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跨文化交际主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跨文化交际主题研究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语言与文化学习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便是应对文化侵略,担心英语文化学习会阻碍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世界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如何在跨国交往中取得预期交往效果,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语言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载体,因此,英语教师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该能力的重大责任。教科书作为教材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核心文本,教科书的内容、师生使用教科书的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许多研究者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大学英语教材研究,但文化教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脉相承,只有基础教育阶段的跨文化教育得到重视并取得成果,才能为高等教育更好地输送人才,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材建设不容忽视。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我国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探寻教科书中跨文化交际主题的特点,并试图从教学角度提出弥补措施。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概念究竟如何定义,学界对此莫衷一是。Spitzberg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某一行为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是恰当和有效的。”Byram注重交际双方可以在交际过程中理解对方的信仰、观念或行为,并持有自己的看法。Perry和Southwell表示“跨文化能力指与异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恰当的交往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顾名思义,指的是学习者与异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以语言为载体,以文化为背景,以交流为手段和目的的。英语教学是实施跨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英语教科书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依托,承担着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规范、了解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教科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一、英语教科书融入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学家Chomsky(1965)认为,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与语言应用(linguisticperformance)不是等同的概念,语言能力指学习者头脑内部储存的与语言相关的知识,而语言应用则是指学习者应用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往的能力。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应当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输入足够的语言知识只是发展良好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想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通常要培养其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国英语教学对于“听、读、写”的关注与训练总是压倒性地胜于“说”,传统教学中“记单词,背语法,做练习”的模式给学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语言学习就是在这种枯燥、机械的练习下进行。该模式下,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知识储备,却不具备语言应用能力,成为“哑巴英语”的产物。跨文化交际以语言为载体,繁琐多变的语法规则与数不胜数的单词短语不再是英语学习的枷锁与负累;以文化为背景,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枯燥无趣的语言因为有了文化的土壤而变得别开生面;以交流为手段和目的,从“说”出发,可以有效批驳“英语无用论”,改善“哑巴英语”横行的局面,真正使英语学习“学贵实用”。教科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应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语用能力。2.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及英语文化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相关研究已有百年历史。早在19世纪,洪堡特就提出了“语言世界观”之说,认为“不同民族从各自语言的角度来观察四周物象”;“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内涵、历史发展,在其规则、行为模式的表象下,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念与思维特征,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理解与使用。如英国诗人雪莱的诗作《西风颂》,讴歌西风所预示的美好,缘于英国乃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岛国,西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春天,又由于万物复苏被看作希望开始的季节。因此,在英国文化中,西风意味着希望,而对于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国来说,西风预示着凛冽寒冬的到来,万籁俱寂的冬与万物复苏的春刚好相对。倘若中国学生不理解英国文化,便很难领会到《西风颂》的深刻含义。除此之外,在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大背景下,有时交流的双方都是非英语国家的公民,这就对语言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习本族语与目标语文化,还要了解一些国际文化以及部分其他国家文化。教科书是最多人使用的文本,可以在普遍意义上确定什么是值得世代传承的精华,将多种文化纳入英语教科书,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够实现英语学习多元文化交流的目的。3.有利于学生在输出中国文化时讲好中国故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语言与文化学习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便是应对文化侵略,担心英语文化学习会阻碍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多国政府纷纷要求学校教育加强宣传发扬本国文化的力度,我国也不例外。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我国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理解中外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实现教育本土化、民族化是教育的重大命题之一。从国家层面看,这是关乎国家文化输出、增强国际理解、提升我国国家影响力的大事;从个人层面看,这是关系个人旅游留学、网络社交、探亲访友的小事。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的特色异彩纷呈,无数外国友人对神秘的东方古国十分好奇。教科书中要纳入更多与本国文化相关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更好地输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跨文化交际主题的内容分析对教科书所涉及的文化进行内容分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蒙岚借鉴了Cortazzi&Jin和Risager学者提出的分类标准,从微观文化、宏观文化、国际性和跨文化层面以及作者本人的观点和风格四个方面对英语教材进行分析。部分学者基于跨文化交际第三空间理论来研究教科书的文化选材。本文借鉴吴晓威与陈旭远使用的分类标准,选用内容分析法,选择高中英语必修一到必修三、选修一到选修四,每册20,共140选文(练习任务不做分析,因为它们通常与词汇、句型结构或语法相关,而与文化无关),从文化地域、文化结构以及文化功能三个维度对高中英语教科书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选用人教版xx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主编刘道义、郑旺全,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而成。1.英汉文化旗鼓相当,国际文化略胜一筹从文化地域层次看,Cortazzi&Jin将文化内容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是本族语文化(sourceculture)、目的语文化(targetculture),以及国际文化(internationalculture)。本族语文化指本国文化(本文中指中国文化),目标语文化指英语国家文化,本文中主要指英、美、澳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国际文化包含了除中国和英语国家之外的世界各地的文化(涉及两个及以上国家文化的文章被看作国际文化)。又由于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有许多不涉及特定语言或文化背景的一般性话题,从本族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国际文化以及一般文化四个维度对教科书的选文进行分析。首先,英汉文化旗鼓相当,较之目的语文化,本族语文化占比略逊一筹。从比例上看,本族语文化占比只比目的语文化少3.6%;从数量上看,涉及本族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选文只有5之差。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相关研究表明,旧版英语教科书过于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本族语文化的了解,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在于你来我往,应当既有文化输入也有文化输出,一味接受目的语文化而无力输出本族语文化,并不能实现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教科书既介绍了卓别林、霍金、约翰·斯诺等英美伟人,也出现了屠呦呦、袁隆平、范仲淹等中国名人;既展现了魁北克、温哥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异国风情,也介绍了西安、桂林、云南等中国城市;既呈现了《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间机器》等英美文学作品,又展现了汉字发展、儒家五常、古代艺术等中国历史足迹。其次,国际文化略胜一筹,一般文化屈居第二。在四类地域文化中,国际文化占比最大,高达32.9%,这说明人教版英语教科书十分注重呈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多样文化,如秘鲁的景点介绍、埃及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爱尔兰的环境与传统、苏丹共和国的志愿者等。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愈发紧密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早已不是英语国家的专利。两个非英语国家的人用英语进行交流,需要了解的也不再是英语文化,而是分属于各自国家的文化。因此,让学生了解足够的国际文化十分必要。一般话题占比23.6%,说明教科书编写者注意到了普适性文化的重要作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关注到了环境保护、网络生活、人工智能、健康生活、海洋勘探等各国人民都在关注、对各国人民生活都有重大影响的普适性话题。通过让学生了解普适性话题来深入理解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诉求,才能增强国际理解的意识,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除此之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十分重视各国文化的比较对照与融合联系。同1篇目内不同国家或地区文化的比较,同一话题下不同篇目之间各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对照层出不穷,且各个文化之间又彼此联系,共同服务于一个主题。如必修二第二单元《电子学习》一文分别讲述了新加坡与韩国在教学中使用的电子学习方式,论证电子学习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篇选文简单介绍了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和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生平,借由中英两国两名伟大学者传奇的一生阐明为人为学的义理;而选修三第五单元的两篇选文则是通过比较英文诗与英译中文诗共同展现诗歌的魅力。拥有文化比较的意识相当重要,它使人们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的相似与差异,并思考深层次的原因,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欠发达地区文化着墨不足。2.文化结构包罗万象,小c文化高于大C文化无论Allen和Valette,还是Ovando和Collier,都是从结构出发,将文化分成了大C文化(culturewithabigC)和小c文化(culturewithasmallc):大C文化指人类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所有文明的集合,如文学、哲学、科技、建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小c文化则把文化看作一系列的特征,包括人们的社会习惯、风俗习惯、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根据该理论,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的140选文进行分析,小c文化共73,占比52.1%,大C文化共67,占比47.9%。从结构上看,文化结构包罗万象。大C文化覆盖了历史地理、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审美情趣、服饰建筑等13个题材,小c文化包含生活方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风俗习惯、社会组织等9个题材,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到心理文化,从社会习惯、衣食住行到行为规范,以话题为线索,力图展现不同文明的更多方面。例如,选修二第三单元第1篇选文《文化与美食》介绍了文化、美食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法国作家JeanAnthelmeBrillat-Savarin的一句话开篇:“告诉我你吃什么,我就能告诉你你是什么”,进而对这句话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将文化与美食的关系顺理成章地过渡成文化与个性的关系。然后对中国各地区的饮食偏好进行了剖析。古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和美食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地区的人所消费的食物种类可以显现出该地区种植的农作物、该地区居民的饮食偏好,甚至是该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符号。选修一第四单元《倾听身体是如何说话的》介绍了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肢体语言所传达的含义。就像文字语言一样,身体语言也因文化而异。眼神交流在某些国家是表示感兴趣的一种方式,在有些国家则被视为不礼貌;“OK”的手势在美国表示“好的、没问题”,在日本表示“钱”,在巴西和德国则被看作不礼貌的象征。世界各国表示“是”和“不是”的动作也不尽相同,一些国家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