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一席谈》从开播至今,火爆的选题、新颖的形式、精彩的交锋和善于煽风点火的主持人等元素展现了中国脱口秀节目的新面孔。本文从选题、节目形式、主持人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该栏目如何“展示主持风采,彰显谈话魅力”。选题体现出时效性、贴近性和丰富性谈话节目的龙头是选题。对于电视谈话节目来说,选题必须考虑电视媒介的特点。电视通俗性、大众性的特点决定谈话节目选题不可能太精英化、小众化;电视是一个现实性的媒介,是连接个人和世界的窗口,“电视必须跟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包括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生活;如果在电视中看不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愿望及梦想,那么电视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可言”。对于电视谈话节目而言,选题一定要有贴近性,才能获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美国最知名的奥普拉“脱口秀”的选题就是紧紧围绕生活,贴近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节目让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焦点问题,致力于改进社会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当然,对于电视媒介而言,能成为关注焦点的的无疑是具有新闻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这类选题具有较强的话题空间,会吸引观众积极参与。总结来说,一般电视谈话节目的选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时效性、贴近性、丰富性和可评论性等。《一虎一席谈》的选题就具有以上特点,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一虎一席谈》在这些变动中寻找最合适的选题,如《贪官该不该死?》、《收容制度该不该恢复?》、《香港高校能否挑战北大清华?》、《公益广告该不该分级?》、《面对强暴,你会不会冒死反抗?》、《大款征婚动了谁的奶酪》等,一般都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背后折射着社会的变迁,具有非常丰富的话语空间。《一虎一席谈》为这些不同的声音建构了一个公共论坛。节目的形式显现谈话的魅力核心产品可以说是产品的灵魂,而没有合适的形式存放和展示灵魂,灵魂就不能被很好地感受。对于电视节目而言,首先要内容为王,崔永元说:“如果大家更注重‘谈话’,而不是更注重‘节目’,那么谈话节目会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实际上,要让大家更注重谈话,就需要一个使谈话被重视的机制或形式。谈话本身是深具魅力的,这个魅力就在于广开言路的畅快,话语交锋的风采。而很多谈话节目不好看就在于总以权威和专业性姿态示人,而回避谈话的矛盾与冲突。其实只要尽力展现谈话的过程,其中的悬念、冲突、矛盾、转折、误会、发现会使节目跌宕起伏。语言的智慧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戏剧性运用于谈话之中,产生表达的畅快、话语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渲泻,形成一个刺激→反应→刺激→提高→再刺激的过程,使好的谈话节目比戏剧还要好看,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和戏剧性的结合就是脱口秀。对于《一虎一席谈》而言,可以说设置了非常合理的形式来彰显语言的魅力。辩论形式的采用虽然脱口秀未必一定要采用辩论的形式,但毋庸置疑的是,辩论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形式。对于《一虎一席谈》来说,选题都是一些社会上的新现象和新观点,话题本身的丰富性就决定各方必是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辩论的作用就在于划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区别事物异同的根据,权衡利害得失,解决存在的疑惑。其次,辩论设置好了对峙,话语必然要交锋,不会出现谦谦君子一团和气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嘉宾被激发出无穷的潜力,这也像“鲇鱼效应”一样激发每一个在场者积极参与,从而出现了热烈的谈话氛围。电视机前的观众注意力会大大增强,寻找和自己立场呼应的一方,也与和自己观点相悖的一方进行辩驳,这些设置都增加了节目的戏剧性。节奏的合理设置对于谈话节目而言,重要的是展示话题讨论的过程,过程是对原生态事实的展示,是对电视传播规律和观众认识接受规律的遵从。在过程中,充满了变化和悬念,悬念应该不断地被过程化;过程的始终应该不断地被悬念化。悬念是一个内核,过程是将包裹这个内核的东西层层揭开。用悬念和过程说话,让观众充满了体验的紧张与愉快,充满了感受的诱惑与收视的期待。谈话节目虽然不可能像电视剧那样一波三折,但通常要有一定的时间容量,这对节目的节奏也提出了要求。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规律,通常每6分钟左右就应该有一个兴奋点,这样才能使接收者较长时间处于积极的收视状态。《一虎一席谈》的节奏把握得很好,不仅请来重量级嘉宾,还请来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先是嘉宾出现亮出自己的观点,展开对峙,在这个过程,夹杂着观众展开激烈争辩,节目到了一个小高潮;而后请相关人员或当事人出场发表观点,这对前面嘉宾和观众的观点是一个修正的过程,于是新一轮的辩论又开始展开。栏目用了不同的段落,每一个段落结束之前,都留下足够分量的悬念,环环紧扣,高潮迭起,充分显现了谈话的魅力。观众的充分参与谈话节目的现场观众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一方面,现场观众的出现可以增强谈话的现实感,营造现实的谈话氛围;另一方面,现场观众的参与可以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谈话节目应该有意模糊嘉宾与现场观众的界限,谈话的语气、方式都尽力呈现生活的原生态,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个人化的关系”,这种“人际性”魅力会激发观众的参与心理:看看别人说什么,或为和自己意见暗合而欣喜不已,或为意见相左而愤愤不平,或为他人的精妙话语而击节赞叹,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牢牢吸引了观众。清华大学传播学系尹鸿教授认为:“对话者之间的差异引发的交流和碰撞才使得节目称得上是真正的谈话节目。”这里的对话者包括在谈话现场的每一个人,不只是台上的嘉宾,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有话语权力。《一虎一席谈》的观众可以说是重量级的观众,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甚至可以和嘉宾实现良性互动和有效交流。他们与嘉宾的对峙是节目重要的看点之一。在日益民主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这体现了谈话节目的方向—向人际间面对面谈话方式回归,从技巧到观念更贴近生活、融入大众。现场观众的参与性、介入性增强,现场成了观众宣泄情感的公共论坛,使更多意欲发言的电视观众各自寻找到一种替代性满足。重量级嘉宾的选择嘉宾的选择是保证谈话节目质量的核心要素,《一虎一席谈》的嘉宾本身都是些热点人物,加上辩论形式所激发的语言魅力,包括真性情的显现,都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脱口秀节目的灵魂就是主持人,一个展示谈话魅力的节目是把摄影棚完全虚拟的环境改造成一个真实的谈话场的过程,这完全靠主持人的能力,特别是现场把握的能力。国外很多知名脱口秀栏目都是用主持人的名字命名。在美国,年薪最高的主持人是谈话节目主持人而不是新闻和娱乐节目主持人,如奥普拉·温弗里和拉里·金。这种现象从侧面证明对谈话节目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主持人的表现,主持人的思维和状态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他的一次性表现使得谈话节目充满风险。继《凤凰全球连线》和《纵横中国》,在学会“问别人话”和“听别人话”之后,《一虎一席谈》给了胡一虎说话的空间。经过多年磨练的胡一虎已经成长为一名非常优秀的主持人,从而也有了为胡一虎品牌量身打造的栏目—《一虎一席谈》,除体现了“凤凰”一贯的“三名”战略之外,也体现了凤凰台对电视谈话节目的清醒认识。胡一虎真诚,同时创造了真诚谈话的气氛;有激情,也有效感染了现场参与的人;善于倾听,不仅用耳朵,也用心灵。“好的倾听意味着:有效的思考,有效的解释,有效的评价他人的意义”。除了这些之外,胡一虎最重要的能力在于现场控制力:能够在倾听中寻找亮点,并具有合适的表述技巧,不一定是问话的形式,对于一些偏激的话,可以用否定句以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总之,应该是一个催化剂。胡一虎说:“我觉得把一个火爆的话题炒热并不是一个了不起的主持人,而是在一个冷僻的话题中如何煽风点火,如何帮观众点燃热情,还要让观众觉得这个冷僻话题背后是有含义的,这才是一个了不起的主持人。”正是这种能力,把现场变成了一个热烈的客厅式谈话场,参与谈话的每一个人作为“人”存在,而不是某个角色,戴着某种面具。“当人们最大限度地以表现个性的方式,在一起谈话和倾听时,这样人际传播的样式就发生了。人际传播发生在个体的人之间,而非角色之间,面具之间,或者定见之间”。对于主持人本人而言,胡一虎最大地呈现了自己的个性,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可以和专家开玩笑,也可以显露自己的无知,他也可以随性而谈,还原聊天的真实感,而不是精致完美不关痛痒的谈话过程。正如白岩松所说:“把‘主持’缩得小,把‘人’放得更大”。作为一档刚开始成长的节目,《一虎一席谈》个别选题有炒作之嫌,主持人的表现尚不够炉火纯青,节目中个别言论有些出格,包括演播室的设计需要改进等,但瑕不掩瑜,这些都不妨碍《一虎一席谈》成为一档成功的脱口秀节目。