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二 高分方案3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分方案3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在高考中,特别是在浙江卷中考查频率特别高。首先考生应该弄清以下几个概念的关系:①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②表现手法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写作手法、艺术手法,在高考中重点考查的是对比、衬托、象征、渲染等。典题一鉴赏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描写手法例(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②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①②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2-【精准剖析】诗句含意高分方案参考答案喜爱那对着酒垆的少年,将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调之中。琵琶奏出春日百鸟鸣唱相和之音,白日里喧喧嚷嚷,夜里便沉寂下来,只有年老的凤凰独自哀鸣。四根琴弦以旧谱作新声。写出天然的音律,连眼底的筝之音也望尘莫及。花瓣飘落,天气微暖,认真地听乐师演奏。想到了昭君出塞时的风冷苍凉、浔阳江头商人妇在月色下的孤寂,好像醉了,却很清醒。偏爱安静的轩窗,一曲终了,明白了曲中的幽深情绪。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下了一会儿的雨也停了,天气也晴了。1.分别把握上片和下片大意:上片写演奏者,下片写听者。2.联系《琵琶行》中对演奏者的描写角度分析: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的区别。3.答题时应作简要的引述分析:①上片是正面描写,从“雅调”“旧谱与新声”可知是从乐曲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第一句“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是写乐曲的演奏者,第二句“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是写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末句“天然律吕”是写乐曲声律的高雅。②下片是侧面描写,从“洗耳为渠听”可知是从听者方面来描写琵琶演奏。“天气暖犹轻”“轩窗静来偏好”是通过气氛感受,“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是通过典故联想,“语溪乍雨初晴”是通过景色渲染来描写。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把握描写的艺术特点和答题思路。-3-1.从动静关系考虑动静关系,即通过动景和静景,或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来立体地写景。包括两点:①动静结合,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②以动衬静,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从虚实关系分析实写即从正面直接写眼前现实之人、景或物,虚写即通过想象、联想从侧面来写人、景或物。包括两点:①以虚写实,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②虚实结合,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诗人眼前思家的实景,后两句通过想象家人坐到深夜思念远行在外的诗人来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前后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浓烈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极为真切。3.从描写角度把握描写角度,即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方面来写景。最常见的有两点:①绘形、绘声、绘色,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②色彩映衬,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从具体的描写技巧着手描写的常用技巧包括五点:①工笔,它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在诗歌鉴赏里是指用文字细致描绘景物。例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②白描,也是中国画技法名,在诗歌创作中,主要是指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写这里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都是墨线勾勒,不着颜色,但清晰的形象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③渲染,是指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形容和描绘。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中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④烘托,是指从侧面对所写内容进行描绘。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除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⑤细节描-4-写,指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或刻画,包括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焦躁、期望、孤寂、失落的情感。5.具体作答时,先点出描写技巧(尽可能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阐明某手法在意境描绘与感情表达方面的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宿西山精舍文兆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一径松杉老,三更雨雪深。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首联哪个词描写的?这四句诗的描写角度又是怎样的?请予以分析。(6分)解析:首先理解两联的内容,然后分析是围绕首联的哪个词描写的。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一条小路上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时已三更,四周万籁俱寂。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草堂之中,僧人们早已入眠了,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低沉的磬声尚能传入他的耳中,益发衬出精舍之静。答案: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静”(或“寂寥”)描写的。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颔联写看到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三更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已积有厚度。松老雪深,一派静寂。颈联写听到僧人已语息入眠,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磬声入耳,越发衬出精舍之静。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5-【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是要结合“撚花”“放花”找准描写手法,二是要说明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尤其是对表现人物感情变化的作用。答案:这两句主要的描写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典题二鉴赏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含修辞)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8分)春日寄怀李商隐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青袍①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②。【注】①青袍:即青衫,指官职卑微。②龙津:即龙门。★1.请赏析第二联的表现手法。(4分)【精准剖析】诗句含意高分方案参考答案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即使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1.把握全诗大意,弄清所寄之怀。2.揭示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从景与情的关系思考。①作者以乐景衬哀情,②写出有花有月却无酒无人的凄哀之-6-荐。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3.结合相关句子赏析:“有花兼有月”与“无酒又无人”之间的反差,以美景反衬出悲情。4.补充思考:“纵使”与“可堪”显然是一种假设,以假想之美景反衬现实之悲情。情。风景美丽和处境凄楚形成巨大反差,③更加突出作者寂寞无聊的悲凉。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①春日寂寞之苦;②官小职卑之愁;③年老体衰之恨;④前途渺茫之悲。1.把握命题中出现的常见表现手法及其特点(1)衬托与对比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中的主体与衬体两部分有主次之分,衬体是说明、突出主体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是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对比的事物之间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彼此并列的。先看衬托,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鸟鸣”与“林静”“山幽”两者相异,这是反衬还是对比,关键看作者要突出的是什么。显然,作者表现的是林静山幽的静谧,这是典型的以动衬静。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国昔日的繁华兴旺,末句写今天越宫遗址的凄清荒凉,两者相反,但我们知道,这是典型的以乐衬哀,当年越是繁华兴旺,今日的衰败就越是触目惊心,今昔剧变,诗人的感慨也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再看对比,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与劳动人民的悲惨凄苦不分主次,以鲜明的对比,表现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以及作者对统治者的愤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再如:“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修睦《落叶》),最后一联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2)虚实相生-7-鉴赏虚实相生法,最难把握的是虚境,诗歌中的“虚境”是指以下几种境界。第一,神奇怪诞的和虚幻的境界。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像显实境。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用古代“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传说来衬托诗人回首美好往事的伤感。第二,历史的景和境。这类虚境是作者曾经经历的或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诗人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借故园的“雕阑玉砌”这种虽然存在但不在眼前的虚景,衬托词人的亡国之恨。第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指还没有发生的,但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绵绵不绝。故写愁,倍增其愁;言乐,倍增其乐。如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借想象分别后的孤单场景更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虚实相生手法的表达作用:①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从静谧优美的湖月写到绮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化为仙境。诗人淋漓尽致地挥洒,如椽巨笔,写他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以此来衬托灵魂的苦闷。②通过虚实对比,形象更加鲜明,抒情丰富深刻。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首联“共此时”设想对方也和自己一样望月的情景,情景交融,超越时空。颔联、颈联全从虚处落笔,描绘出在溶溶月色下,伫立庭院,难解相思,露湿衣衫的情人形象,从而烘托出诗人对情人缱绻的思恋之情。③通过虚实结合,诗的结构更加紧凑,意象更为充足。如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二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之景的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