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聂珍钊版】(三、四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世纪中后期欧洲无产阶级文学主要成就一、法国背景:巴黎公社起义成就:无产阶级文学,主要成就在诗歌主要作家作品:鲍狄埃《国际歌》二.英国背景:宪章运动成就:最早的无产阶级诗歌,形成宪章派代表作家作品:琼斯《新世界》三.德国背景:纺织工人起义成就:诗歌代表作家作品:海涅《西里西亚纺织工人》革命民主主义诗人;维尔特《兰开夏之歌》、《法庭》、《工业》、《他们坐在板凳上》、《德国人和爱尔兰人》(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是个最伟大的代表(第一人)”。)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品一.(英国)盖斯凯尔夫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小说《玛丽·巴顿》,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以英国宪章派运动为背景)。P99二.(英国)狄更斯《艰难时世》p122主人公葛擂梗该作品是狄更斯第一部公开进行社会批判的作品,以黑烟滚滚的科克镇为背景展开故事,这个肮脏丑陋的的小镇是产业革命后英国工业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对工业发展带来的剥削和污染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第一次正面反应了劳资问题。三.(法国)左拉(自然主义理论家)《萌芽》、《小酒店》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文学:十九世纪60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流派。在创作上,它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和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义轻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主张照相式的记录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理学和遗传学规律解释人和社会生活。自然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左拉(作品总集分类),代表作家有法国的龚古尔兄弟(P70)和德国的霍普特曼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1、十九世纪60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流派,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个文学思潮和流派。再现自然,就是真实地而不是典型化地描写日常生活。2、强调客观性。作家不是道德家,不要作任何价值评判,而是解剖家。3、突出的科学性。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4、要求描写达到一种科学性的精确,认为创作就是一种实验的过程。法国的莫泊桑等人集体发表的《梅塘之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宣言书。左拉——自然主义的领袖《泰莱丝•拉甘》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是左拉自然主义大型多卷集系列小说,它的副标题“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继《人间喜剧》后的有一座丰碑。《小酒店》第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写工人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贫困悲惨的命运。主人公少妇:绮尔维丝。作品对人物进行了生理学的把握。《娜娜》是《小酒店》的续篇。绮尔维丝的女儿:娜娜,小说展示了法国上流社会的空虚和淫乱,有明显的遗传和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特色。《萌芽》描写劳资矛盾,有别于但又属于自然主义。主人公:青工艾蒂安•朗吉耶。象征:大地回春,种子萌芽的季节,暗喻工人阶级觉醒,预示工人阶级像种子一样萌芽壮大。前期象征主义前期象征派前期象征派产生于法国,十九世纪中叶波德莱尔(鼻祖、《恶之花》)提出“通感论”,成为象征派的先驱。十九世纪末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嗒象征主义宣言》,而以魏尔伦、兰波、马拉美为代表的前期象征派形成一股潮流。其中,兰波的错觉梦幻意识,魏尔伦的音乐至上论和马拉美的纯诗论莫定了现代主义诗学的基本理论:一种导向非理性主义和艺术自足论的诗学原则。在艺术上,前期象征派主张以丑为美,丑中见美;用通感和象征手法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的事物;追求音乐性;追求神秘性,语言晦涩难懂。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先驱:爱伦·坡(美国)和波德莱尔(法国);标志着象征主义正式诞生的是:莫里亚斯的《象征主义宣言》;象征主义三大诗人:兰波:《醉舟》魏尔伦:《无词浪漫曲》(诗集)、马拉美(法国):《牧神的午后》。象征主义的一些特征:象征主义认为诗歌要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真实”,但内心的感受必须借助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的手法。唯美主义唯美主义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现实的纯粹美,片面追求艺术和形式美。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否定文艺的道德意义及社会教育作用。在艺术上开拓了各种美的领域,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倡导者是法国诗人戈蒂耶,代表作家有英国的王尔德等,而在理论上把唯美主义系统化的则是英国作家兼文艺理论家佩特。戈蒂耶(美国诗人)奠定理论基础,《莫班小姐》: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代表作家:佩特(理论家):《文艺复兴研究》;(英)奥斯卡·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莎乐美》(悲剧)、《快乐王子》(童话)。19世纪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是指:于十九世纪30年代形成于法、英等国,并迅速发展为全欧性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是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的尖锐化在文艺创作中的流露和反映,具有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加以描述,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高尔基)。它成为了十九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它有以下基本特征:思想上:1、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提供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其次,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苦难,提供改良。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刻关切。艺术上:1.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文学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强调客观现实的反映生活。2.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具有内倾性(精神)和外倾性(环境)两种倾向。4.以叙事文学为主,使长篇小说创作走向成熟和繁荣。19世纪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法国一.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原名亨利贝尔,他的《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宣言书),1830年《红与黑》(1830年纪事)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开端,现实主义建立地位。《红与黑——1830年纪事》(副标题:《德伯家的苔丝—一个纯真的少女》、《名利场—没有主人公的小说》)1、《红与黑》书名的象征意义。关于“红”与“黑”的象征意义,评论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一,象征政治力量。“红”象征热血和革命,“黑”象征封建的反动力量。其二,象征主人公于连谋取前程的途径。“红,’指拿破仑帝国时的红军装,走从军的道路。“黑”指教士的道袍,走教会的道路。其三,象征不同的历史时期。“红”象征充满业绩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尤其是拿破仑帝国时期;“黑”代表教会恶势力以及猖撅的复辟时期,于连即生活在这两个时期的转换期间。其四,象征主人公于连的命运。“红”指鲜血,于连的结局是死于非命。“黑”指孝服,玛特尔小姐身穿孝服亲手埋葬了于连的头颅。不管哪种解释,都可以把握到小说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其五,“红”象征于连自由的精神与生命的激情,“黑”象征于连幻想的破灭。其六,“诱奸与忏悔”的寓意。2、于连的形象分析: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他想到是圈套还要往下跳,他要证明自己的尊严和勇气,宁愿站着死,不想因为自己身份低微而被人瞧不起)(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3、论述《红与黑》的艺术特点《红与黑》是一部同步反映法国现实的作品,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下进一步扑灭革命的火种,阶级斗争在作品中一直存在。1、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小说主人公于连复杂矛盾性格的形成是他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造成的,也因环境变化而变化,他是反映当时青年时代面貌的青年典型。司汤达成功描写了于连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环境:唯利是图的维里埃尔城、人间地狱般的的贝尚松神学院、阴谋与伪善的中心巴黎贵族拉莫尔侯爵府。三个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2、成功的心理刻画。司汤达紧紧抓住于连在特定环境中隐蔽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他复杂矛盾的性格特点。如写他与市长夫人、侯爵小姐恋爱过程中瞬息万变的心理状态,充分表现了他性格中怯儒与勇敢、仿徨与坚定、自卑与自尊等因素的尖锐斗争,从而使这个形象生动、自然、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司汤达是现实主义中的内倾性作家,因这种转型被称为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的鼻祖)3、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环境的一次次上升与人物身份地位的提高相吻合,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二.巴尔扎克(原名:奥诺雷·巴尔萨)第一部作品:《克伦威尔》(五幕诗体悲剧)长篇小说《舒昂党人》:是他的第一个胜利,第一部署名巴尔扎克的作品,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婚姻生理学》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1.《人间喜剧》(作品总集)19世纪法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九十多部小说的总称。作者采用分类整理法和人物再现法将这些作品联结成一个整体。具体将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六大场景,是这部小说总集的主干部分,内容最丰富。这些作品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真实和风俗人情,再现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及野心家的成长过程,成为一部法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从而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其中主要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等。2.分类整理法分类整理法是巴尔扎克为把《人间喜剧》的九十多部作品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巴尔扎克从小说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出发,把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又分为六个场景,即“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此种方法将诸多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众多小说分门别类地各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历史且全面地描写了现实。3.人物再现法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为把《人间喜剧》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方法之一,即让同一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每一部小说只反映人物性格发展的某一阶段,多部小说联系起来,才反映出这一人物性格的全貌。人物的这种反复出现也使他们生活的不同阶段和侧面得以展现,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整体。据统计《人间喜剧》大约写了二千四百多个人物,其中约有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