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奠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有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土地改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1953年。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_。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并举。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三、“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重工业[漫画历史]优先发展重工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急需发展重工业。四、三大改造1.内容(1)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3.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不足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公有制经济体系主题“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史料一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史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三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1.史料一主要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内容和特点。史料强调了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且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建设为主。2.史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一是发展重工业带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二是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工业化道路。3.史料三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表明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基本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提示: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提示: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新中国过渡时期社会的特点(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3)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政协代行人大职权、《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的结束。1.命题点:“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2018·高考全国卷Ⅰ,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D解析:选D。题目时间信息是1953年,是“一五”计划开始的年份,而漫画中涉及多种矿产资源,结合所学“一五”计划侧重发展重工业的相关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在大规模展开,D项正确。A项是“一五”计划的影响,排除;B项错在“开始”,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2.命题点:“一五”计划的主要目的(2016·高考全国卷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A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不能反映其实质,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3.命题点:“一五”计划的背景(2015·高考全国卷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A解析:选A。图表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也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故A项正确。“冷战”格局下,为对抗苏联,美国大力发展工业,英国努力恢复发展工业,B项错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是正确的,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只是增速放缓,但规模仍然很大并没有衰落,D项错误。4.命题点:“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目的(2014·高考全国卷Ⅰ,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问题。粮食供应不涉及工商业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底已基本完成,排除D项。5.命题点: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2014·高考全国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C解析:选C。“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于A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农村的政权建设”、D项“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不会起到促进作用。粮食的统购统销本身就是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据此判断C项正确。1.(命题点: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影响)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该文章()A.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B.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C.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D.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D解析:选D。1953年中国尚未建立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故B项错误;“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1953年处于农村农业合作化初期,合作总社调整肥料价格的目的是加快农业合作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2.(命题点:“一五”计划的特点)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部分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信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9.2%7.6%7.2%A.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大跃进”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A解析:选A。通过表格可知,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的比例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特点,故A项正确;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故B项错误;仅根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民生得到重大改善,故C项错误;“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命题点:“一五”计划的成就)下图为1953年至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我国()A.人民生活已得到重大改善B.国民经济的比例趋于协调C.国家的战略决策富有成效D.综合国力已接近发达国家C解析:选C。示意图表明1953年至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有较大幅度增长,联系所学可知,这是执行“一五”计划的结果,说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略决策富有成效,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排除A项;当时仍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4.(命题点:“一五”计划时期农业的发展)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比较(以1952年为100)。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109112.4111.1114.5120.2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98.6100.5102101102.2据此可以推知()A.农产品收购价高于工业品零售价B.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均衡C解析:选C。材料中表格反映的是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并非农产品收购价格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也不能体现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故B、D两项错误;从题干及表格中可以看出,1952年到1957年,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总指数增长20.2%,而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只增长2.2%,这表明政府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稳定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以便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0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37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