、b中一个小于1,另一个大于1,则logab0例如:0;0等。3、单调性f(x)=logax(a0,a≠1)当0a1时,f(x)为下降;当a1时,f(x)为上升;六、常用函数1、正比例函数:y=kx(k可正可负)例:正比例函数f(x)过点(2,6),求f(1)解:设y=kx,代入点(2,6),得6=2k,∴k=3,∴y=3x,所以y(1)=32、反比例函数:y=(k可正可负),同法同上类似。3、一次函数:y=kx+b也表示直线,其中k为斜率,当k0时,上升;当k0时,下降。七、定义域求法1、分母不为02、偶次根式内要大于等于03、对数内的式子要大于0例如:求y=定义域。根据上面法则得:,即可求出定义域。八、奇函数与偶函数1、偶函数:f(–x)=f(x)①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②偶函数求参数问题,可以取x=1进行求解参数。例如:已知f(x)=(x–m)(x+3)为偶函数,求m解:可以取x=1,利用f(–1)=f(1)求m,f(–1)=2(–1–m)=–2–2m,f(1)=4(1–m)由f(–1)=f(1),可得m=3③常见的偶函数:y=x2,y=cosx,y=|x|2、奇函数:f(–x)=–f(x)①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斜对称);②若f(0)有意义,则f(0)=0③奇函数求参数问题:可利用f(0)=0求解参数;若f(0)=0求解失效,可取x=1求解参数。例如:已知f(x)=为奇函数,求m解:取x=0,利用f(0)=0求m,f(0)=m–2=0,可得m=2④常见的奇函数:y=x,y=,y=x3,y=sinx,y=tanx九、向量1、设向量a,则|a|表示向量a的模,即向量a的长度。2、向量平行于垂直定理:①若a、b平行,则a=kb②若a⊥b,则ab=03、a2=|a|24、向量夹角公式:,其中θ为两向量的夹角。说明:只要题目中牵涉到角的问题,则必须用上面的公式。5、向量的坐标运算:设a=(x1,y1),b=(x2,y2)①a±b=(x1±x2,y1±y2)②ab=x1x2+y1y2③|a|=④设点A(x1,y1),B(x2,y2),则向量=(x2–x1,y2–y1)④若a//b,则:x1y2=x2y1,若a⊥b,则:ab=x1x2+y1y2=0例1:a=(m+1,3),b=(-2m,8),若a⊥b,求m。解:因为垂直,所以ab=0,∴-2m(m+1)+24=0,解得m=3或m=-4十、数列1、等差数列①通项公式:an=a1+(n–1)d②前n项和公式:Sn=,一般情况下,均利用第1个公式。③等差中项:若a、b、c为等差数列,则a+c=2b,b称为等差中项。说明:做等差题目,只需将题目中的有关数,全都更换为a1和d,即可求解。2、等比数列①通项公式:an=a1qn-1②前n项和公式:Sn=,一般情况下,均利用第1个公式。③等比中项:若a、b、c为等比数列,则ac=b2,b称为等比中项。说明:做等比题目,只需将题目中的有关数,全都更换为a1和q,再利用除法运算可求解。十一、排列、组合1、排列:=n(n–1)…(n–m+1),即从n开始向下乘,共乘m个数。2、组合:=,其中分子是从n开始向下乘,共乘m个数。说明:如果顺序变化,结果不相同,则为排列;若结果与顺序无关,则为组合。3、常见排列:站队、排值日、组成3位数字、选课代表、选班长等。4、常见组合:任取几个球、任取几个人、任取几件产品等均为组合。5、排列组合的常见模型①捆绑法:例如6个人站队,甲、乙需要相邻,有多少种站法?可以将甲、乙捆绑为1人进行处理,相等于5人,共有种站法,其中甲、乙两人之间还可以排列,所以共种站法。②插空法:例如5男3女站队,要求女生不相邻,求排法?先排男生,产生6个空位,再从6个空位选择3个给女生,所以为③骰子题目:只需列出36种可能,再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排查即可。④住房问题:例如:4人住3个不同房间,每个房间至少一人,共有多少种住法?同一个房间的二人无顺序,因此,先要绑定二人,相当于3人,再安排到每个房间,所以共有住法十二、概率、统计1、概率①排列组合算概率:概率p=相关数/总数②概率算概率:这类题目一般不需要排列。例如:甲投篮命中率为0.9,乙命中率为0.8,两人各投一次,求至少一人命中的概率。所求为:甲命中·乙未命中+甲未命中·乙命中+甲乙均命中=0.9×0.2+0.1×0.8+0.9×0.8=0.98处理这类题目,一定将过程弄清楚,过程清楚了,式子自然就出来了。③伯努力公式:设单次试验发生的概率为p,则重复做n次试验,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特点:连续试验,恰好发生k次。例如:投篮命中率为0.9,现连续投篮3次,则恰好投中两次的概率是多少?解:此题为伯努力题型,n=3,k=2,p=0.9所以:p==0.2433、概率分布例如: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ξ1234P0.20.20.30.3①分布列的特点:所有概率之和为1②均值或期望Eξ的计算公式:上下相乘,再加起来:1×0.2+2×0.2+3×0.3+4×0.3=2.7③方差Dξ的计算公式:Dξ=E(ξ2)–[E(ξ)]2其中E(ξ2)=12×0.2+22×0.2+32×0.3+42×0.3=8.5即用ξ的平方×对应的概率值,再求和即可。所以,对于本例,Dξ=E(ξ2)–[E(ξ)]2=8.5–(2.7)2=0.71④求P(2≤ξ≤3),只需将ξ=2或ξ=3的概率相加即可。P(2≤ξ≤3)=0.2+0.3=0.53、分层抽样按比例计算即可。4、频率直方图①样本容量:所研究的元素的个数。例如从全校1000名学生中抽取50人进行测试,则50为样本容量。②频率:相当于概率,或百分比③频数:元素个数例如:从全校1000名学生中取50(50即为容量,不是1000)人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分数范围10-60分60-90分90分以上人数10355频率0.20.70.1其中各组人数即为频数。频率也是百分比,或概率。④频率直方图频率直方图左侧的y轴数据,是利用频率除以组距得到的,因此,若要利用左侧的数据计算频率(或百分比),就用“左侧的数×组距”即可。注意:左侧的所有数之和×组距=1十三、三角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Α0°30°45°60°90°120°135°150°180°270°sinα010-1cosα10----10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设角α终边上一点P(x,y),r=,则:sinα=cosα=tanα=3、各三角函数的正负情况:sinα:①②正,③④负;cosα:①④正,②③负tanα:①③正,②④负4、同角三角函数关闭sin2α+cos2α=1tanα=5、诱导公式:纵变横不变,正负看象限纵变横不变:若角为纵角,如,等,诱导时就需要变,sinα,cosα之间变。若角为恒角如π等,则函数不需要变。正负看象限:看原始函数所在象限的正负情况。例1:sin(π+α),因为π为横角,所以不变仍为sinα,又因为π+α表示第三象限,正弦在第三象限为负的,因此,诱导结果为:sin(π+α)=-sinα例2:cos(+α),因为π/2为纵角,所以需要变为sinα,又因为π/2+α表示第二象限,余弦在第二象限为负的,因此,诱导结果为:cos(+α)=-sinα6、加法公式①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②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③tan(α+β)=tan(α–β)=7、二倍角公式①sin2α=2sinαcosα②cos2α=2cos2α–1=1–2sin2α=cos2α–sin2α③tan2α=tanα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