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答案】A【解析】孔子“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明显体现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孟子从华夏族的视角来区分少数民族,说明民族融合趋势导致该变化发生,故A项正确;B中放弃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文化的优势,故C项错误;D中背离说法错误,是发展。2.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B.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答案】D【解析】据材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义观念,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仁政”主要指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民贵君轻是其仁政学说的核心,材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秦朝时焚书坑儒,儒学没有成为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父子2君臣的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学生应该结合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对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巩固封建统治的结论,同时注意区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即可。3.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反映的是主体情感上的好恶,同样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认识活动,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人的认识应当力避”,要排除私心干扰,吸收其他思想家的长处,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点睛: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4.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A.万物齐一B.超然旁观3C.鄙视权威D.顺应自然【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符的是鄙视权威,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点睛: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汉武帝时期”“培养《五经》博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故A项正确,D项错误;中央官学不是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6.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宋明理学客现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4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视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明理学没有神化君主权威,神化君主权威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A。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社会伦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B正确。苏格拉底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排除C。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是唐代儒学家提出的观点,宋明理学只是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但没有实现三教归儒,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学生只需抓住设问“其进步性”,结合选项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7.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教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这一流派A.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B.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C.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D.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答案】B【解析】从胡适的描述来看,这一思想流派主要观念是“古来道教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但是它却属于儒家学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描述的是宋明理学。A选项不是宋明理学的内容;B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错误,理学并不是与佛道相对立的;D选项“本心体悟”说法不符合理学。8.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A.重视智慧发展B.关注理性思考C.强调道德素养5D.强调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美德、良知均是强调人的道德素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智慧发展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关注理性思考的是启蒙思想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美德、良知均属于人的道德素养。9.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B.以天下为己任C.提倡公平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答案】B【解析】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提倡公平法治,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者反对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其社会转型,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应该是A.印刷术和造纸术B.火药和指南C.指南针和印刷术D.造纸术和火药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材料“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应是指印刷术和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11.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A【解析】据材料“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A项正确;小说并不是明朝社会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的繁荣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项错误。故选A。12.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A.小篆B.楷体C.行书D.草书【答案】D【解析】从材料“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可知,韩愈所称赞的这种书法艺术的特点是张扬狂放,变动犹如鬼神,应该是草书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排除;B项注重7规范和法度,排除;C项虚玄灵动、飘逸潇洒,排除。点睛:此题难度很大,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所描述的这种书法艺术是哪种风格,其次是要区别草书和行书,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13.“他用精妙的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取决于其距离地面的高度,而不是质量。很多仍然笃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家曾经大肆嘲笑他的观点,但是他的实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了地球的重力。”材料中“他”的研究成果A.引导人们发现了海王星B.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新问题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是构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重要理论【答案】C【解析】据材料“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取决于其距离地面的高度,而不是质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意义,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故C项正确;牛顿的力学理论引导人们发现了海王星,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新问题,故B项错误;“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构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重要理论,故D项错误。故选C。14.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从不同视角打击了宗教特权,解放了思想,故C正确;A和D均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B是文艺复兴的影响。815.卢梭是18世纪法国最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这反映出卢梭A.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B.对民主议会制度的羡慕C.对民主共和政体的渴望D.对人民主权学说的阐述【答案】C【解析】材料“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体现启蒙运动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表达了对民主共和政体的渴望,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对封建政治制度的批判,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议会,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阐述人民主权学说,排除D。16.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从“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善变”,对中国能否适应世界环境感到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抛弃旧文化,崇尚新文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重建儒家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