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整理电子版【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6劝学教案整理电子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劝学教案整理电子版【4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劝学教案汇编电子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德育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教学设想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2/26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2、教学方法本文采用诵读教法、讨论交流法。诵读要多次进行,开始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鲜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最后,经过分析、思考,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先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别的。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现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后一定要连贯地背3/26诵全文。3、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整理、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刚才,很偶然的想到一个很实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遍地都是正确的答案。我很想听听同学们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1、从小学到现在,也算是十年寒窗了,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学习的意义在哪里?2、第二个问题:这些年来,你在学习上有哪些好的方法?这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深刻,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1散文的指引,穿越时光隧道去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这散文的题目是《劝学》(课件板书)“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生:勉励之意。师:那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1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它虽然是文言文,但其内容浅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学们一起4/26来读一遍。二、第一环节:诵读课文训练方法: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一)齐读课文(学生读后,教师指导正音、停顿)同学们读的很投入,声音很响亮。但也有些瑕眦,例如某个字音不准,某个句子的停顿,还有情感处理不太够。这样好象有些对不起这样的名,大家请看大屏幕。注意下列字音:有yòu槁gǎo砺lì跂qì舆yú蛟jiāo跬kuǐ骐qí骥jì驽nú锲qiè镂lòu鳝shàn生xìng臾yú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1、学/不可以已2、輮/使之然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二)欣赏课文诵读(播放课文录音)(注意朗读名家对诵读5/26节奏和情感的处理)(三)自由诵读,品味语言(教师下去指导,邀请学生个人诵读)(四)齐读、个人读。三、第二环节:探究课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对课文都有了各自得体会或感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一)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1、文言实词2、文言虚词(1)“于”的三种用法: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2)“者”的两种用法: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3)“而”的四种作用: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263、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4、课文中哪些说法你觉得不够严谨的?(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大过矣)(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当,这些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用心专一、用心浮躁”关系不大。(二)课文行文思路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1议论性散文,那么1、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2、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力?(学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4、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积累)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5、就散文这点而言,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作者通过二十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6、谁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5个比喻)7/26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5个比喻)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10个比喻)劝学教案汇编电子版【第二篇】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1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文章。2、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8/26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9/26《劝学》是《荀子》的第1。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三、研习课文1、首先,听教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4、这文言文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辨析字音(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字音,上讲台写出答案)木直中(zhng)绳輮(róu)以为轮虽有(yu)槁(g?o)暴(pù).....金就砺(lì)则利参省(cān)(xǐng)知(zhì)明而行无过....须臾(xū)(yú)跂(qì)彰(zhāng)....舆(yú)马生(xìng)非异跬(kuǐ)步...骐骥(qí)(jì)驽马(nú)锲(qiè)而不舍....朽木不折(zhé)镂(lu)螯(áo)蛇鳝(shàn)....找出通假字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10/26禀赋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5、研习第一、二段:展开学--议--评--练步骤:齐读一二段后,由学生自主合作,结合注释疏通两段文意,并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适当引导。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相关文言知识点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教师作补充归纳,扩展延伸,同时利用练习巩固提升。劝学教案汇编电子版【第三篇】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1/26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其中26为荀子所著,末6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1,“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二、课文诵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12/26句不当之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教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