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与答案(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图、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共大题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选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2.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3.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讨论法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洛克C.凯洛夫D.夸美纽斯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D.疏导原则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7.下列关于认知风格表述正确的是()A.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B.认知风格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C.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仅仅是反应时间D.发散型认知风格优于辐合型认知风格8.()就是要训练学生对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A.生成性学习B.组织策略C.主题纲要法D.符号纲要法9.下列记忆又称为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的是()。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有意记忆10.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A.一定的帮助B.较弱的影响C.间接的影响D.直接的影11.在西方,最早出现“课程”一词的著作是()A.《五经正义》B.《朱子全书》D.《课程》D.《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活动的性质与任务和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A.创造力B.意志品质C.情绪状态D.注意对象的特点13.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人本主义B.官能心理学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14.把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A.《孟子》B.《道德经》C.《论语》D.《说文解字》15.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A.能力B.运气C.努力D.任务难度16.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情境教学法B.程序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欣赏教学法17.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18.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自己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19.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20.某中学生王某,学习浮躁,作业敷衍,但他却能精心侍弄班上的盆栽花卉,经常施肥浇水,使花卉长势良好。看到这种情况,班主任没有过多批评该生的学习行为,而是经常表扬他在侍弄花卉上的耐心与细心,并鼓励他将这种耐心和细心同样用于学习,不久该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好转,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这位班主任的做法,主要体现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21.人格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这说明人格具有()。A.整合性B.独特性C.稳定性D.社会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由于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因此学习中不能依靠无意注意,只能依靠有意注意23.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24.班级就是班集体,二者是相同的。25.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教师如何训练学生以培养正确的归因观?27.简述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28.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29.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哪些?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30.《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1)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有哪些?(2)怎么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31.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他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1)如何理解王超的自主性学习?(2)结合材料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大题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A。解析: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享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2.【答案】C。解析:“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只不过综合的程度以及设计的思路略有差异。3.【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讲授法的概念。4.【答案】D。解析:l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5.【答案】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6.【答案】C。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7.【答案】B。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A项错误;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的时间和准确性,C项错误;并不能说认知风格孰优孰劣,D项错误。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成性学习的概念。9.【答案】A。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10.【答案】D。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课堂自由风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11.【答案】D。解析: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12.【答案】D。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1)知觉对象的特点;(2)当时的知觉任务;(3)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13.【答案】B。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心理学基础。14.【答案】D。解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15.【答案】A。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维度分析,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16.【答案】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欣赏教学法的概念。17.【答案】D。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题干的描述属于品德评价法。18.【答案】D。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主要有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和强迫仪式动作。19.【答案】A。解析: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20.【答案】B。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中的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引导和教育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21.【答案】D。解析:人格的社会性就是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不同文化群体的人格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更多地被认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人和动物都存在无意注意。虽然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但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劳。因此,学习中教师会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2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①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主导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作用。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低估遗传、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而片面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成熟、教育与个体实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它被视为班级发展的最高阶段。班级和班集体是不同的。2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小组学习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活动达到目标并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或是全校交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参考答案】(1)“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2)“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27.【参考答案】(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