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教育学原理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育学原理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育学原理教案1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反思性教学既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又是促进自我变化的一种有效工具,它不仅会对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学习经验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会改变教师职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首先探讨世界变化的观点并以一种新的不同的方式来解释新的世界,进一步探讨态度信仰上的变化和新意义上的变化,然后探讨自身教学行为的变化。上述变化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职业观点,影响其团队观念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要满足这一发展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建构一种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反思纳入这一动态的模式中,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这一公式清楚地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方法。而教师的反思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杜威在1932年就提出了人格性因素在教师“反省性教学”中的作用。有的教师不能进行好的反思性教学,不是他们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而是他们自身的人格出了问题。因此,反思不是制度化的或者技术性的,也不是具体的条条框框,我们必须按照人格发展的原理和特点来进行反思型教师教育。关注教师反思性人格的发展拓展了我们的反思型教师教育途径:反思型教师教育不单单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来进行的,也主要从教师人格发展的视角来进行的。总之,反思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无疑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参考文献[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9-55.[3]李金巧。杨向谊主编,思考·追问·探究--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1.[4]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6]钟秀英,周先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06(11)。参考资料,少熬夜![7]卢真金。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01(5)。[8]杨国燕。反思性教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9]张贵新,饶从满,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0]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6(8)。教育学原理教案2知识点:1、斯拉夫国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2、教育学在中国定义: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3、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4、教育原理(1)研究对象: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2)研究主线: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作用:①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理论科学,它既为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依据②从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中吸取新的材料,充实其内容,提高其科学水平5、古代中国:(1)论语:孔子(2)《学记》: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7、教育学的建立——有独立的学科地位(1)1623年英国科学家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体系较完整(3)英国洛克的《教育漫画》:洛克主张教育万能论,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特别重视体验的人(4)法国卢梭的《爱弥儿》反映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5)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西方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科学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8、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9、拉伊《实验教育学》:第一本系统论述实验教育学性质、目标、体系和方法的专门著作1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11、教育学的价值(一)对教师的价值: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参考资料,少熬夜!(二)对教育决策的价值: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三)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理性的价值(四)对家长的价值: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做出正确教育选择、帮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共同促进教育发展、给予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12、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一)勒图尔诺:法国社会学家——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是教育的基础(二)沛西。能:英国教育学家——教育是天性的,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13、心理起源论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一)孟禄:美国教育学家——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14、劳动起源论的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15、教育理念(明解):是在对教育事实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信念,是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指导思想新世纪的教育理念:①终身教育理念②以人为本的理念③发展性教育理念④尊重教育理念⑤自我教育理念16、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性质:教育是种活动)17、教育活动的根本特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培养人的过程教育本体内涵具体表现:1、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2、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5、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以真、善、美为目标教育社会内涵具体表现:1、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2、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条件3、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途径4、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18、教育活动微观角度: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19、教育者: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人20、教育者主体性的表现:(一)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参考资料,少熬夜!(二)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三)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四)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五)教育者是一个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学习者21、受教育者:学校中学生是受教育者的主题和代表22、为什么现代教育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①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②受教育者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③受教育者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④受教育者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个体(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①受教育者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体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③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④受教育者是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体⑤受教育者具有能动性、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2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者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式最基本的关系,她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教包含两层:传授知识、思想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包含两层: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与学会学习24、教育“能为”的性质:(一)教育的正功能或正效应(二)教育的零功能或零效应(三)教育的负功能或负效应25、教育“能为”程度(一)教育的迟效性(二)教育的长效性和增值性(三)教育的即时性26、社会化的含义及内容含义: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发展个体社会性的过程内容:就人的社会性发展而言的,包括形成群体意识,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社会规范性行为、承担社会角色,其途径是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法、性别社会化、再社会化等、27、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大题)(一)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1、含义:连续性: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着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萌发着后一阶段发展的性质阶段性:指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以及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2、表现:我国通常根据生理年龄划分为新生儿、乳儿期、参考资料,少熬夜!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3教育的措施要适应不同阶段年龄特征要求,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连续性,因此,教育工作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时必须做好衔接工作(二)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顺序具有矢量的正向性、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如: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从整体到分化;从不随意到随意动作;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一是自上而下,二是从中心到边缘;个别过程和特征也有一定顺序教育学原理教案3普通话一级乙等(语文教师标准为二级甲等,播音员标准为一级甲等,最高级别为一级甲等),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职业经理人素质提升培训班结业证书。语言水平英语水平:CET6语言水平描述:英语专业毕业,擅长口语教学,有1年半国外生活经历,从事英语工作3年及兼职英语工作7年,研究生考试英语在全专业排名第二。法语水平:一般教育学原理教案42018教育学考研: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1(超长)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理论的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只能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者雏形。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原因:(1)教育学的创立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主要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发展奠定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同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教育知识的丰富沉淀。内容:参考资料,少熬夜!(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身世教育理论体系。(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的《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赫尔巴特集成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1)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概念和术语方面: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和范畴;(3)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结果方面: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专家和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5)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