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基督教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人耶稣创立,公元1~2世纪时流行于罗马帝国各族人民中间。•基督教认为其创立者——耶稣是上帝派到人间救世主.•相传,耶稣死后第3天复活,并多次向他的门徒显灵.•40天后,耶稣应上帝之召,返回天国。•耶稣受难之日是星期五,被捕前最后的晚餐有耶稣及其门徒共13人,因此,西方人忌讳数字“13”,并将13日与星期五视为凶日。•基督教创立初期,基督徒大多数是贫民和奴隶,长期受到统治阶级的鄙视和罗马帝国的残酷迫害。公元4世纪前后,由于中、上层人士的逐步渗透和基督教领导阶层成分的不断变化,基督教教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致是主张归顺执政者。自此,基督教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下迅速发展,很快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组织。二、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一)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分裂•为争夺罗马帝国首席教会的地位,西部以罗马城为中心的教会和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教会一直明争暗斗.公元395年,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东、西两个教派的斗争更加激烈。•公元1054年,经过长达700余年的纷争,东、西罗马教会终于彻底决裂。东部教派自称为“正教”,表示自己正统的国教地位,在我国则称其为“东正教”。西部教会自称为“公教”,表示自己是“全世界”、“普遍”认同的宗教。罗马主教成为西部教会的精神领袖,后来称为“教皇”。“公教”在我国被称为“天主教”。•(二)基督教历史上第二次大的分裂•16世纪时,教廷与封建王朝紧密相勾结,黑暗腐败,终于在罗马公教内部爆发了以马丁·路德为代表,以反对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为导火索的宗教改革运动。•公教内部分裂出一个反对教皇的绝对控制、不接受教皇支配、不承认天主教某些教义的新宗派——抗罗宗,在我国被称为“新教”、“耶稣教”或“基督教”。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断断续续,前后历时10余个世纪,最终获得成功,因此,历史上有基督教“四传中国”之说.•(一)基督教一传中国•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朝。公元635年,流行于中亚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由波斯传入长安,时逢贞观盛世,人们谓之“大秦景教”。景教“法流十道”,“寺满百城”,发展迅速,大获成功。景教传入中国210年后,在唐武宗灭佛时,景教也被斥为“胡教”,受到牵连,教士2000余人被逐.此后,景教在中原地区绝迹,仅遗781年所立的、高约2.36米的“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存于陕西博物馆。•(二)基督教二传中国•13世纪,随着成吉思汗大规模的军事远征,欧洲的基督教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聂斯脱利派建立了联系。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忽必烈托马可·波罗致书罗马教皇,要求派传教士来华传教。当时基督教在中国称为“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元朝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宗教事务的机构。随着元朝的灭亡,该教亦随之衰亡。•(三)基督教三传中国•公元1582年,明朝后期,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传教。利玛窦重点利用先进的科学知识争取士大夫阶层,很快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到清康熙年间,我国基督教教徒已达10万余人,在全国28个城市建有教堂。后来由于基督教内部在“尊孔祭祖”的问题上,爆发了中国礼仪之争,罗马教皇和康熙皇帝均出面干预,导致冲突升级。康熙态度十分强硬,宣布禁止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驱逐了在华的传教士。•(四)基督教四传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使基督教各派再次获得了在华传教的特权。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传教取得成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基督教(即新教)倡导自治、自传、自养的“三自”爱国道路。基督教各派别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健康发展道路。四、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一)上帝创世说•基督教认为:在宇宙创造出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甚至没有时间和空间,只存在上帝及其“道”。上帝就是通过“道”创造了地球和人。因此,人们应该而且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上帝,否则,将要受到上帝的惩罚。•(二)原罪救赎说•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安置他们居住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亚当和夏娃却经不起蛇的诱惑,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禁果,因而被逐出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罪过世世代代相传下去,成为整个人类的原始罪,也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这种原罪,人类无法获得解脱,只有忏悔,只有依靠上帝派来的救世主耶稣来拯救人类的灵魂。•(三)天堂地狱说•基督教认为:信仰、服从上帝,才能使灵魂得救,死后灵魂升入天堂;不信奉上帝,不思悔改的罪人,死后灵魂受罚,将被打入地狱。•天主教和东正教还认为:那些既不能升天堂,又不能下地狱者,可以在“炼狱”中赎罪,罪孽赎完后方可升入天堂.五、基督教的经典及标志•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是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核心。《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组成。•《旧约全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原是犹太教经典。书中记载了上帝和以色列民族订有永远尊奉上帝的盟约,故称“旧约”。内容主要是关于宇宙和人类的起源,有关的道德准则和宗教法典等,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寓言、格言、抒情诗等。•《新约全书》是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产生的。基督教宣称耶稣降世后,上帝和人类又重新订立了盟约,增编了《新约》。主要讲述基督耶稣的生活、传教、受难及其弟子传播福音的故事,还有部分书信。•基督教的标志是十字架。基督教以十字架作为自己教派和信仰的标志,以示对耶稣为拯救人类而以身殉难的感恩。后来十字架逐渐演变成了圣洁的信物和福音的象征。六、基督教信仰的对象•基督教信仰的对象:有上帝、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圣徒、天使等。•上帝是“耶和华”的汉语意译。上帝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上帝具有圣父、圣子、圣灵(圣神)三个位格,三位一体,同受敬拜。•耶稣基督是上帝独生子,是上帝派往世间拯救人类的救世主。耶稣为赎世人之罪,甘愿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母玛利亚是童贞女,由“圣灵感孕”而生耶稣。天主教、东正教尊其为“童贞圣母”。•天使是上帝的使者,是上帝创造出来并派往人世传达、贯彻上帝旨意的天神。七、基督教常用的称谓、仪式和节日•(一)基督教的主要称谓•基督教对神职人员的称谓因教派不同而有所区别。天主教的最高首领为教皇。东正教的最高首领为牧首。其他负责管理教区事务或教堂的称为主教或神父(神甫)。新教称教区负责人为主教,教堂负责人为牧师。离家进修会的男、女教徒分别称修士、修女。•(二)基督教的仪式•1.洗礼•洗礼是基督教入教仪式。受洗后方有权领受其他圣事.•洗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点水礼,即基督教的神职人员用水蘸洒在受礼者的额头上,或在受礼者额头上划十字;•二是浸水礼,即受礼者全身进入水中。天主教多施点水礼,东正教则多用浸水礼。•2.圣餐•亦称“神交圣礼”,是基督教新教的一种宗教仪式。•据说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拿起饼和葡萄酒祝祷后,分给门徒们说:“这是我的身体和血,是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后来,新教规定,举行圣餐时,信徒分食少量的无酵或有酵的面饼和葡萄酒,作为纪念耶稣救赎的仪式.•(三)基督教的节日•1.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重大节日。基督教的重大节日是根据《新约全书》所记载的耶稣生平而定的。《圣经》中对耶稣诞辰的具体日期并无记载,公元336年罗马教会将古罗马太阳神的诞辰日12月25日作为耶稣基督的诞辰。现在,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和最重要的全民节日。•2.复活节•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在基督教中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传说耶稣在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的第3日复活,所以,这一天人们来纪念耶稣的复活。时间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约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复活节期间,人们互赠复活彩蛋,象征生命和繁荣昌盛。八、基督教教堂•(一)罗马式教堂•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与罗马古建筑结合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墙体厚实沉重,常常用拱券式的门窗;半圆屋顶置于建筑中间,门道和小窗均用圆弧形的拱环;装饰上朴实无华。著名的罗马式教堂有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德国的美因兹主教堂等。中国比较典型的罗马式教堂是建于1914年的天津老西开教堂,现为天津天主教教会中心。•(二)哥特式教堂•尖拱是哥特式教堂最显著的特点。哥特式教堂以其外表直升的线条、巍峨的外观和内部高广的空间,给人一种至高无上的感觉,再加上内部色彩绚丽的玻璃镶嵌壁画,使教堂充满了神秘和庄严的宗教气氛。德国科隆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都是哥特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我国现存的哥特式教堂,主要有北京北堂、上海圣三一教堂等。上海圣三一教堂建于1848年,1875年由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直接掌管。•建于1891年的哥特式钟塔,是闻名远东的著名建筑。•(三)巴洛克式教堂•巴洛克式教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同时,巴洛克式建筑强调装饰的立体感。建筑部件构形多样,大量采用双柱、三柱或叠柱;屋顶加“涡卷”,檐部常作折断,墙面上有深深的壁龛。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四)拜占庭式教堂拜占庭式教堂突出地具有东方风格。最早的拜占庭式教堂是东罗马帝国皇帝在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尔)所修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特征是中央顶部带鼓座的“战盔式”穹顶(俗称“洋葱头”)。拜占庭式教堂在分布上具有集中性的特点。其内部金碧辉煌,壁画、镶嵌画处处显示出教会的神秘和权威。英斯科圣心大教堂是拜占庭式教堂的伟大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