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管理聂映辉2013年12月2劳动关系第十章3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4在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劳动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是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与特征5劳动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两个方面构成。唯有主体双方同时存在,劳动关系才会成立,缺一不可。此外,劳动关系主体还涉及员工团体(如工会和行业协会)、雇主协会与政府等,特别是政府。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与特征6劳动关系的主体6广义主体雇员(劳动供给)雇主(劳动需求)政府(调节)员工个体员工团体工会员工协会职业协会单个雇主雇主协会狭义主体7劳动关系按规范程度分为3类:1、规范的劳动关系。2、事实劳动关系(未订立劳动合同但有用工事实)。3、非法劳动关系:如招用童工和无合法证件人员,无合格证照的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情形等。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与特征8劳动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契约关系。合作与冲突是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与特征9二、劳动关系的内容确立劳动关系最重要的是明确一下3个方面的题:1、确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地位及结合的形式。是由国家统包统配的行政结合,还是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型结合。2、确立有关劳动及报酬方面的各种标准。包括时间、报酬、条件、福利保障等。3、明确劳动关系中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这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10三、确立劳动关系的原则1、主体独立原则。2、权利对等原则。3、双方合作原则。4、合法原则。11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以法律为基础,以契约(劳动合同)为形式,协商谈判为机制,自主开放的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自主化2、劳动关系契约化3、建立协商谈判制度4、劳动关系的市场化5、劳动关系的法制化12(一)劳动者的权利:1、平等就业。劳动权是各项权利的基础。2、选择职业。3、取得劳动报酬。4、享有休息休假。5、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6、接受职业技能培训。7、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五、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13(二)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与工作职责。2、不断提高职业职能。3、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五、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14第二节劳动合同制度15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也称为劳动协议、劳动契约或劳动合约。一般由法定内容和协定内容两部分组成。法定内容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强制性,无须商定。协定内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规定,但不能违法。一、劳动合同的含义与内容16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17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大多为1—3年。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0以上,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出劳动者本人提出异议,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如工程承包合同等。二、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P163三、劳动合同的期限181、订立劳动合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自愿(2)协商一致(3)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2、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并且,签订一份变更协议书四、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191、订立劳动合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等自愿(2)协商一致(3)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2、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并且,签订一份变更协议书四、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20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提出,也可以是当事人一方提出解除合同。用人方可以提出解除合同的情形有: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的。4、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了重大的损害的。5、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五、劳动合同接触与终止21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提出,也可以是当事人一方提出解除合同。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合同的情形有:1、用人单位未按合同提供劳动保护和条件的。2、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3、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缴纳社保的。五、劳动合同接触与终止22集体合同:也可称之为集体协议,是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协议。集体合同与个人合同不同,区别有:1、当事人不同。2、个人合同产生于劳动关系建立前,集体合同则是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3、个人合同调整的是个人劳动关系,集体合同调整的是员工集体劳动关系。六、集体劳动合同23我国已逐步建立集体合同制度,意义在于: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分化要求建立集体合同制度。2、保护劳动者权益要通过集体合同来实现。3、集体合同制度是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有效途径。集体合同可以分为综合性集体合同和专门性集体合同:1、综合性集体合同:内容包括群体报酬、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2、专门性劳动合同:如工资集体合同、劳动条件集体合同、社会保险集体合同等。六、集体劳动合同24第三节劳动关系管理25在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劳动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是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与特征26劳动关系调适与管理体系:1、劳动立法:确立劳动关系的基本规范。2、劳动监察:劳动关系的监督机制。3、“三方机制”:调适劳动关系的核心机制。4、集体谈判制度:处理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5、工业民主:缓和劳动关系矛盾的新途径。6:劳动争议处理:解决劳动纠纷的路径。劳动关系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所形成的劳动关系进行规范、监督、调整和改善的活动。27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多层次法规并存的劳动立法格局,并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一、劳动立法28我国完善劳动立法的重点有:1、建立完备的劳动法律体系。2、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并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3、劳动立法应区别于民事法律,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4、重新审视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5、更多更好地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一、劳动立法29二、劳动监察劳动监察是指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规章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的活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依据现行劳动法律、规章的规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处罚,对触犯其行政法规的,应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单位和劳动者对触犯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或起诉。30三、“三方机制”三方机制是为协调劳动关系而建立的,由参与各方共同制定协商规则和协商程序,共同处理劳动关系。它是处理劳动纠纷、协调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三方是指:代表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劳动者的工会和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的代表。各方各自代表着不用的利益主体、维护各自代表主体的利益。311、政府在调整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扮演着多种角色。2、工会在三方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代表劳动者的利益,平衡雇主的经济实力,与资方进行讨价还价。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三、三方机制32四、集体谈判集体谈判是工会代表劳动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劳动条件、劳动待遇等与用人单位或管理方就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的协商和交涉活动。谈判的主体:代表劳动者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工会和用人单位或其代表。集体谈判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矛盾协调过程中产生的,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331、集体谈判是一种劳动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形式和手段。2、我国的集体协商谈判会议是双方进行磋商的主要形式,一般每年或半年召开一次。内容主要包括工资、福利、劳动条件等方面。四、集体谈判34五、工业民主与员工参与工业民主与员工参与的本义相同,可替代使用或联合使用。工业民主是指员工真正控制组织目标设定和战略计划,员工参与是指员工参与管理。因此,员工参与不是工业民主,但工业民主包括员工参与。工业民主和员工参与是改善劳动关系的新途径。是经营管理民主化理念的体现。可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工作热情。具体形式包括目标管理、质量圈、共同磋商、劳资联合委员会、共同管理计划、员工提案制度、工人董事监事等。35第四节劳动争议处理36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在西方叫“劳资争议”。一、劳动争议的含义与范围二、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1、着重调解原则2、及时处理原则3、依法处理原则4、公正原则37劳动争议的处理主要有3种方式:调解、仲裁、诉讼处理机构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三、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与方法(一)劳动争议的调解: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部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员工代表、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它是群众自我管理的活动,具有群众性和非诉讼性。步骤包括:申请、受理、调查和调解。38三、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与方法(二)劳动争议的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独立行使劳动争议仲裁权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三方代表组成。仲裁主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仲裁委员会是带有司法性质的行政执法机关,仲裁决定书和调解书具有约束力。39三、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与方法(二)劳动争议的仲裁:1、劳动争议仲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调解优先原则(2)及时迅速原则(3)一次裁决原则裁决后,当事人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辖区人民法院提出起诉。40三、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与方法(三)劳动争议的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老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可在收到仲裁书之日起的15日内向辖区人民法院提出起诉。当事人提出诉讼时,必须持有仲裁决定书。法院作为受理劳动争议诉讼的机关并不处理所有的劳动争议。只有法律规定由法院处理的劳动争议,法院才受理。劳动争议诉讼,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它通过司法程序保证了劳动争议的最终彻底解决。41员工保障第十一章42第一节社会保险概述43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参与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使之能继续维持基本生活与医疗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的主体是政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保险的对象是参与社会保险的劳动者。保险基金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缴费及财政的支持。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核心地位。一、社会保险的含义441、社会保险的特征:1、强制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2、保障性:保障水平应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3、福利性:即非营利性。4、普遍性:指社会保险实施的范围较广。5、互济性:按照社会互济、共担风险原则由社会组织进行。二、社会保险的特征与作用452、社会保险的作用:1、是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必要条件。2、促进了社会稳定。3、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4、促进了经济公平。二、社会保险的特征与作用46社会保险是从商业保险脱胎演进而成的。借用了保险的原理,赋予其立法强制性,增加了福利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使其保障范围扩大。基本原理有:1、分散风险与社会互济。2、“准公共产品”原理。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非商业化”的保险。5、积极预防意义的“积蓄”。三、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47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保险待遇,按国家法律规定,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这种基金只能用于社会保险,按不同的保险项目分立为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