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行为第二章内容个性/人格态度能力知觉个性/人格个性的概念影响个性的因素个性特质/人格的维度五大性格因素人格与职业类型(美.霍兰德)人格与行为内容个性的概念也被称为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对环境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的持久的心理特征。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人格具有结构人格是稳定的人格决定人们的心理行为影响个性的因素遗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遗传的决定性作用。害羞、畏惧、敏感、冒险、部分爱好源于遗传环境包括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说明环境对人性格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情景特定情况与环境有可能表现出一个人平时没有得到表现的潜在的人格。“兔子急了也咬人”,“狗急跳墙”。个性特质/人格的维度低分特征高分特征1乐群性孤独、缄默外向、乐观2聪慧性迟钝、学习浅薄聪慧、富有才学3稳定性情绪激动情绪稳定4好强性谦虚顺从固执支配5兴奋性严肃谨慎轻松兴奋6有恒性权益敷衍有恒负责7敢为性胆怯畏缩勇敢冒险8敏感性理智实际敏感、情感用事9怀疑性信赖、随和怀疑、刚愎10幻想性现实幻想11世故性直率、坦白世故、遮掩12忧虑性自信、沉着忧虑、紧张13实验性保守激进14独立性随和、信赖专断、自主15控制性不拘小节自律严谨16紧张性心平气和紧张困扰五大性格因素稳定自信、有效神经质自我怀疑、犹豫调整合群、精力充沛自我表现腼腆、谦逊、孤僻社交计划性强干净利索、可靠易冲动粗心、不负责任自觉热情、老练、周到独立、冷漠、粗鲁悦人想象力丰富好奇、有独创性迟钝、想象力贫乏刻板思想开放人格与职业类型(美.霍兰德)社会型特点: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对教育和宗教活动感兴趣职业:护士、教师、教授、社会学家、社会工作者人格与职业类型研究型特点:喜欢智力活动和抽象的工作职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工作者及经济学家人格与职业现实型特点:喜欢有规律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职业:修理工、机械工、电工、农民人格与职业艺术型特点:喜欢文学和艺术,善于用艺术作品来表现自己,感情丰富,爱想象,富于创造性职业:作家、画家、雕刻家、音乐家人格与职业企业型特点:有冒险精神、性格外向、喜欢担任领导工作,具有说服、支配、使用语言的能力职业:经理、推销员、经纪人、公关人员人格与职业传统型特点:喜欢有条理和有系统的工作,友好务实、善于控制及保守职业:办公室人员、打字员、档案管理员、会计、出纳、秘书、接待员人格与行为控制点权威主义马基雅维里主义自尊自我监控冒险性个性/人格控制点相信命运由自己控制还是自己受命运操纵,前者是内控型,后者是外控型。外控型高的员工比内控型高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不满意,对工作环境更疏远,对工作投入更低,将自己不良业绩的责任推卸到他人及外部原因。权威主义在组织中人们具有权力和地位差异的信念高权威主义个性表现为思想僵化、对他人主观判断,对上司毕恭毕敬,对下级剥削利用,不相信他人和抵制变革。对于注重合作,讲求人际关系,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工作,高权威主义者与低绩效水平相关;对于高结构化工作以及成功取决于遵守规章制度的工作高权威主义表现为较高的绩效水平。问题什么是结构化的工作?企业中工作的结构化与岗位有什么关系?在企业中是需要高权威主义还是低权威主义?马基雅维里主义高马基雅维里主义十分讲究实用,对人保持着情感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如果对绩效评价时不考虑道德内涵,则高马基雅维里主义会带来较高的绩效水平。需要谈判技能的工作,会十分成功。对于结果无法为手段辩护、工作绩效缺乏绝对标准的工作而言,则绩效水平不会很高。问题项羽和刘邦谁是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自尊依据是否喜欢自己划分自尊的程度自尊与成功预期高度正相关高自尊者相信自己拥有与成功相关的大多数能力,往往选择具有冒险性和非传统的工作。低自尊者比高自尊者更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更乐意赞同他人的观点,更倾向于按照自己尊敬的人的信念和行为行事,很少站在不受欢迎的立场,注重取悦他人。高自尊者对其工作更满意。自我监控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高自我监控者能够根据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表现出适应性,对环境线索十分敏感,其公开角色与私人自我之间表现极大的差异;低自我监控者则总是表现出真实的性情。高自我监控者更加关注他人的活动,行为更加符合习俗,在管理岗位上更为成功。八面玲珑是高自我监控还是低自我监控?冒险性冒险性高低影响相应性格特质的人对变革的反应速度。高冒险性管理者决策迅速,决策时所需信息较少。股票经纪人和审计人员就具有差异明显的冒险性特质。人格与行为态度态度的概念态度的功能态度与工作的关系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拉皮尔-1930年代)平衡原理(海德)观测态度的方法改变态度的方法内容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具体对象相对持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态度认知个体对某一对象的知识、信息、理解和评价等,是对人或事的价值陈述。认知是情感和意向的基础。例子:据我所知,香水有毒态度的概念情感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情绪体验,态度中受情绪和感情影响的部分,是左右一个人态度并导致其行为的关键。例子:不喜欢香水态度的概念行为意向个体对于某一对象采取行为的准备状态例子:不想使用用香水态度的概念态度的功能适应环境自我防卫-在受到挫折时认可自我感觉而否定环境表达价值观认知-形成关于客观世界的参照框架态度态度与工作的关系影响工作满意度影响工作投入影响组织承诺态度影响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工作满意度也反过来影响态度。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工作的挑战性、报酬的公平性、工作环境和条件、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桥梁就是态度,个体通过认知,形成关于这些工作方面的知识信息,从而影响其情感和行为意向,最终导致个体对工作的满意度的差异。态度与工作的关系影响工作投入工作投入是在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并将工作绩效视为一个人价值观的反映。态度与工作的关系影响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希望保持自己作为该组织成员的身份。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是两个概念,分别是有关自己具体工作和组织整体的态度和行为。态度与工作的关系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美国心理学家拉皮尔-1930年代)1、一般态度能够有效预测一般行为2、具体态度能够有效预测具体行为3、态度预测与实际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态度与行为就越趋一致注意:态度与行为之间还有若干中介变量的影响,如群体规范。态度平衡原理(海德)POX+++POX-+-POX++-POX+--POX+-+POX---平衡原理当所有符号相乘为正时保持平衡,否则不平衡,会产生紧张关系,通过调整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或和调整对他人的看法可以重新恢复平衡。平衡理论为群体影响法改变群体中个体的态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俗语道“不能摆平别人的时候就要摆平自己”。并且平衡理论为组织中的人际矛盾的原因指出了解释。态度观测态度的方法1.量表法2.访谈法3.行为观测法4.生理反应法态度量表学习组织行为学对你有用吗?A.如果不学组织行为学,简直不可思议(非常有用,4)B.我以后的工作离不开它(有用,3)C.可能对工作有帮助吧(一般,2)D.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没用,1)E.简直就是一种痛苦(副作用,0)观测态度的方法01234改变态度的方法群体影响法个人所在的群体通过规范、压力等机制约束个人的行为,迫使其符合群体成员的期望。具体方式比较灵活,通过群体互动模式的讨论具有较好效果。活动参与法通过系列活动来改变个体态度,通过角色扮演来改变认知,如换位思考。信息沟通法通过信息沟通来说服他人改变态度。因为个体的态度包括认知成分,可能因为个体没有掌握对象的信息或掌握信息不全面造成态度差异,所以如何让个体了解信息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改变态度的重要方法。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沟通者的特点可信性、可爱性沟通方式恐惧唤醒、单面或双面沟通、新颖或重复接受者的特点原有态度、人格特质(独立性、智商、自信心)沟通情景情景具有三方面作用包括强化、预警、分心态度能力能力的概念智力能力/智商情感能力/情商内容能力的概念个体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反应了个体完成各项任务的可能性。努力勤奋只能在一定程度弥补能力的不足,但不是无限替代关系。个人素质水平,或者个人在知识、体力等方面能够达到的状态。勤能补拙,表明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但不可能绝对替代,一个人无论多么努力,如果缺乏必要的能力,他无法完成任务。能力智力能力/智商以遗传条件为基础,受到后天学习的影响。也可以称为认知能力。表现为运用经验,吸收储存及支配知识及适应环境变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智商智力能力结构算数能力快速准确运算的能力会计、保险精算、数学家表达能力听说读写,理解听到看到的内容并表达思想的能力企业管理人员、推销员、作家、社会工作者知觉速度辨别感知的变化事故处理者归纳推理总结市场调查员、侦探、律师演绎推理运用一定逻辑推理的能力哲学家、软件程序员、主管空间视觉知觉想象能力画家、建筑师、机械师记忆力销售人员演绎推理演绎运用共性的规律来推知个体中的共性。(1)管理者依靠下属完成任务(2)我是管理者(3)我不应该亲自动手能力情感能力/情商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社交技能情感的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情感)准确的自我评价(优势和不足)自信(积极正面认识自己的价值)自我控制可信赖性尽职适应能力成就导向主动性同情心组织意识服务意识(洞察组织动态,建立决策网络,驾驭内部权力争斗)远见影响力培训他人沟通变革的催化剂冲突管理建立纽带团队协作能力知觉知觉的概念影响知觉的因素归因理论知觉误区内容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为了对他们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对环境事物进行主观解释。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比感觉广泛,不是感觉本身。组织个体行为受到其知觉的影响很大,涉及信息传播过程的有效性。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知觉对象情景知觉知觉者经验、经历、知识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头的椽子先烂”;“敢为天下先”这两种经验为行为差异提供了解释。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说明了人在认识事物时的一个重要机制,一是过滤掉无用的信息,二是可能错失重要信息。个体差异,如态度对于同样的不认真的表现,老师对某些同学表现出宽容,对另外的同学则严厉,说明老师的态度差异。情感状态“飞流直下三千尺,凝似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酒逢知己千杯少”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前景与背景的区别影响个体的着眼点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取决于我们如何将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知觉对象距离知觉者的距离及实在程度知觉对象的相似性,在时空上的相近性第一印象影响知觉的因素情景情景压力会使个体接收信息能力减弱,判断失误平时成绩好,考试却失败。不同情景影响判断在海滩上看到着泳装的女孩子,与在大街上看到着泳装的女子会有不同的感觉。对比包括声音、光线、尺寸的对比。“大山上有一对乱石不会影响大山的雄伟,而小园里有一堆乱石却常常影响园林之美”影响知觉的因素归因理论当人们观察人时,总是试图对他们为什么如此行动做出解释,而对个体活动的知觉和判断又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其行为动机的“假设”基础上。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试图对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做出解释,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内因是指影响个体行为的原因出自于自己的意愿和动机,是可控的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比较容易预测。外因是指影响个体行为的原因是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对一个人的行为归因,对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什么样的归因假设,管理者就会采取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