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董鹏2016年4月1日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李克强《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一、“新常态”——基础教育改革展开多向度探索,“回归教育本质”二、“供给侧”——从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结构入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三、“互联网+”——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要抓手,普通学校实现自我超越的最好机遇四、绿色、开放、法治——教育发展新理念新机制五、基层创新——鼓励自下而上的体制机制、课程结构探索,是基础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两会教育改革: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1889年,雷迪——英国德比郡——艾伯茨霍姆学校。影响整个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一个起点,后来也成了影响整个世界、特别是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甚至也成了影响中国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哲学起源。1.新教育是“新”的教育新教育实验与历史上“新教育”之间的共同特性:(1)都旨在于对现时代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2)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3)都试图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进行革新和改良(4)都是民间自发的改革与创新这个意义上,新教育是历史上“新教育”的一段新的“链接”和“延续”。新教育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1,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2,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3,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4,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新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七大理念、十大行动,推出了儿童课程、教师成长、理想课堂、每月一事、完美教室、学校文化等项目,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和完善了新教育运动的内涵。所以,她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的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四个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状态论: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相对以分数为主要导向的应试教育,新教育注重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并且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让学生拥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重塑他们的精神世界的蓝图。中央电视台曾经用“心灵的教育”来概括他们对于新教育的理解:2.新教育是“心”的教育唯分数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漠视人的心灵成长和丰富的教育;而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新教育认为,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今天的孩子,成为一代新人,走向世界大舞台的时候,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新教育的愿景:新教育实验旗帜鲜明地提出“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的口号,把行动哲学和田野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因此,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3.新教育是“行”的教育与一些洋化、“学术化”的理论相比,新教育是不玄奥、不复杂的,难以写成许多可供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然而,就改变教育现实、解决实际问题而言,新教育却是大为可观、魅力无限的。其实,教育的真理古今中外相通,大致是质朴无华、晓畅明朗、直抵人心的。新教育的诚实、朴实、感性、动人,也许正是一种好的教育理论所需的基本品质。——杨东平幸福,是人类重要的追求。新教育把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新教育提出这个命题,不仅仅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问题的担忧与不满。现在有许多孩子已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4.新教育是“幸”的教育幸福幸福,是人类重要的追求。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新教育提出这个命题,不仅仅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问题的担忧与不满。现在有许多孩子已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新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追求所谓“未来的幸福”的理论。新教育追求的是第一种境界。其实,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没有幸福、快乐的体验,他的整个人生就会蒙受永远的阴影。而一个教师,如果不能够体验职业的尊严与幸福,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成就。1.现在的幸福和将来幸福2.现在的不幸福和将来幸福3.现在的幸福和将来的不幸福4.现在的不幸福和将来的不幸福完整“身、心、灵”的统一立体的人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幸福在哪里?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拉美特利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罗佐夫创造,或者酝酿未来的创造。这是一种必要性:幸福只能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得到满足的时候。——罗曼·罗兰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里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幸福,假如它只是属于我,成千上万人当中的一个人的财产,那就快从我这儿滚开吧!——别林斯基幸福在哪里?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的,幸福应该是在与别人分享中的。幸福在哪里?“接触新教育,走进新教育,我们就过上了一种全新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晨诵,到午读,再到暮省,没有了往日的埋怨,没有了今日的唠叨,没有了以后的忧虑,只有对现在教育生活的把握。一切繁杂,我们都让它归于平静;一切匆忙,我们都让它归于安宁。静静地做着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幸福。”——河南焦作“大杨树”老师我们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童,自称“擦星族”,是一群为了理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我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一群擦星星的人。无论碰到怎样的困难、怎样的挫折、怎样的打击,我们仍会坚定地往前走。我们从不在乎个体的力量有多渺小。我们相信,再渺小的一份付出,都如萤火虫的微光,在悄悄影响世界。5.新教育是“星”的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实验从2002年正式起航,从一所实验学校,发展到今天75个实验区、3000多所实验学校,390多万教师和学生参加实验。没有行政的命令,没有上级的文件,完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自发选择——新教育如星星之火,唤醒了万千教师,燎原了大半个中国。放眼世界,古往今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和教育创新,从不是来自政府规划或批准,而是来自薪火相传的教育家的理想,来自实际的社会需求,来自生生不息的草根力量。”他认为,在今天,我们特别需要认识“学在民间”的传统,相信“学在民间”的伟大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新教育是“兴”教育,是给中国教育带来“兴旺”发展的教育。——杨东平信心,信任,信念。新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之一:“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6.新教育是“信”的教育面对教育的各种问题,批评与指责是很容易的;在经历重重困难之后,成为一个愤世嫉俗者,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成为一个仍然心怀梦想,怀着根本信念的人,则是艰难的,而这正是教师的使命之所在。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也让自己,在跨越重重困难以及怀疑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于信念。这种信任、信念乃至于信仰,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石。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如果说种子意味着希望、愿景,那么岁月就是坚守,就是意志。信任,表达了我们新教育人对这个世界,对于我们生命的一种根本的信任,对于我们自己职业的一种最终的体认和认同。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与品质。外在的相貌和物质的构成基于遗传而无法改变,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人生的很多习惯、很多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是有关键时期,人生的很多能力在某一个时期适当地刺激,一学习就掌握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三专”模式:1.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2.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3.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专业阅读: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此外,那些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也被称为根本书籍。专业阅读:强调对根本书籍的阅读,其实就是强调恢复原初思想的能力,恢复教师重新面对根本问题,从根本问题出发思考当下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人类的根本书籍,生命的根本书籍,还是专业的根本书籍,都有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身、理解生命、理解教育。这种根本研读,能够培育教师的一般能力,为解决专业问题提供深厚的背景,避免了在词语中飘移。根本书籍:1.承载人类文明的根本书籍;2.学科奠基之作、代表作和集大成者:如修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语文课程理论: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活的教育学: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3.大家小书:如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弗洛姆《爱的艺术》专业阅读:在阅读方法上,新教育实验主张知性阅读。这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Teachersandstudentswritetogether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写作特点一是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