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教材编写的改革思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学》课程教材编写的改革思路*蔡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本文在对国内《管理学》教材编写框架雷同、知识更新缓慢、编排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以及编写力量不足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认为其编写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必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多在细节上下功夫以及教材内容要注意适时更新等四个方面重点加以思考。关键词:管理学;教材建设;基础理论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ReforminWritingaTextbookofManagementScienceCAIXiang(Guilin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Abstract:TextbooksofmanagementscienceinChinaaremostlysimilarwithslowupdatesandunattractiveformats.Itistheauthorsbeliefthatmoreeffortsshouldbemadetoproducemanagementsciencetextbooksthataremoreinteresting,lessconcernedaboutthecompletenessofthebodyoftheory,betterpresenteddetails,andpromptlyupdatedintheirinformation.Keywords:managementscience;textbookwriting;basictheory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教材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效果检测(包括学习成绩考核)三个基本环节。其中,教材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笔者认同有些学者打的一个比喻:教材就是乐队的乐谱,课堂教学是乐队的演奏,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是观众的响应。《管理学》课程教学,重中之重是教材建设问题。《管理学》教材建设的首要环节则是《管理学》教材的编写。因此,加强《管理学》教材编写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笔者多年的《管理学》教学体会,选取教材编写问题进行专门探讨。一、《管理学》课程教材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来看,最近十多年来我国高校本科学生使用的《管理学》教材主要有两类:一是从欧美国家直接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或者由国内重点大学组织进行全文翻译出版的;二是由国内学者参考国外著名管理学家撰写的管理学教材而编著的。尽管目前《管理学》同类教材出版数量繁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国内《管理学》教材建设存在许多问题。1.教材版本虽多但是编写框架基本相同受国外《管理学》经典教材编写框架的影响,绝大多数国内学者编写的《管理学》教材的框架体系基本相同:首先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然后从横向的角度按照管理的职能逐一编写而成,教材内容也基本一致(见表1)。诚然,部分学者并不满意这种结构安排,因而在管理学教材的编写框架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应该说,浙江大学的许庆瑞教授和复旦大学的芮明杰教授的工作最为突出,他们不像其他同类的教材那样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许庆瑞教授编著的《管理学》只用了中等的篇幅来阐述管理学的基本系统和框架。他首先引入管理的过程观点,然后基于由外到内的思路,阐述管理环境、组织结构以及组织管理行为,再对管理主体管理者进行阐述,并再次基于管理的过程观点对管理的目标、战略决策以及控制进行阐述。芮明杰教授的《管理学:现代的观点》则给了我们一个关于管理学的全景图,他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待和归纳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把管理职能视为一个整体的管理流程。不过,与许庆瑞教授的《管理学》相比,《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一书涉及的内容过于庞大,偏重理论论述。表1《管理学》经典教材的编写框架比较职能(编写框架)国外经典教材作者国内经典教材的作者哈罗德·孔茨斯蒂芬·罗宾斯周三多徐国华杨文士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信息获取√决策√创新√协调√激励√2.教材更新速度缓慢在所有学科之中,恐怕只有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可与管理学学科媲美。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管理学学科也在快速发展之中。丰富的管理学理论知识也应该融入到管理学的教材之中。如哈罗德·孔茨的《管理学》修订再版达十次之多,但每次修订再版时,哈罗德.孔茨都会把最近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写入他的《管理学》修订版之中,以反映管理学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这样的教材无疑会给它的读者以不断的惊喜和刺激。又如斯蒂芬·罗宾斯在他的《管理学》第七版中适时写入了“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一章。不仅如此,斯蒂芬·罗宾斯还在每一章之中均设有“关于道德的批判性思考”的内容。比较而言,国内的《管理学》教材能够做到这样的非常之少,尽管有的《管理学》教材被各高校经常采用而印刷多达16次,但是在修订和更新管理学内容方面远远不够,与管理学学科发展现状严重脱节。因此,我国《管理学》教材的内容更新迫在眉睫,应该把上一个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管理学》教材之中加以体现。3.教材构思的人性化因素急待加强国内许多学者编写《管理学》的主要心思放在理论阐述上,而对诸如案例、思考题等内容的构思设计则考虑不到。甚至于不少编写者有一种倾向,认为一部好的《管理学》教材应该尽量通过编写内容的理论性来反应编写者的学术水平,而不能够通过这些编排设计方面的枝枝叶叶来体现。因此,国内《管理学》课程教材多是冷冰冰的黑色文字,文笔生硬,图文并茂的教材更是少见,干瘪瘪的像“压缩饼干”。比较而言,国外的《管理学》教材在构思编排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充分考虑到了阅读者学习的便利性。如每章开头都有短而精彩的“引导案例”,每小节之中安排了补充材料,每章后面设计了思考题、讨论题、小测试、案例讨论甚至网上学习材料链接等。即使是斯蒂芬·罗宾斯的《管理学》精要版,也考虑到了教材编排的人性化问题,仍然用了不少篇幅安排了案例讨论、小资料等内容。显然,这种人性化的教材肯定更受学生的欢迎。4.教材编写的力量不足,大规模组织规划教材编写工作显得紧迫每年出版发行的《管理学》教材数量之多,恐怕没有其他课程的教材能与之相比,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管理学》教材仍是凤毛麟角。即使这些少数的《管理学》教材,也难以与斯蒂芬·罗宾斯等国外管理学家编著的《管理学》教材相提并论。对于此种现状,每个管理学领域的教师自己心中都是有数的。因此,国内许多高校干脆直接采用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或者翻译教材。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书价不菲等原因,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实还是盼望有一些好的由国内学者编写的《管理学》教材。目前,国内经典的《管理学》教材多是由某个著名大学的几个教师组编而成,而其他高校协作规划编写的《管理学》教材的可读性与影响力仍不如前者。因此,笔者认为,努力克服出教材不如出专著的思想,由知名管理学家牵头,组织国内管理学领域的最好力量编写一部好的《管理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二、《管理学》课程教材编写改革的原则1.《管理学》教材编写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学者编写的《管理学》教材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编写者为中心”,把“可教性”或者加快完成教材编著任务放在第一位,而把是否有利于学生阅读和能力开发等放在次要位置。此种现象应该扭转过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把学生的阅读的便利性始终放在首位。《管理学》教材要承担起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但是好的《管理学》教材更应该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笔者认为,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管理学》教材编写首先要注意激发作为阅读者的学生的兴趣。2.《管理学》教材不必刻意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纵向来看,从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所倡导的古典管理理论,到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再到决策理论、社会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学派、经验管理学派等的管理理论的历史变迁,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呈现“丛林状态”,乃至出现了“新的理论丛林”。管理学的各种理论流派纷呈,理论体系盘根错节,“结果是管理学不像一个演绎的体系,没有公理,更像多学科研究管理结论的拼盘”。因此,试图在一部《管理学》教材之中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是不可能的。从国外经典《管理学》教材的编著经验来看,很少有人作这样的尝试。因此,建议遵循国内外管理学家们的基本共识,在《管理学》教材编写框架上以管理职能为主线是比较稳妥的,不必刻意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3.《管理学》教材编写应当多在细节上下功夫,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在比较国内外教材编写特点后,我们往往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专家十分注重将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实用知识纳入教材的内容体系,也十分重视形式的多样性,注重学生参与性、启发性内容的编写。而这些地方可以说是我们目前《管理学》教材编写中比较欠缺的。可喜的是,国内有人开始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材编写时多选取实用知识,多设计参与、启发和练习性的内容,开发了配套的实验设计指导书或配套的案例、实训题和练习。但是,这些尝试和努力多在高职高专的《管理学》教材之中有部分体现,而面向本科及其以上层次的《管理学》教材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4.《管理学》教材内容要注意适时更新,以反映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任何一部教材所介绍的理论都需要经历一个“从理论的揭示到实证,再对理论进行修正,直到普遍适用”的周期,教材内容稍滞后于管理实践和管理学最新理论前沿是有其必然性的,但这决不是说《管理学》教材不能够反映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丰富的管理实践活动,相反,必要而适时地注意教材内容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否则,《管理学》教材内容千篇一律和固定不变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不符合丰富活跃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现状。国内学者在编写《管理学》教材时,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承、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成熟性,而对管理学学科的前沿性与管理实践性关注不够,相当多的学者编写的《管理学》教材内容仍然属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管理思想,而对最新的管理理论体现不多。目前,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出现了“后现代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对《管理学》教材的影响应该说是全方位的。许多管理学家逐渐把注意力从过去聚焦在稳固的管理状态转向灵活的柔性可变状态,诸如创新管理、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战略联盟、知识管理等应该在管理学的各个内容模块之中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因此,《管理学》教材内容注意适时更新是十分必要的。《管理学》课程在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属于“基础必修课程”,《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类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加强《管理学》课程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存在的诸如编写框架雷同、知识更新缓慢、编排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以及教材编写力量的不足等问题,笔者大胆提出如下建议,《管理学》课程教材编写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必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应当多在细节上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应适时更新教材内容等四个方面。参考文献:[1]梁前德,袁声莉,陈向军,彭代武,刘尚林.经济管理类教材改革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2004,(11):57-60.[2]刘海燕.工商管理案例类教材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75-79.[3]黄津孚.管理学的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和成绩考核[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5):37-45.[4]贺立,包斯琴.谈《企业管理学》教材建设中的使用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1):154-155.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