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就业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主讲:张亮2011年8月简介个人简历:本人1971年出生,1990年考入我校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4年毕业后留校,博士学历。1995年以后一直在人事处负责劳资管理工作,1999年通过全国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任职资格考试,2004年取得副高级职称。从2003年起开始讲授本门课程。2009年调入经济贸易学院转为专职教师。联系电话:13730196318E-mail:ndrsczl@sina.com绪论目的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不管其所学专业,都将成为未来不同层次的管理着,很有必要在大学阶段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面临的劳动就业形势,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能,真正了解单位内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能,增强就业的自信心。内容理论部分实务部分探索部分目录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和特点一、人力资源的含义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包含8个方面: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求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军队服役人口、其他人口人力基本方面:体力和智力从应用上说:体质、智力、知识、技能二、人力资源的特点1.生物性:“活”的资源2.能动性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3.动态性:人的劳动能力随时间而变化4.智力性5.再生性劳动力耗费劳动力生产劳动力的再次耗费劳动力的再次生产6.社会性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发展性古代的人事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4.民族性5.社会性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一、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价值工程理论V(价值)=F(功能)/C(成本)1)功能提高,成本不变2)成本降低,功能不变3)成本提高,功能提得更高4)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高、低目标管理原则)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人的有效技能最大地发挥二、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20%-30%保住饭碗充分调动可达80%-90%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三因素:1.基本因素----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社会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个人价值观2.实际因素----现实的激励因素任用情况信任程度晋升制度工资制度奖励制度处罚制度参与程度福利状况3.偶发因素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日本松下公司的座佑铭----“造物之前先造人”传统的领导模式:师傅型(人治)和指挥型(法治)现代的领导模式(育人型领导)的特点:1.同舟共济,以部属为中心,由上下级共同决策,领导者充当教练的角色2.组织的目标有两个:第一,完成工作任务;第二,使部属不断进步,提高素质。3.三要素:第一,建立起共同负责的团队;第二,持续培养每个人的才干(技术才干、合作精神、管理能力);第三,确立共同的目标。4.以育才为导向,使培养人成为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一、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1、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以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为标志)2、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1)温饱问题的解决与“经济人假设”的困境2)脑力劳动比重的增加与“外部控制”方式的局限3)服务致胜时代的到来与“理性管理”传统的没落4)战略管理的崛起与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5)分权管理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雇佣管理阶段把员工当成机器、工具一样,实行以录用、安置、调动、退职和教育训练为中心的劳动力管理。劳动人事管理阶段重点放在劳动效率的提高上。诸如挑选、培训一流员工,建立员工档案,更科学地调配和使用员工,进行考核和给付薪酬,处理劳资纠纷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阶段:1、员工不仅是生产的成本,还是投资和开发对象,是一种资源。2、人力资源是效益最高的投资领域。3、教育和培训是主要手段和重要职能。4、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更是直线部门经理的事。5、人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人力资源部同财务部一起成为战略支持部门。比较项目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视角人力为成本人力为资源管理的类型被动反应型管理主动开发型管理管理的层次一般都处于执行层一般都是进入决策层的,人事活动的功能多元化管理的深度注重用好职工的显能,发挥人的固有能力,注重开发职工的潜能,以不断激发其工作动机管理的方法按上级文件规定办事按市场规律和高校实际需要办事管理的职能人事调动、工资调整、档案整理、职称评聘等具体职能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职工培训等丰富多样的职能行政学范畴经济学范畴(非生产、非效益部门)(生产和效益部门)管理的范畴表2-2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第四节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世界竞争力排行榜的启示1995年公布48国竞争力:中国排在33位1995年8项分指标为:国内经济实力12位,政府政策导向21位,科学技术26位,人员素质40位(其中:劳动力特征46位,教育结构45位,生活质量45位,劳动力心态42位),管理水平47位(其中:生产率38位,企业效益45位,企业家精神和管理效率均为47位)近几年竞争力排名:2003年44位;2004年46位;2005年49位。二、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1、总量过剩与结构短缺并存2、企业缺乏合格的经营者、企业家3、企业缺乏拔尖技术人才4、企业缺乏骨干技术工人5、缺乏高素质的政府公务员6、员工缺乏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7、员工缺乏精神支柱8、企业缺乏主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