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2:“企业财务快报”编制说明一、填报范围二、快报指标解释三、执行新会计准则企业《企业财务快报》编制说明四、《执行新准则企业财务快报分析指标表》编制说明五、《首次填报企业财务快报主要指标差异表》编制说明六、《固定资产投资指标表》编制说明一、填报范围本表适于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并能够编制完整财务决算报表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和单位。(一)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国家或国有企业(单位)作为出资人之一,国有投资份额(包括国家资本和国有法人资本)占被投资企业实收资本50%以上(含50%),或者虽未拥有多数股权,但对被投资企业拥有实际控制力的企业。具体包括:1.国有投资各方占等额股份的企业,由委托管理一方按“合并会计报表”制度进行合并后编报企业财务快报,或按股权比例进行合并后编报企业财务快报。2.间接控制的企业指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国有权益性资本。3.直接与间接控制的企业指母公司虽然只拥有其半数以下的权益性资本,但通过与子公司合计拥有其过半数以上国有权益性—2—资本。4.多方国有单位投资的具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控制权指能够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以此从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二)国有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和实行法人责任制的基建单位。二、快报指标解释(一)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收入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此项目应根据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发生额扣除相应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填列。(二)其他业务收入:是指除销售(营业)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销代购、包装物出租等收入。(三)销售(营业)成本: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四)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款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等。(五)营业(经营)费用:是指企业营业(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本项目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的营业费用,及未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民航运输企业的“销售费用”、农业企业—3—及旅游等服务类企业的“营业费用”、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的“进货费用”等。(六)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七)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本项目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资本化的部分,不包括在本项目核算范围内。其中:“利息支出净额”是企业利息支出与利息收入的差额,指已扣减利息收入后计入财务费用的长、短期借款利息支出净额。(八)投资收益:反映企业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的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拥有的数额等;投资损失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的款项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拥有的数额等。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本项目以“-”号填列。(九)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包括国家拨入的亏损补贴、返还的增值税等,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十)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4—以“-”号填列。(十一)净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十二)人工成本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其中: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福利及社会保险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应单独列示。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指企业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人员的工资、奖金及津贴等全部劳动报酬。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发放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均在本企业且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职工、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工资、奖金及津贴。2、福利及社会保险费用:反映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员工个人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如:企业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冬季取暖费、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和集体福利事业补助支出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和实际为从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以及企业在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费用之外为从业人员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或储蓄性养老保险。3、其他人工成本支出:是指不包括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福利及社会保险费用中的其他人工成本。如:教育经费(企业为从业人员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劳动保护费用(企业为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住房费用(企业为改善从业人员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工会经费等。—5—(十三)从业人员人数:是指在企业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的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及其他聘用、留用的人员,不包括离休、退休人员等。其中:“在岗职工人数”是指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均在本企业且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职工、劳动合同制职工,即全部职工人数中扣除下岗职工人数的部分。(十四)资产总额: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应收账款净额”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扣除坏账准备金的净额;“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执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根据存货科目下设各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商品削价准备”、“代销商品款”或“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净额填列;“产成品”是指企业已生产完工入库,可供销售的制成品。(十五)负债总额: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6—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银行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各种长、短期款项的总额。(十六)少数股东权益:是指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子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数额。(十七)所有者权益总额: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十八)应交税金总额:反映企业本月应交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及其他各税的合计数额。本项目不包括印花税。(十九)已交税金总额:反映企业已经缴纳税金的总和。(二十)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企业本月或本年累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购置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基本建设投资额,不包括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和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本项目根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二十一)增加值: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出超过这一过程中间投入的价值,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按收入法计算,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之和。各部分与会计指标的基本对应关系如下: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为企业提供服务获得的全部报酬。主要包括本年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应付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7—险费、公益金以及其他各种费用中含有和列支的个人报酬部分。固定资产折旧:指企业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本期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按国家对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金、附加和规费扣除生产补贴后的净额。各种税费主要有:本期应交的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税费等。扣除内容主要有: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和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等生产补贴。营业盈余:指企业本期的营业利润加补贴,主要包括:企业营业利润、补贴收入等。本项目应按上报统计局同口径数据填列,如不上报统计局可按下列参考公式计算填列:增加值=本期应发工资总额+劳动保险费和待业保险费+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本期应交税金总额-(出口退税额+应补储备粮油差价款+应补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二十二)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此指标按照现行价格计算。仅由工业企业填报。(二十三)工业销售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的价值,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和对本企业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的价值。此指标按照现行价格计算,仅由工业企业填报。(二十四)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部门—8—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的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包括用外汇价格结算的在国内批量销售或在边境批量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备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仅由工业企业填报。(二十五)计提折旧额:是指本月或本年累计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二十六)计提减值准备总额:是指企业本月或本年累计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总金额。反映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合计数。仅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填报。(二十七)利润总额预算数:反映企业对实现利润的预计金额。三、执行新会计准则企业《企业财务快报》编制说明(一)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包括母公司尚未执行但子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各级上市公司),《企业财务快报》可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快报有关指标解释填报。(二)《企业财务快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计提折旧额”等指标仍按《关于印发中央企业2004年度企业财务快报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126号)的有关规定填报。(三)特殊指标填报口径解释:1.销售(营业)收入净额: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9—常活动中产生的收入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本项目不包括“其他业务收入”的内容。2.其他业务收入:指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3.销售(营业)成本: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本项目按“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合并填写。4.销售税金及附加:按“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填写。5.营业(经营)费用:是指企业营业或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销售费用”科目填列。6.补贴收入:按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贴金额填列。7.人工成本支出:指企业为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按照“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内容填列。本项目不包括与法人单位签订劳务外包合同人员的薪酬。其中:(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按“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工资”明细填列。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发放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均在本企业且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职工、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工资、奖金及津贴等。(2)福利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