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第一部分:客观题,总共50题,每题1.5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A.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B.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迫使国民党发表《自卫抗战声明》D.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2.央视6套电视节目《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描写了1933年中国军人与日军拼死肉搏,守卫长城,勇夺喜峰口的事迹,这支部队是A.东北抗日义勇军B.国民党第二十九军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东北军3.下列关于抗日救亡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八一宣言”③西安事变④洛川会议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4.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5.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A.九一八事变前B.西安事变前C.八一三事变后D.七.七事变前后6.下列作品,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A.《血战台儿庄》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C.《百团大战始末》D.《太原会战纪实》7.据资料介绍,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36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A.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B.推行全面抗战路线2C.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D.成为抗战中流砥柱8.下列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抗战的表述不客观的是A.抗战态度比较积极B.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D.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9.1940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这次冀晋豫的出击……对敌人的谣言攻势,也给予一个致命的打击。”由此可见,当时()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C.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破产D.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10.平津失守后,蒋介石曾对下令“应战”的决策颇有悔意。他在日记中写道:“倭寇随手而得平津,殊出意料之外。”对日外交似过于强硬,“如当时密允宋哲元准倭筑津石路,则至少可有一年时间展缓准备,亦较完密。此则余对于外交政策一惟舆论是从,而疏于远虑,自乱大谋之过也”。这表明()A.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B.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C.民众舆论干扰抗战大局D.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11.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有如下议论,你认为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12.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1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在《南京条约》附约中所享有的片面最惠3国特权……”中国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矛盾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14.“英国人坚持中国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因为中国人仍然视英国人为蛮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结果——发生战争。”这段话()A.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起因B.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C.抨击了英国的侵略政策D.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15.(2019·湖南模拟)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下表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华本质的是()选项条约名称条款内容A《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B《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辛丑条约》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与该缔约彼方国民,在同样条约之下,依照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有关法律规章(倘有此项法律规章时),行使上述一切权利及优例16.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17.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18、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4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B.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英法火烧圆明园19.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A.与戊戌变法的目标完全一致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20.(2019•晋冀豫联考)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A.对外来文明并没有排斥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21.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进程22.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和分封制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2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察举制D.世袭制2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52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6.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7.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28.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29.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B.重视内部忧患而忽视外部侵扰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30.《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6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31.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故刘邦采取的新举措是()A.废除了郡县制B.设置了刺史C.实行察举制D.分封同姓诸侯王32.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33.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A.外朝和中朝B.待中和丞相C.中朝和外朝D.尚书令和太尉34.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的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C.科举制D.皇帝直接任命3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A.削弱皇权B.缩小地方权限C.加强皇权D.扩大地方权限36.“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讲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7.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内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738.《元史•地理志》载:“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又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B.设置王国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39.元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政教事务的行政机构是()A、中书省B、枢密院C、宣政院D、御史台40.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4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C.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D.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形象42.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适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