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妥藏药:从三味龙胆花片等产品剂型改进来谈传统藏药的创新与未来张静波1赵学勇1古锐2李应昆2何林3顾健4(1.四川宇妥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3.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72;4.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摘要:藏药作为我国医药学中仅次于中医药学的一门民族医学,且是所有民族医药学之首,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吸收和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等医药精华[1],创建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藏药理论体系和医药风格,对一些特殊的疑难病证具有特定的疗效,具有不可替代医用价值。但是随着人们对藏药的了解越来越深,对藏药疗效认可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传统藏药的缺点。与现代医药相比,藏药产品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剂型严重落后,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明显不足,离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通过新标准和新技术不断的完善[2]。因此,近年来人们对藏药的现代化开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通过从藏药材的稳定性和道地性的研究,优化和确定藏药材的基原植物,达到对基原植物的标准化种植;通过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剂型的改进,保证藏药材及藏药产品的药效可控性和稳定性;同时呼吁现有政策制度对藏药倾斜,促使藏药产品达到国际质量标准,更好的走向市场,使藏药真正成为国粹,健康中国的目标。关键词:藏药,藏药材标准化种植,质量标准体系,政策制度藏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著名藏医药家宇妥·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另一些藏文著作《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和《月王药珍》等,基本奠定了藏医学风格和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实践丰富,着重整体治疗观念与平衡协调,对治疗各种疑难病证都具有良好的疗效。藏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疗效,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尤其是植物药和天然药物的有机组成部分。青藏高原共有天然藏药材2300余种,其中植物类2000余种,动物类近200种,矿物类近100种。其中常用的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动物类40余种,矿物类40余种[3]。因为高海拔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特征:高寒缺氧,强烈的紫外辐射,空气洁净无污染,使这种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具有耐寒、抗缺氧、抗旱、光合作用强、有效物质积累高等独特的生物特征,药效特别好[4]。加上独特的理论和炮制工艺,能最大效能的发挥出藏药材的药效,使藏药在多种疾病领域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日益显现出独特的医疗价值和应用前景,为世界医学界所瞩目。一方面藏药产品治疗效果俱佳,为医学界所瞩目,但是却无法走进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大量制药巨头布局植物药,也包括藏药中的植物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制药巨头对藏药等植物药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而藏药产品却鲜有走进国外市场的呢?经调查发现,原因有:其一,如今老年疾病为主的疑难病症越来越多,西医对此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且西药对人体毒副作用大,创新药筛选成本高,价格昂贵,因而对藏药等植物药的兴趣又逐渐兴起;其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抗生素面临严峻挑战,耐药日趋严重,新型抗生素研发减少,全球对藏药植物药的抗菌作用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三,进入21世纪以来,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流行性疾病陆续出现,且呈现出频率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些病种绝大部分都由于病毒引起,西药抗病毒药物屈指可数,而某些藏药等植物药的抗病毒药物来源广泛,且疗效奇佳,已在应对流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获得了专家的共识;其四,藏药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处于摸索阶段,基原植物混乱,产品的成分不明确,药理毒理机制研究等阐述不清,虽然如今藏药的标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现在的质量标准仅仅只测定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这种以单一成分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的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民族药物包括藏药的质量标准要求[5],且这些也完全不符合国际医药的标准。如今制药巨头已经开始关注藏药等植物药,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到藏药等植物药的研发中,以期待从中发现新的化合物,以此来合成新药或把藏药等植物药做成符合国际医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产品走向国际,以此占领藏药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众所周知,藏药具有药效良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治疗心血管系统、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多种疑难杂症方面有着特殊的疗效[6],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2000年在拉萨召开的国际藏药学术研讨会议,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医药专家与中国的藏药学者针对藏药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学术交流探讨,藏药逐步闻名于世界。美国、意大利、印度等国相继成立了藏药学机构,研究和探索中国藏药特有的治疗机制和治疗方法,如今在世界范围内正掀起学习藏药的热潮[7]。在韩国和日本,对于中草药藏药的使用和研发都是走在了我国的前面。日本的汉方制药是世界上较为领先的中草药标准,被世界上多国所接受,占世界中草药市场份额70%左右,而中草药和藏药都是我国的国粹,占有世界的中草药市场的份额却不到10%。为什么我们的藏药如此闻名,但是产品不被世界所认可呢?仔细研究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1、从整体上看,中国藏药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资金缺乏,科研不强等问题,对于藏药材资源,基原植物的确立,组方明晰,产品质量体系的研究方面基本都处于空白。藏区不同地域在配方、原材料加工等方面有所不同,虽然我国每年召开藏药研讨会开展对藏药标准化问题的研究,但藏药评定标准仍难以达成统一。有些地方性标准效力等级低,且不统一,致使现有企业、各藏区地方政府打造的特色品牌标准化流程及产品配方等认可度有限[8],难以对消费者和患者产生影响,导致了藏药产品疗效虽得到了肯定,但是产品知名度得不到推广,进入不到国际市场。2、传统藏药以传统成药为主,有水丸、散剂、酥油丸、汤剂、药酒、膏剂、灰剂、收膏、珍宝剂、草剂等共20余种。其中,散剂和丸剂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剂型,其次是汤剂,现在又增加了糖浆剂、冲剂、针剂等[9]。丸剂等剂型不但个大而且坚硬,患者服用不便,所以在保证传统的藏药炮制工艺和地道药材的活性成份的前提下,融合现代制药技术,提高和改进传统藏药的制剂水平,使传统藏药的生产实现规模化和现代化,实现药效的可控性是藏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由于藏药材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导致了一些珍稀药材变成了濒危藏药材。由于藏药材的大规模开采与使用,现如今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在药材市场采购藏药原药材,这些市场采购的藏药材道地性和药材稳定性得不到保证,且采购的基原植物混乱,没有统一标准,直接可能导致相关成分含量差别很大甚或有些有效成分没有,直接影响了藏药产品的药效。因此,参照国际植物药的先进技术标准,建立藏药材种植基地(GAP种植基地)对于藏药产品原药材的保证,从而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是必要的。通过藏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既可以保护一些濒危藏药材,如白花龙胆、红景天等,和脆弱的高原植被环境,又可以为医药公司提供道地性和稳定性的藏药材,确定和优化唯一的标准基原藏药材植物。4、日本的汉方制剂,是国际上认可的中成药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而目前的藏药产品还没有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仅限于鉴别外观,性状检查和藏医的行医经验进行传授,对藏药产品中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药理和毒理作用,药物开发,临床实验等的研究尚待深入。为了开始建立符合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藏药产品,但现如今面对的情况是中草药的国际质量标准体系一味的照搬西药标准,推崇西药的一元论,即西药的单一化合物、单靶点作用模式,而完全忽略了藏药是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的,这样发展下去藏药也会成为西药的替代医学。一味的跟随西药的一元论质量标准,藏药的多元论,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为核心的体系就会消失,只是为西药体系提供了一条新药合成的路线而已。所以藏药的发展需要秉承的只是借鉴西药的先进技术标准和研究方法,而不是要去抛弃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和藏药理论体系的藏药核心思想,对于藏药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至少做到基本讲清产品主要成分,有效成分和基本讲清作用机理[10],以达到藏药疗效明确且稳定可控,使藏药疗效不仅是闻名于世界,且建立起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能够使国粹藏药走向国际市场,也能健康世界人民。四川宇妥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味龙胆花片[11]”和“智托洁白片”均为藏药经典成方制剂,是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历时5年获批的藏药新药,也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五年来批准的首批藏成药,且公司已经获得发明专利9项,其它发明专利也正在陆续申报,我公司自制的蜂蜜干膏已经成为四川省藏药材标准。为了藏药制剂与国际医药质量标准在技术标准上接轨,既体现出国粹藏药的精髓,又为走向世界做好准备。公司率先展开了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和藏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又拥有四川省科技厅的“白花龙胆规范化种植研究”和“三味龙胆花片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两个研究项目作为支撑藏药产品的创新探索。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对藏药产品三味龙胆花片的原药材白花龙胆规范化种植,使原药材基原植物确定,原药材的稳定性和道地性得到控制,且对三味龙胆花片产品的总灰分,浸出物,化学主要成分进行初步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后期有效化学成分作用机理,毒理成分和重金属含量用量在组方中作用等研究做了很好的探索,前期的初步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也为藏药产品药效的可控性提供了保障。该产品打破了传统藏药的生产模式,以先进、可控的现代剂型,制造和传播藏方药品。公司秉承与国际医药质量标准体系接轨,展开所有我公司藏药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使藏药产品能够走进国际市场,弘扬藏药产品的疗效和知名度。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新药研发成本较高,而对藏药的研发也不例外。目前申报一个准字号的藏药,需要费用300-400万,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型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同时,藏药企业要通过国家GMP认证,需要投入3000-5000万元的资金,对于藏药中小企业负担过重。相关政策对藏药人才组织的合理化不够健全,藏医药药材资源法律保护机制缺失,藏医药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保护不力等[8]。由于藏药是在传统验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的配方经历了几代人上百年的使用,疗效确切,对这部分藏药如能有效减免其临床试验,对于缩短研发周期,加快藏药制剂上市,提高企业积极性无疑具有推动作用。总之,通过对藏药的原材料的规范化种植,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和相关藏药新药政策的健全,将能使我们的国粹藏药发挥独特疗效,真正的闻名于世,且能走向世界市场,造福和健康世界人民。参考文献:1.曹明泽,孔小军等,藏药研究概况.动物医学进展,2015.第36卷第8期.2.翟新然,西藏藏医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西藏科技,2008.第12期.3.徐爱燕,邓发旺等,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研究.科技广场,2009.10.4.贡布,占堆,发展藏医藏药,振兴民族医药产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总第73期.5.毛萌,祝日荣等,藏药质量标准现状及其研究对策.中医杂志,2015.4.第56卷第8期.6.尚远宏,刘超,彭镰心,孟庆艳,刘圆,藏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第32卷.7.唐剑,贾秀兰,中国藏医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2.第33卷总第144期.8.才让旺秀,促进我国藏医药产业发展的法律建议.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第29卷第1期.9.胡文忠,刘程惠,姜爱丽,何煜波,徐国凯,藏药的发展历史及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2.第40卷第20期.10.罗国安,王义明等,建立我国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第4卷第4期.11.谢艳,蒋路云等,三味龙胆花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94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第23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