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题】(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图。7.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答案】7.C8.C【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的信息,从而判断该气象站的纬度位置;从图中提取一年中逐时气温变化状况,就可以判断温差大小的月份。(2016•江苏卷)图4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8.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答案】7.D8.B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名师点睛】解答植被多少与地表径流量关系时,首先明确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水补给,这种补给形式,植被对其影响才比较大。植被的覆盖率、植被的类型等对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对雨水的涵养功能大,增加下渗时间和下渗量,可调节地表径流的大小,一般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小,峰值低。植被差的地区下渗量小,调节地表径流的弱,一般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峰值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也常常发生水土流失,造成沟谷发育。做这样的题目时就要仔细地分析图中的流量曲线分布规律。(2016•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17~18题。17.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18.阿尔泰山南坡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答案】17.B18.D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名师点睛】解答山地垂直自然带时,要分清山脉所在的纬度位置和山体的高度,因为纬度位置和山体的高度决定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多少和类型。坡向不同,自然带谱也不同,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潮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么,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例如我国东部山地,夏季因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同是一个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属不同的气候带和自然带。例如,我国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南极大陆气候严寒,呈现茫茫一片冰原景观,就谈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带。(2016•新课标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6.C7.D8.C【解析】试题分析:6.在高山苔原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A错;该带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B错;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越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C对;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错。7.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A错;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B错;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C错;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8.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考点: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意在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带的影响。(2016•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10.A11.C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不大,主要通过获取图文信息,分析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10题,解答该题,先读取图中磷高积累区的海拔高度为4000米左右,再结合四川所在的纬度位置,可推测出该海拔高度所属自然带的类型。第11题,读图可知2000-3000米处磷积累量很低,该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植物生产量高;由文字信息可知大气温度低利于磷的积累;地表径流越小越利于磷的积累;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磷的积累,由此确认C选项符合题意。(2016•新课标Ⅲ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答案】10.B11.B考点:青藏地区和冰川【名师点睛】在地球地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该组试题的设置即基于这一背景。考生无需掌握关于地质历史上冰期的相关知识,能够从材料中准确的获取有效信息并掌握“青藏高原处于不断隆升状态”这一地理常识即可解决该组试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各山地的形成均是板块碰撞导致地壳抬升的结果,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时间越早。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把握课本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从宏观上把握高中地理的内容,在解题时教材知识能够信手拈来,问题才可迎刃而解。(2016•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材料二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250米)和丙地(海拔2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答案】(2)高山草甸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考点: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名师点睛】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河流名称及分布、山脉分布、道路分布及气候统计图中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农业自然区位条件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角度展开;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要掌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规律;河流含沙量要从水量大小、流域面积和水土流失状况等角度综合分析。(2016•上海卷)(二十二)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50.海南岛西部的惹到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4分)51.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6分)【答案】50、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南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51、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考点:考查自然带。51.海南岛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是冬半年,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其他因素包括风速、蒸发量、岩石的透水性等;旱季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考点: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成因。(2016•海南卷)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图5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答案】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5分)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5分)【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字材料提示,坐北朝南的房子,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理解落叶和常绿的区别,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常绿针叶的松柏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而常绿针叶的松柏会遮挡阳光。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名师点睛】此题难度较大,明白坐北朝南房屋地理意义,需要充分对比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的区别,并且要能够根据图中树种植的位置,推出传统居民种植的地理作用,夏季遮阴,冬季让阳光射入室内。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